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8060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该着色无纺布含有着色剂及纳米纤维,该制造方法包括通过电纺法喷射高分子化合物A而使纳米纤维堆积于收集装置的表面的工序,在该收集装置的纳米纤维堆积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形状。米纤维堆积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形状。米纤维堆积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作为对肌肤(皮肤)简便地实施化妆及刺青的方式,市售有粉底带及纹身贴。
[0003]粉底带用于隐藏以遮瑕膏(concealer)或粉底不能完全遮蔽的割伤、烧伤疤痕、痣、手术疤痕等各种伤痕的用途。
[0004]另外,纹身贴以临时对肌肤赋予图案、文字、刺青等装饰为目的,通过剥下贴纸而返回原本的肌肤的外观,在体育赛事等时能够轻松地享受面部彩绘及人体彩绘,因此经常被使用。
[0005]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

190825号(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皮肤贴纸,其作为用于隐藏纹身、伤痕、痣、褐斑的皮肤贴纸而被贴附在人的皮肤上,其中,具有基材、隔膜、设置于上述基材上的垫层、设置于该垫层上的剥离剂层、设置于上述隔膜上的粘合剂层、设置于上述剥离剂层和上述粘合剂层之间的弹性层、以及设置于上述剥离剂层和上述粘合剂层之间的油墨层。
[0006]另外,在日本特开2012

12339号(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化妆用片状化妆材料等,其粘贴于肌肤时的与肌肤的外观上的一体感高,另外,减轻细纹或毛孔等肌肤的微细的凹凸的效果高,而且以提供一种对褐斑等着色不均的遮蔽效果高的片状化妆材料为目的,其具有:含有着色颜料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纳米纤维的片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着色无纺布含有着色剂及纳米纤维,
[0008]所述制造方法包括:通过电纺法喷射高分子化合物A而使纳米纤维堆积于收集装置的表面的工序,
[0009]在该收集装置的纳米纤维堆积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形状。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树脂溶液型电纺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0011]图2是表示树脂熔融型电纺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0012]图3是实施例3

1及3

2的喷墨印刷方法中使用的正方形格子图像的放大图。
[0013]图4是实施例1

5中得到的着色无纺布的放大照片(倍率:50倍)。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对于人类来说,肌肤的外观成为用于给其他人留下好印象的重要的要素。为了改
善肌肤的外观,对肌肤实施粉底、遮瑕膏等底妆及眼影、腮红等点妆等的化妆时,重叠涂布各种颜色及种类的化妆品,并调整涂布的宽度及浓淡,由此,形成乍一看不均匀但协调的结构,给人留下好印象。
[0015]另外,有时通过对肌肤实施化妆,修正肌肤整体的光泽程度或着色不均等,但根据脸及身体的部位不同,存在其皮下的血管或毛细血管的密度、紫外线引起的褐斑(色素沉淀)或暗淡等的极小的色调的变化及光泽的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给予乍一看不均匀但协调的自然的印象的涂布。
[0016]但是,这种复杂且精密的化妆不是简单且均匀的涂布,因此,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0017]另一方面,就专利文献1的皮肤贴纸而言,通过丝网印刷等通常的印刷方式将油墨层及弹性层在作为基材具有剥离性的树脂膜上形成规定的图像,由此使皮肤假性再生,通过粘合剂层将油墨层及弹性层粘贴于想遮蔽伤痕等的部位的皮肤上而使用。但是,肌肤的色调存在个体差,即使是同一人物,也会由于紫外线引起的褐斑、暗淡等而按脸、身体的部位、部分而不同。另外,静脉在皮肤的正下方流动,静脉的存在位置成为青筋状而能够被确认,但在简单地贴附颜色均匀的皮肤贴纸的情况下,静脉被隐藏,粘贴了皮肤贴纸的部位的判别变得容易,带来不自然的印象。
[0018]另外,即使是同一人物,由于肌肤的纹理、角质引起的光泽感也根据脸、身体的部位、部分及年龄而变化。因此,在上述的皮肤贴纸中,贴附的部位和其以外的部位、特别是其边界的外观上的差别较大,即使能够隐藏伤痕,也难以隐藏贴附皮肤贴纸的事实。
[0019]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将化妆用片贴附于肌肤时的与肌肤的外观上的一体感或对褐斑等着色不均的遮蔽效果是提高了,但是由于提高了减轻肌肤的微细凹凸的效果,所以在给人自然的印象这一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另外,也谋求能够根据脸的表情或身体的活动而能够变形或伸缩的柔软性、及即使用手指等擦拭其表面也不易产生破损或变形,并且寻求能够维持接近于人体肌肤的光泽的耐擦拭性的提高。
[0020]本专利技术涉及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该着色无纺布的柔软性及耐擦拭性优异,对伤痕、褐斑、暗淡等的遮蔽性优异,进一步,贴附于肌肤时的视觉上的与肌肤的一体感优异,并具备接近人体肌肤的光泽感和透明感。
[0021]本专利技术人着眼于为了使着色无纺布表面的物理形状接近实际的肌肤(皮肤)的表面形态,在着色无纺布的制造中,通过将用于电纺的收集装置的纳米纤维堆积的表面设为凹凸形状,源自该收集装置的凹凸形状的光泽感、透明感等光学特性与现实的人类的肌肤(皮肤)类似,进一步,着眼于提高柔软性和耐擦拭性,发现了能够得到柔软性和耐擦拭性优异,对伤痕、褐斑、暗淡等的遮蔽性优异,进一步,贴附于肌肤时的视觉上的与肌肤的一体感优异,且具备接近人体肌肤的光泽感和透明感的着色无纺布。
[0022]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着色无纺布含有着色剂及纳米纤维,
[0023]上述制造方法包括:通过电纺法喷射高分子化合物A而使纳米纤维堆积于收集装置的表面的工序,
[0024]在该收集装置的纳米纤维堆积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形状。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该着色无纺布的柔软性及耐擦
拭性优异,对伤痕、褐斑、暗淡等的遮蔽性优异,进一步,贴附于肌肤时的视觉上的与肌肤的一体感优异,并具备接近人体肌肤的光泽感和透明感。
[0026][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0027]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含有着色剂及纳米纤维的着色无纺布的方法,其中,包括:通过电纺法喷射作为纳米纤维的构成成分的高分子化合物A而使纳米纤维堆积于收集装置的表面的工序,在该收集装置的纳米纤维堆积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形状。
[0028]本专利技术的“电纺法”是通过对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或通过加热而成为熔融状态的高分子化合物施加高电压,喷射纺丝液体而形成纳米纤维,通过在成为相对电极的收集装置上捕集及堆积该纳米纤维而得到无纺布的方法。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着色”是指呈现源自着色剂的颜色,是包含白色的概念,不管是有彩色还是无彩色。
[0029]能够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的原因虽然并未确定,但认为其原因如下。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通过电纺法得到具有粗细(纤维直径)为纳米尺寸的纳米纤维随机地重叠而成的空隙的着色无纺布。因此,认为:纳米纤维的交点未被粘接,相对于着色无纺布整体的变形,交点柔软地变动,抑制应力的集中,表现出能够与脸的表情及身体的活动相应地变形或伸缩的柔软性,且不使肌肤感到应力。
[0031]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在用于电纺法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着色无纺布含有着色剂及纳米纤维,所述制造方法包括:通过电纺法喷射高分子化合物A而使纳米纤维堆积于收集装置的表面的工序,在该收集装置的纳米纤维堆积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下述的工序1

1:工序1

1:通过电纺法同时喷射高分子化合物A和着色剂,使含着色剂的纳米纤维堆积于收集装置的表面,得到着色无纺布的工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工序1

1中,使用含有高分子化合物A和着色剂的喷射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工序1

1中使用的喷射液中的高分子化合物A的含量为2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将喷射液中的高分子化合物A的含量设为100质量%时,所述喷射液中的着色剂的含量相对于高分子化合物A的含量的比例为30质量%以上且110质量%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下述的工序2

1及工序2

2:工序2

1:通过电纺法喷射高分子化合物A使纳米纤维堆积于收集装置的表面,得到无着色的无纺布的工序;工序2

2:通过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辉幸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