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频带微带功率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79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频带微带功率放大器。其输出匹配网络设计为在环形谐波控制结构与基波匹配的串联结构,该结构整体上实现了对三个频点输出阻抗的匹配,从而取得了频带选择与谐波控制功能。且带外抑制较好,最终达到了三频带高效率工作的目的。实施例无论是在所选取频段,还是在效率和功率方面,在同类型放大器之间的优势较为明显。间的优势较为明显。间的优势较为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频带微带功率放大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三个工作频带的微带功率放大器。

技术介绍

[0002]功率放大器是射频发射系统中的主要器件。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获得足够大的射频输出功率,才能馈送到天线发射出去。在射频/微波等较高频段内,基于集总参数元件实现的功率放大器受限于器件难以实现。微带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频带宽、可靠性高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是应用广泛的一类高频传输线。微带线具有分布参数效应,其电气特性与结构尺寸紧密相关。因此,在射频/微波等较高频段内,微带功率放大器是一种重要的实现形式。微带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带宽、效率及输出功率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传统微带功率放大器主要针对单频带信号进行放大。随着多种通信体制的涌现,急需能同时工作在多个频带的微带功率放大器,从而带来体积缩小、降低成本的改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微带功率放大器,能够同时工作于三个频带。一方面,在保证工作频带内的高功率输出的同时,有效得抑制了频带外的输出功率;另外一方面,减小了器件尺寸,降低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频带微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输入端口(input)连接到第一线节(L1)一端,第一线节(L1)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一端,第一电容(C1)另一端连接第二线节(L2)一端,第二线节(L2)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三线节(L3)一端和第四线节(L4)一端;第四线节(L4)另一端连接第一拐角线节(H1)一端,第一拐角线节(H1)另一端连接第五线节(L5)一端,第五线节(L5)另一端开路;第三线节(L3)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六线节(L6)一端和第七线节(L7)一端;第七线节(L7)另一端连接第二拐角线节(H2)一端,第二拐角线节(H2)另一端连接第八线节(L8)一端,第八线节(L8)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九线节(L9)一端和第十线节(L10)一端,第十线节(L10)另一端开路;第九线节(L9)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一端,第一电阻(R1)另一端加载栅极偏置电压(Vgs),同时加载第二电容(C2)一端、第三电容(C3)一端和第四电容(C4)一端,第二电容(C2)另一端、第三电容(C3)另一端和第四电容(C4)另一端同时接地;第六线节(L6)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电阻(R2)一端和第五电容(C5)一端,第二电阻(R2)另一端和第五电容(C5)另一端连接第十一线节(L11)一端,第十一线节(L11)另一端连接晶体管(CGH40010F)栅极,晶体管(CGH40010F)源极接地,晶体管(CGH40010F)漏极连接第十二线节(L12)一端,第十二线节(L12)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十三线节(L13)一端和第十四线节(L14)一端;第十四线节(L14)另一端连接第十五线节(L15)一端,第十五线节(L15)另一端连接第三拐角线节(H3)一端,第三拐角线节(H3)另一端连接第十六线节(L16)一端,第十六线节(L16)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线节(L17)一端,第十七线节(L17)另一端加载漏级偏置电压(Vds),同时加载第六电容(C6)一端、第七电容(C7)一端和第八电容(C8)一端,第六电容(C6)另一端、第七电容(C7)另一端和第八电容(C8)另一端同时接地;第十三线节(L13)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四拐角线节(H4)一端和第十八线节(L18)一端;第四拐角线节(H4)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五线节(L25)一端,第二十五线节(L25)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十六线节(L26)一端和第二十四线节(L24)一端,第二十六线节(L26)另一端开路;第二十四线节(L24)另一端连接第七拐角线节(H7)一端,第七拐角线节(H7)另一端第二十三线节(L23)一端;第十八线节(L18)另一端连接第五拐角线节(H5)一端,第五拐角线节(H5)另一端连接第十九线节(L19)一端,第十九线节(L19)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十线节(L20)一端和第二十一线节(L21)一端;第二十一线节(L21)另一端连接第九电容(C9)一端,第九电容(C9)另一端接地;第二十线节(L20)另一端连接第六拐角线节(H6)一端,第六拐角线节(H6)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线节(L22)一端;第二十二线节(L22)另一端和第二十三线节(L23)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十七线节(L27)一端,第二十七线节(L27)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十八线节(L28)一端和第十电容(C10)一端,第二十八线节(L28)另一端开路;第十电容(C10)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飞陈邦超何俊岭肖礼康郭济于虎邵兰淳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