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913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包括:管体,其外壁上分别开设有进线孔、出线孔;外管,其适于穿过进线孔、出线孔,并向外管的部分端置于管体内;牵引绳,其设置在外管内;手持部,外管的一端连接;手柄,其与手持部铰接,其一端与牵引绳连接;夹持导向装置,外管、牵引绳的另一端与夹持导向装置;当转动手柄时,牵引绳拉动夹持导向装置收紧,并夹持线缆的端部,随后拉动外管,将线缆从进线孔进入,从出线孔拉出;穿线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外管将夹持导向装置从出线孔伸入,从进线孔伸出,通过握紧手柄,将线缆的端部通过夹持导向装置夹紧,随后拉动外管,将线缆从进线孔进入,从出线孔拉出,松开手柄,实现线缆的穿管。实现线缆的穿管。实现线缆的穿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的
,尤其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气化铁路行业中,合金管管壁穿线普遍由人工手动完成,效率极低,费时费力,尤其是在具有弧度以及折弯角度较大的合金管管壁处穿线缆时,在穿至圆弧处时,线缆往往会发生阻塞现象,设计一种简易高效的穿线装置及方法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线缆的简易高效的穿线。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包括:管体,其外壁上分别开设有进线孔、出线孔;外管,其适于穿过进线孔、出线孔,并向外管的部分端置于管体内;牵引绳,其设置在外管内;手持部,外管的一端连接;手柄,其与手持部铰接,其一端与牵引绳连接;夹持导向装置,外管、牵引绳的另一端与夹持导向装置;当转动手柄时,牵引绳拉动夹持导向装置,并夹紧线缆的端部,随后拉动外管,将线缆从进线孔进入,从出线孔拉出;
[0006]在本方案中,通过外管将夹持导向装置从出线孔伸入,从进线孔伸出,通过握紧手柄,将线缆的端部通过夹持导向装置夹紧,随后拉动外管,将线缆从进线孔进入,从出线孔拉出,松开手柄,实现线缆的穿管;
[000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管体可以是直管,也可以是具有弧度以及折弯角度较大的弯管。
[0008]为了说明夹持导向装置的具体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夹持导向装置包括:基座,其一侧端面上开设有楔形通孔,以及连接有外管,其中部为一容置腔;楔形通孔的口径沿基座的端面至容置腔底面处,直径逐渐增大;容置腔的开口方向朝向基座的另一端面;楔形固定夹,其置于容置腔内,其一端为插入楔形通孔的小径端,另一端为用于夹紧线缆的大径端;牵引绳的端部与楔形固定夹的小径端连接;楔形固定夹外壁沿其轴向方向等分交替开设有多个开口槽,开口槽分别朝向大径端和小径端,开口槽包括等分间隔开设的第一开口槽、第二开口槽,第一开口槽的朝向楔形通孔的小径端,第二开口槽的朝向楔形通孔的大径端。
[0009]在本方案中,基座的外径小于出线孔、进线孔的直径,外管与基座固定,内管与楔形固定夹固定,通过握紧手柄,实现牵引绳在外管内的移动,牵引绳拉动楔形固定夹在基座内移动,由于楔形固定夹上开设有开口槽,以及楔形固定夹向楔形通孔处移动,这样一来在楔形通孔的作用下,多个开口槽受力发生挤压,大径端会聚拢,进而夹紧线缆的端部。
[0010]为了能够增大线缆端部与楔形固定夹之间的摩擦力,本专利技术采用楔形固定夹的大径端内壁凸出设置有夹线齿;
[0011]通过设置夹线齿,能够增大线缆端部与楔形固定夹大径端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能
够防止楔形固定夹与线缆之间发生松动。
[0012]为了实现送来手柄后,楔形固定夹的复位,本专利技术采用楔形固定夹的大径端外壁凸出设置有外沿;弹性件,其套设在楔形固定夹上,其一端与外沿相抵,另一端与基座内壁相抵;
[0013]这样一来,松开手柄,牵引绳复位,楔形固定夹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开口槽槽间距的具体增大,能够送来线缆端部。
[0014]为了便于将夹持导向装置从进线孔中拉出,本专利技术采用基座另一侧为开口,后盖与开口螺纹连接;圆环,其固定在后盖外侧面;
[0015]通过设置圆环,当夹持导向装置靠近进线孔处时,通过用钳子或挂钩钩住圆环,拉动夹持导向装置穿从进线孔拉出。
[0016]为了防止开口槽在形变过程中,发生碰撞,从而造成楔形固定夹损坏,本专利技术采用开口槽的端部均设置有球形槽;
[0017]通过设置球形槽,球形槽的直径大于开口槽的槽宽,这样一来,能够增大大径端、小径端的形变程度。
[0018]如何实现牵引绳与楔形固定夹的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楔形固定夹外壁上等分开设有凹槽;凹槽连通小径端、朝向大径端的开口槽端部;
[0019]牵引绳为多股线绕设而成,单鼓线穿过凹槽、球形槽,形成一闭环,实现牵引绳与楔形固定夹连接,通过设置凹槽能够与基座内壁形成供牵引绳穿过的间隙。
[0020]如何实现线缆的穿管,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步骤,包括:
[0021]S1:夹持导向装置带动外管、牵引绳从出线孔进入,推动外管、夹持导向装置在管体内移动,当夹持导向装置移动至靠近进线孔处时,用钳子或挂钩钩住圆环,拉动夹持导向装置穿从进线孔拉出;
[0022]S2:拧开后盖,将需要穿过管体的线缆插入楔形固定夹大径端的夹线齿处,然后握紧手柄,基座固定,楔形固定夹在基座的楔形通道内朝小径方向运动,实现大径端夹紧线缆;
[0023]S3:夹紧线缆后,手柄保持紧握状态,匀速拉动夹持导向装置向管体的出线孔方向运动,在本装置的带动下,线缆依次被拉进管体的进线孔、朝着管体的出线孔移动,最后拉出管体的出线孔,松开手柄,将线缆、楔形固定夹分离。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外管将夹持导向装置从出线孔伸入,从进线孔伸出,通过握紧手柄,将线缆的端部通过夹持导向装置夹紧,随后拉动外管,将线缆从进线孔进入,从出线孔拉出,松开手柄,实现线缆的穿管。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夹持导向装置的剖面图;
[0028]图3是楔形固定夹的前视图;
[0029]图4是楔形固定夹的侧视图;
[0030]图中:1

管体、2

进线孔、3

外管、4

牵引绳、5

管体、6

手持部、7

手柄、8

出线孔、9

后盖、10

弹性件、11

楔形固定夹、12

基座、13

夹线齿、14

外沿、15

开口槽、16

凹槽、17

球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包括:管体5,其外壁上分别开设有进线孔2、出线孔8;外管3,其适于穿过进线孔2、出线孔8,并向外管3的部分端置于管体5内;牵引绳4,其设置在外管3内;手持部6,外管3的一端连接;手柄7,其与手持部6铰接,其一端与牵引绳4连接;夹持导向装置1,外管3、牵引绳4的另一端与夹持导向装置1;当转动手柄7时,牵引绳4拉动夹持导向装置1,并夹紧线缆的端部,随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其适于穿过管体上的进线孔、出线孔,并向所述外管的部分端置于所述管体内;牵引绳,其设置在所述外管内;手持部,所述外管的一端连接;手柄,其与所述手持部铰接,其一端与所述牵引绳连接;夹持导向装置,所述外管、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导向装置;当转动所述手柄时,所述牵引绳拉动所述夹持导向装置,并夹紧线缆的端部,随后拉动所述外管,将所述线缆从所述进线孔进入,从所述出线孔拉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导向装置包括:基座,其一侧端面上开设有楔形通孔,以及连接有所述外管,其中部为一容置腔;所述楔形通孔的口径沿所述基座的端面至容置腔底面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容置腔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基座的另一端面;楔形固定夹,其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其一端为插入所述楔形通孔的小径端,另一端为用于夹紧所述线缆的大径端;所述牵引绳的端部与所述楔形固定夹的小径端连接;所述楔形固定夹外壁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多个开口槽,开口槽分别朝向大径端和小径端。3.根据权利2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固定夹的大径端内壁凸出设置有夹线齿。4.根据权利2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固定夹的大径端外壁凸出设置有外沿;弹性件,其套设在所述楔形固定夹上,其一端与所述外沿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基座内壁相抵。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另一侧为开口,后盖与所述开口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河张学武储文平李晋张晓栋李银生刘文波李大东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