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零件模具快速成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8772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零件模具快速成型的方法,将需要成型的模具三维模型分模曲面数据,向模具内部分别等距一个轨迹经线面和一个轨迹纬线面,轨迹纬线面在轨迹经线面的下方;在轨迹经线面和轨迹纬线面上生成若干条轨迹经线,并将所有轨迹经线依次计算生成每条轨迹经线的成型运动控制代码;由数控设备根据成型运动控制代码依次折出与经纬线轨迹一致的所有纬线丝和经线丝;将所有经线丝和纬线丝按模型经纬线的坐标精确摆放在下模框上,纬线丝在下层,经线丝在上层,分别构成一个网状丝模具层;通过浸胶或焊接将上下两层网状丝模具层填充或连成具有模具强度的热塑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快速成型模具,而且制作成本低。而且制作成本低。而且制作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零件模具快速成型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零件模具快速成型的方法,属于智能制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中大型壳体零部件在进行单个或小批量验证的时候,都需要CNC或3D打印一个吸塑模或吹塑模,然后用板材加热软化后在模具上进行吸塑或吹塑成型。这种中大型的壳体模具不管是CNC还是3D打印,时间周期都很长,成本也很高,阻碍了企业的研发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针对壳体零件模具,特别是中大型壳体零件模具的快速成型方法,模具成型周期短,速度快,成本低。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给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壳体零件模具快速成型的方法,首先,将需要成型的模具三维模型分模曲面数据,向模具内部分别等距一个轨迹经线面和一个轨迹纬线面,轨迹纬线面在轨迹经线面的下方;然后,在轨迹经线面上生成若干条轨迹经线,并将所有轨迹经线依次计算生成每条轨迹经线的成型运动控制代码;在轨迹纬线面上生成若干条轨迹纬线,并将所有轨迹纬线依次计算生成每条轨迹纬线的成型运动控制代码;而后,将所有轨迹经线和轨迹纬线成型运动控制代码数据输入数控设备,由数控设备依次折出与经纬线轨迹一致的所有纬线丝和经线丝,其中,轨迹经线面的等距距离等于经线丝的半径,轨迹经线面与轨迹纬线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纬线丝的半径加上经线丝的半径;将所有经线丝和纬线丝按模型经纬线的坐标精确摆放在下模框上,纬线丝在下层,经线丝在上层,分别构成一个网状丝模具层;然后,通过浸胶或焊接将上下两层网状丝模具层填充或连成具有模具强度的热塑模具。
[0005]进一步的,所述经线或纬线依次编号,经线或纬线间距相等或不相等,且经线和纬线的间距以或分布数量为调节量。
[0006]进一步的,所述纬线丝和经线丝为适合折弯成型的金属材质或其他材质。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框为具有升降结构的四边模框,摆放纬线丝的模框边比摆放经线丝的模框边低一个纬线丝直径。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框内设置由经纬丝线编织的网布层,网布经线和纬线分别从上模框的两个方向阵列引出,并由阵列的直线模组牵引。
[0009]更进一步的,在分模曲面下方等距一个经纬网面,等距距离等于编织网布的厚度,该经纬网面上的经纬线间距相等,根据模型数据自动计算经纬网面的所有经线长度和纬线长度,并进行编号输出成型运动控制代码,用于控制阵列模组使网布丝线伸出长度与经纬网面上的经纬线模具部分长度一致。
[0010]更进一步的,当设置网布层时,轨迹经线面与分模曲面之间的间距需要增加一个网布厚度,轨迹纬线面与轨迹经线面之间的距离也需要增加一个网布厚度。
[0011]更进一步的,在上模框上吊装一个液囊,用于将网布面撑开贴合金属丝模具的模具曲面。
[0012]更进一步的,在上模框的外侧设置导向体,导向体上设置经线或纬线从平行到发散的平滑过渡槽,经纬线从槽内穿过,上面设置盖板防止丝线从槽内脱出。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利用本方法能快速成型模具,而且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升降机构,3、下模框,4、金属丝模具,5、上模框,6、网布,7、丝线,8、直线模组,9、液囊,10、导向体,11、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壳体零件模具快速成型的方法,首先,将需要成型的模具三维模型分模曲面数据,向模具内部分别等距一个轨迹经线面和一个轨迹纬线面,轨迹纬线面在轨迹经线面的下方;然后,在轨迹经线面上生成若干条轨迹经线,并将所有轨迹经线依次计算生成每条轨迹经线的成型运动控制代码;在轨迹纬线面上生成若干条轨迹纬线,并将所有轨迹纬线依次计算生成每条轨迹纬线的成型运动控制代码;而后,将所有轨迹经线和轨迹纬线成型运动控制代码数据输入数控设备,由数控设备依次折出与经纬线轨迹一致的所有纬线丝和经线丝,其中,轨迹经线面的等距距离等于经线丝的半径,轨迹经线面与轨迹纬线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纬线丝的半径加上经线丝的半径;将所有经线丝和纬线丝按模型经纬线的坐标精确摆放在下模框上,纬线丝在下层,经线丝在上层,分别构成一个网状丝模具层;然后,通过浸胶或焊接将上下两层网状丝模具层填充或连成具有模具强度的热塑模具。
[0017]用数控折弯机将所有轨迹经线和轨迹纬线G代码数据输入(G代码是指数控设备或机器人能识别的运动控制代码),并依次折出与经纬线轨迹一致的所有纬线金属丝和经线金属丝,并用机械手将所有经线和纬线金属丝按模型经纬线的坐标精确摆放在下模框上,纬线金属丝在下层,经线金属丝在上层,从而构成一个网状金属丝模具,然后通过浸胶或焊接将上下两层金属丝连成整体具备足够强度就可以做热塑模具了。
[0018]轨迹经线面的等距距离为两个平行曲面之间的距离,如同两个半径不一样的同心球面之间的距离。利用软件对经线或纬线依次编号,经线或纬线间距设计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为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和降低成本,用户可自行调节经线和纬线的间距以或分布数量。
[0019]实施例2如图1所示,作为实施例1的优化,为达到更好的表面效果,在上模框5上设置由经纬丝线编织的网布6,网布6只在上模框5内进行编织,网布6经线和纬线分别从上模框5的两个方向阵列引出,并由阵列的直线模组8牵引丝线7;利用软件在分模曲面下方等距一个经
纬网面,等距距离等于上述编织网布的厚度,该经纬网面上的经纬线间距相等,且与上述丝线编织的网布经纬线间距一致,软件根据模型数据自动计算经纬网面的所有经线长度和纬线长度,并进行编号输出G代码,用于控制阵列模组使网布丝线伸出长度与经纬网面上的经纬线模具部分长度一致。
[0020]采用网布的时候,轨迹经线面与分模曲面之间的间距需要增加一个网布厚度,轨迹纬线面与轨迹经线面之间的距离也需要增加一个网布厚度。
[0021]上模框和下模框都安装在支架1上。下模框3由四边模框构成,下模框连接升降机构2可以上下升降,摆放纬线金属丝的模框边比摆放经线金属丝的模框边低一个纬线金属丝直径;在上模框5上方吊装一个液囊9,用于将网布6面撑开贴合金属丝模具4,由于网布6面的经纬线长度都已限定,且有金属丝模具4作为支撑,撑开的网布面形状会很大程度上接近需要的模具曲面。金属丝网的线径不能做到很细,太细了就没有支撑强度了,所以只能作为一个粗放的骨架,网布面可以的线径可以做的很细,而且可以编织的相对紧密,在金属网的骨架上相当于一层皮,能让成型的工件表面质量更光滑,不至于印上金属丝的痕迹。
[0022]在上模框5的外侧设置导向体10,导向体10上设置经线或纬线从平行到发散的平滑过渡槽,经纬线从槽内穿过,防止丝线7的牵扯轨迹上有突变,那要容易磨断丝线7,上面设置盖板11,防止丝线7从槽内脱出。
[0023]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研发的结构以及方法,能实现模具快速成型,而且制作成本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零件模具快速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需要成型的模具三维模型分模曲面数据,向模具内部分别等距一个轨迹经线面和一个轨迹纬线面,轨迹纬线面在轨迹经线面的下方;然后,在轨迹经线面上生成若干条轨迹经线,并将所有轨迹经线依次计算生成每条轨迹经线的成型运动控制代码;在轨迹纬线面上生成若干条轨迹纬线,并将所有轨迹纬线依次计算生成每条轨迹纬线的成型运动控制代码;而后,将所有轨迹经线和轨迹纬线成型运动控制代码数据输入数控设备,由数控设备依次折出与经纬线轨迹一致的所有纬线丝和经线丝,其中,轨迹经线面的等距距离等于经线丝的半径,轨迹经线面与轨迹纬线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纬线丝的半径加上经线丝的半径;将所有经线丝和纬线丝按模型经纬线的坐标精确摆放在下模框上,纬线丝在下层,经线丝在上层,分别构成一个网状丝模具层;然后,通过浸胶或焊接将上下两层网状丝模具层填充或连成具有模具强度的热塑模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零件模具快速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或纬线依次编号,经线或纬线间距相等或不相等,且经线和纬线的间距以或分布数量为调节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零件模具快速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线丝和经线丝为适合折弯成型的金属材质或其他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零件模具快速成型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宗徐航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赛尔沃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