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81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3
本申请属于传统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上端堆砌有叠涩导水主体,所述叠涩导水主体的上端堆砌有定形主体,所述定形主体的上端堆砌有加宽瓦,所述加宽瓦罩在定形主体的上侧,所述墙体包括砖块和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前端开设有弧形导流面。本申请采用加宽瓦罩在定形主体上侧引导水流垂直向下流动,降低水流沿加宽瓦流入叠涩导水主体的水量,利用雨水的重力及表面张力,通过层层叠涩的砖砌出挑与覆盖结构,使雨水顺檐口及叠涩面滴落,从而极大程度减少山墙被浸损的几率与浸损接触面,增加山墙墙体与屋面交接处、屋面檐口及山墙墙面的耐久度,从而起到保护墙体侧部的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墙体侧部的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墙体侧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


[0001]本申请属于传统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瓦房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最为常见的一种营建形式,全国分布广泛。此种房屋屋顶因用瓦覆盖满铺而得名。挂瓦的方法,板/筒瓦之间相互层层相压,尤其是筒瓦在两瓦交界处,再以胶结材料封实。屋顶用瓦覆盖的房屋,多为砖土墙,因此在山墙与屋面交接处,通常是屋面与墙身排水的重点部位。中国农村主要传统民居建筑,多为青砖青瓦,局部地域也有红砖红瓦的传统应用。
[000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常规的瓦房山墙与房顶相交接的边缘缺乏有效的引流结构,使得水向下流动过程中,受到水的吸附性影响,至使部分屋面水流沿瓦件边缘流向山墙墙壁,从而造成常见的瓦房墙壁极易受雨水浸损而出现碱化、开裂、破损等影响结构安全与长久使用的问题。
[000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瓦房墙壁极易受雨水浸损而出现碱化、开裂、破损等影响结构安全与长久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上端堆砌有叠涩导水主体,所述叠涩导水主体的上端堆砌有定形主体,所述定形主体的上端堆砌有加宽瓦,所述加宽瓦罩在定形主体的上侧。
[0007]采用加宽瓦罩在定形主体上侧引导水流垂直向下流动,降低水流沿加宽瓦流入叠涩导水主体的水量,防止墙体被大量水浸损,从而起到保护墙体侧部的作用。
[0008]优选的,所述墙体包括砖块和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前端开设有弧形导流面。
[0009]通过导流块向下垂直导流,降低倾斜流动概率。
[0010]优选的,所述叠涩导水主体包括第一导水层和第二导水层和第三导水砖,所述第二导水层堆砌在第三导水砖上端,所述第一导水层堆砌在第二导水层的上端。
[0011]通过利用叠涩导水主体引导水快速向下流动,避免水沿墙体壁面漫流,从而起到保护墙体前部的作用。
[0012]优选的,所述定形主体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呈L形。
[0013]通过维持加宽瓦侧部悬空,降低水流向墙体的概率。
[0014]优选的,所述定形主体还包括补平块,所述补平块固定连接在支撑块的侧端。
[0015]通过补平块弥补支撑块侧部的高度差,方便了铺设常规瓦片。
[0016]优选的,所述加宽瓦包括弯曲片和延长片,延长片的侧端固定连接在弯曲片的上部侧端。
[0017]通过延长片保持悬空状态,减小水流沿弯曲片流向定形主体和叠涩导水主体和墙体的流量。
[0018]优选的,所述加宽瓦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固定连接在弯曲片的侧端。
[0019]通过挡片挡在延长片的侧部,降低水沿延长片流向弯曲片的流量。
[0020]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采用加宽瓦罩在定形主体上侧引导水流垂直向下流动,降低水流沿加宽瓦流入叠涩导水主体的水量,防止墙体被大量水浸损,从而起到保护墙体侧部的作用。
[0021]2、通过利用叠涩导水主体引导水快速向下流动,避免水沿墙体壁面漫流,从而起到保护墙体前部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的墙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的叠涩导水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的定形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申请的加宽瓦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墙体;2、叠涩导水主体;3、定形主体;4、加宽瓦;10、砖块;11、导流块;20、第一导水层;21、第二导水层;22、第三导水砖;30、支撑块;31、补平块;40、弯曲片;41、延长片;42、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请参阅图1,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包括墙体1,墙体1的上端堆砌有叠涩导水主体2,叠涩导水主体2的上端堆砌有定形主体3,定形主体3的上端堆砌有加宽瓦4,加宽瓦4罩在定形主体3的上侧,加宽瓦4的下部结构常规瓦片采用传统方式组合形成屋顶,常规瓦片通过定形主体3支撑。利用加宽瓦4罩在定形主体3上侧引导水流垂直向下流动,降低水流沿加宽瓦4流入叠涩导水主体2的水量。
[0030]请参阅图1和2,墙体1包括砖块10和导流块11,砖块10和导流块11相互堆砌形成墙体1,导流块11的前端开设有弧形导流面。导流块11用于引导水流向下垂直流动。
[0031]请参阅图2和3,叠涩导水主体2包括第一导水层20和第二导水层21和第三导水砖22,第二导水层21堆砌在第三导水砖22上端,第一导水层20堆砌在第二导水层21的上端。利用第一导水层20和第二导水层21之间的落差引导水快速向下流动,避免水沿第二导水层21流向墙体1。
[0032]请参阅图4和5,定形主体3包括支撑块30,支撑块30呈L形,加宽瓦4堆砌在支撑块30的上端。利用支撑块30支撑加宽瓦4,维持加宽瓦4的侧部悬空状态。
[0033]请参阅图4,定形主体3还包括补平块31,补平块31固定连接在支撑块30的侧端。补平块31用于弥补支撑块30侧部的高度差。
[0034]请参阅图1、4和5,加宽瓦4包括弯曲片40和延长片41,弯曲片40堆砌在支撑块30的
上端,延长片41的侧端固定连接在弯曲片40的上部侧端。延长片41保持悬空状态,减小水流沿弯曲片40流向定形主体3和叠涩导水主体2和墙体1的流量。
[0035]请参阅图5,加宽瓦4还包括挡片42,挡片42固定连接在弯曲片40的侧端。利用挡片42挡在延长片41的侧部,降低水沿延长片41流向弯曲片40的流量。
[0036]工作原理:利用第一导水层20和第二导水层21前端的弧形注水面引导水快速向下流动,避免水沿第二导水层21流向墙体1,利用挡片42挡在延长片41的侧部,降低水沿延长片41流向弯曲片40的流量,延长片41保持悬空状态,减小水流沿弯曲片40流向定形主体3和叠涩导水主体2和墙体1的流量,进而起到多方位保护墙体1的作用。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上端堆砌有叠涩导水主体(2),所述叠涩导水主体(2)的上端堆砌有定形主体(3),所述定形主体(3)的上端堆砌有加宽瓦(4),所述加宽瓦(4)罩在定形主体(3)的上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包括砖块(10)和导流块(11),所述导流块(11)的前端开设有弧形导流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雨浸损的多层次耐久构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涩导水主体(2)包括第一导水层(20)和第二导水层(21)和第三导水砖(22),所述第二导水层(21)堆砌在第三导水砖(22)上端,所述第一导水层(20)堆砌在第二导水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少飞王树声韩卫然李嘉麟辛雨辰王彦磊庞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