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防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07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包括限位器总成,包括电磁阀总成、侧围侧安装座、防尘盖、限位器臂和强磁铁插销,限位器臂穿过电磁阀总成和防尘盖与侧围侧安装座相连,电磁阀总成包括上、下两个腔体,两个腔体内设置弹簧、夹持机构、电磁线圈,弹簧能推动夹持机构上下夹住限位器臂,电磁阀总成能沿限位器臂前后移动,并与夹住限位器臂抵触限位;车门控制器的ECU与电磁阀总成控制连接,能控制电磁阀总成启动,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力推动强磁铁插销运动,插入限位器臂的限位孔,锁定限位器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车门限位器的结构形式进行改进,增加了车门限位器能主动根据后方来车情况,对车门开启功能进行控制。对车门开启功能进行控制。对车门开启功能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预防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主动预防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保有量呈爆发式增长,交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其中,“开门杀”导致的交通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名副其实。开门杀也就是在车辆停稳之后,司乘人员去开车门时,没有注意后方的来车情况,开车门瞬间导致后面驶来的车辆直接撞在了开启的车门上面,进而引发更严重的交通事故。《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维护交通安全秩序方面的规范中明确提出:“机动车驾驶人及乘车人下车时,用远离车门一侧的手开门,转头观察车辆侧方和后方通行状况,避免妨碍他人通行。”虽然有规范,但靠自觉,能做到的人却不多。迄今为止,没有强制的法律规定司乘人员下车的规范步骤,即使有强制法律规定,监管难度也非常大,很难避免事故的发生。
[0003]如果汽车车门自身的结构能主动判断后方来车情况,从而控制车门能否开启的功能,那将有效避免“开门杀”的事故发生。因此,急需研发一种主动预防“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使车门实现上述功能。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型车门限位器,主要由限位器臂、车门侧固定座、侧围侧固定座、缓冲块、旋转轴及夹持机构构成。但是,车门限位器只能限制车门的最大开度,防止车门开得过大,和其可在需要时使车门保持一定开度,如汽车停在坡道上或刮一般的风时,车门也不会自动关上的功能;不能主动预防后方来车,限制车门开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以解决现有车型车门限位器只靠弹簧的弹力控制夹持机构力的大小,不能主动判断后方来车情况,进而控制车门开启的问题,本技术车门限位器通过弹簧的弹力和电磁阀的附加力双重控制夹持力的大小。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用于预防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包括限位器总成21;所述限位器总成 21包括电磁阀总成215、侧围侧安装座216、防尘盖217、限位器臂218和强磁铁插销220;所述限位器臂218穿过电磁阀总成215和防尘盖217与侧围侧安装座216相连;
[0007]所述电磁阀总成215包括上、下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通过限位孔2181 相连,两个腔体内各设置1个弹簧213,每个弹簧213与腔体的上、下底面之间各设置1个夹持机构214,两个腔体内还设有电磁线圈221,弹簧213能够推动夹持机构214上下夹住限位器臂218;所述电磁阀总成215背部设有2个缓冲块 211,电磁阀总成215能够沿限位器臂218前后移动,并由缓冲块211与夹住限位器臂218抵触进行限位;
[0008]所述车门控制器3的ECU与电磁阀总成215控制连接,能够控制电磁阀总成215启动,电磁线圈221通电产生电磁力推动强磁铁插销220运动,插入限位器臂218的限位孔
2181,锁定限位器臂218。
[0009]进一步地,所述侧围侧安装座216固定在侧围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器臂218通过轴销与侧围侧安装座216相连。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线圈221设置在电磁阀总成215两个腔体的内侧壁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2个缓冲块211上、下卡接于电磁阀总成215背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强磁铁插销220设置在电磁阀总成215的底部腔体内,电磁线圈221通电产生电磁力推动强磁铁插销220运动,插入限位器臂218限位孔2181。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车门控制器3通过线束219与电磁阀总成215相连。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总成215的前部设有与车门内板固定的车门侧安装座212,车门开关时,车门带动车门侧安装座212与限位器臂218产生相对摩擦运动,电磁阀总成215可沿限位器臂218滑动至尾部,使缓冲块211与限位器臂218尾部抵触进行限位,用于限制车门开启的最大角度。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用于预防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对车门限位器的结构形式进行改进,在不损失车门限位器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又增加了车门限位器能主动根据后方来车情况,对车门开启功能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现有车型车门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车门限位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1]图3限位器总成的爆炸图;
[0022]图4限位器臂与强磁铁插销连接示意图;
[0023]图5图4的A

A剖视图。
[0024]图中,1.车门总成2.车门限位器3.车门控制器4.雷达探头21.限位器总成211.缓冲块212.车门侧安装座213.弹簧214.夹持机构215.电磁阀总成216.侧围侧安装座217.防尘盖218.限位器臂219.线束220.强磁铁插销221.电磁线圈218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
[0028]如图2所示,本技术用于预防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安装在车门总成1 上,包括限位器总成21。
[0029]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器总成21主要由2个缓冲块211、2个弹簧213、2 个夹持机构214、电磁阀总成215、侧围侧安装座216、防尘盖217、限位器臂 218、线束219、强磁铁插销220和电磁线圈221构成。
[0030]所述侧围侧安装座216固定在侧围上,限位器臂218穿过电磁阀总成215 和防尘盖217通过轴销与侧围侧安装座216相连,电磁阀总成215能够沿限位器臂218前后移动;所述防尘盖217用于防止灰尘进入限位器。
[0031]所述电磁阀总成215包括上、下两个腔体,上下两个腔体之间通过限位孔 2181相连。所述2个弹簧213分别设置在电磁阀总成215的两个腔体内,2个弹簧213与腔体的上、下底面之间各设置1个夹持机构214,两个腔体的内侧壁设有电磁线圈221。弹簧213推动夹持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防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器总成(21);所述限位器总成(21)包括电磁阀总成(215)、侧围侧安装座(216)、防尘盖(217)、限位器臂(218)和强磁铁插销(220);所述限位器臂(218)穿过电磁阀总成(215)和防尘盖(217)与侧围侧安装座(216)相连;所述电磁阀总成(215)包括上、下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通过限位孔相连,两个腔体内各设置1个弹簧(213),每个弹簧(213)与腔体的上、下底面之间各设置1个夹持机构(214),两个腔体内还设有电磁线圈(221),弹簧(213)能够推动夹持机构(214)上下夹住限位器臂(218);所述电磁阀总成(215)背部设有2个缓冲块(211),电磁阀总成(215)能够沿限位器臂(218)前后移动,并由缓冲块(211)与夹住限位器臂(218)抵触进行限位;车门控制器(3)的ECU与电磁阀总成(215)控制连接,能够控制电磁阀总成(215)启动,电磁线圈(221)通电产生电磁力推动强磁铁插销(220)运动,插入限位器臂(218)的限位孔,锁定限位器臂(2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侧安装座(216)固定在侧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艳伟沈阔许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凯迪汽车车身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