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坐垫用织物传感阵列的制造方法及产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坐垫用织物传感阵列的制造方法及产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自动驾驶、人工智能、5G等尖端科技的兴起,汽车上也逐渐集成了辅助自动驾驶和智能助手等功能,使得驾驶变得更轻松。汽车驾驶室也逐渐朝向智能化发展,使其能成为人们驾驶、休息、娱乐、工作的地方。
[0003]为保证乘坐的舒适性,汽车座椅因更加智能化。目前,座椅调节主要包括手动调节和电动调节这两种方式,均需要驾乘人员的手动介入才能使座椅调整至最佳位置,过程繁琐不便。在很多场景中,驾乘人员由于感觉座椅调整麻烦,在未严重影响驾乘舒适度的情况下而放弃调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乘坐体验感。虽然,已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在座椅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来测量驾乘人员的身高、体重等信息,以实现座椅位置的自动调整,但受这些传感器材料特性的影响,安装在座椅上时,使得座椅透气性变差,降低乘坐舒适度,且力空间分辨率低,无法为驾乘人员提供多样化的乘坐功能。
[0004]为解决这些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坐垫用织物传感阵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裁剪两块无纺布,分别作为织物基底层和织物保护层,然后依次用丙酮、酒精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除去表面杂质及油污,然后悬挂在空气中晾干;S2、将聚酰亚胺薄膜粘贴在织物基底层的上下表面,使用激光切割机对上表面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划线,刻蚀预先设计好的电极层的图案;S3、将步骤S2中划好电极层图案的织物基底层浸入10
‑
20g/L SnCl2和30
‑
40ml/L HCl(35
‑
45%)的混合溶液中浸泡完成敏化处理,温度始终保持30
‑
45℃,之后用蒸馏水洗涤,然后将其浸入0.5g/L PdCl2和20ml/L HCl(38%)的混合溶液中浸泡完成活化处理,温度也保持30
‑
45℃,之后用蒸馏水洗涤,随后将其浸入0.6~2g/L的NiSO4水溶液中进行镀镍,用8
‑
15%的NaOH水溶液将pH值调至8
‑
10,温度保持60
‑
80℃,浸泡后取出织物基底层并剥离聚酰亚胺薄膜,最后将镀好镍电极的织物基底层依次用蒸馏水和酒精漂洗,除去残留液体后置于干燥箱中烘干,得到沉积了电极层的织物基底层;S4、称取0.22
‑
0.42g多壁碳纳米管(MWCNT),2.73
‑
5.62g四氢呋喃(THF),1.41
‑
2.65g N,N
‑
二甲基甲酰胺(DMF),1.5
‑
2.5g聚氨酯(PU)和0.01
‑
0.05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置于烧杯中,放入水浴加热搅拌器中恒温20
‑
30℃搅拌使其充分混合,之后用超声波分散仪进行超声分散,然后静置得到PU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
‑
25%的碳纳米纺丝溶液;S5、将步骤S4中配得的碳纳米纺丝溶液倒入微量注射泵的注射器内,针筒与高压电源正...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