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入端具有差模和共模无反射特性的平衡式带通滤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衡式带通滤波器,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输入端具有差模和共模无反射特性的平衡式带通滤波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平衡式电路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非平衡的单端输入/输出电路,平衡式电路可以高效地抑制环境噪声和内部有源器件产生的噪声,因而具有优越的电磁兼容特性。各种各样的射频微波器件,如滤波器、混频器和功率放大器等都被应用于平衡式的拓扑结构中。随着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对平衡式器件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平衡式滤波器要求在差模信号输入时具有滤波特性,同时能够有效抑制共模噪声。平衡式滤波器可以通过一个单端滤波器和两个巴伦来构造,但其面积巨大。因此,不额外添加巴伦,把平衡式滤波器作为单一器件来设计,是一个重要问题。
[0003]常规的滤波器是反射式滤波器,其通过把不需要的频率成分的能量反射回信号源而达到滤波的目的,实现频率的选择。在非线性系统中,反射回波信号与已有的信号混频将产生许多干扰信号,从而对系统的性能造成巨大的影响。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入端具有差模和共模无反射特性的平衡式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式差分输入端口A、平衡式差分输出端口B、四段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两段四分之一波长连接线、四组带阻吸收枝节、四组带通滤波结构和共模反射波吸收枝节(5);平衡式差分输入端口A包括输入端口A+(1)和输入端口A
‑
(2);平衡式差分输出端口B包括输出端口B+(3)和输出端口B
‑
(4);四段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包括第一传输线(6)、第二传输线(7)、第三传输线(8)和第四传输线(9);第一传输线(6)一端与输入端口A+(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滤波结构(16)相连接;第二传输线(7)一端与输入端口A
‑
(2)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滤波结构(17)相连接;第三传输线(8)一端与输出端口B+(3)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滤波结构(18)相连接;第四传输线(9)一端与输出端口B
‑
(4)相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滤波结构(19)相连接;两段四分之一波长连接线包括第一连接线(10)和第二连接线(11);第一连接线(10)一端与第一滤波结构(16)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滤波结构(18)相连接;第二连接线(11)一端与第二滤波结构(17)相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滤波结构(19)相连接;四组带阻吸收枝节包括第一带阻吸收枝节(12)、第二带阻吸收枝节(13)、第三带阻吸收枝节(14)和第四带阻吸收枝节(15);其中,第一带阻吸收枝节(12)接于输入端口A+(1)与第一传输线(6)连接处;第二带阻吸收枝节(13)接于输入端口A
‑
(2)与第二传输线(7)连接处;第三带阻吸收枝节(14)接于输出端口B+(3)与第三传输线(8)连接处;第四带阻吸收枝节(15)接于输出端口B
‑
(4)与第四传输线(9)连接处;且第一带阻吸收枝节(12)、第二带阻吸收枝节(13)、第三带阻吸收枝节(14)和第四带阻吸收枝节(15)具有相同的结构;其中:第一带阻吸收枝节(12)包括带阻吸收传输线(121)、带阻吸收开路枝节(122)、带阻吸收短路枝节(123)和带阻吸收电阻(124);带阻吸收传输线(121)接于输入端口A+(1)与第一传输线(6)连接处;带阻吸收开路枝节(122)一端开路,另一端与带阻吸收传输线(121)相连接;带阻吸收短路枝节(1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钟葆,赵世朋,谭笑,杨冰洁,刘宏梅,房少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