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钢管桩衡重式双排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75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臂钢管桩衡重式双排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后排桩、前排桩以及衡重台,所述后排桩和前排桩均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衡重台在前排桩和后排桩的顶部与后排桩前排桩连接,所述后排桩的侧边还设置有辅助桩,所述辅助桩用于辅助衡重台的施工。在双排桩基坑支护上设置了双排桩和衡重台,并在后排桩的侧边设置了用于辅助基坑支护的微型桩,通过衡重台将双排桩连接,增加承重力。通过微型桩微型桩减少基坑顶部的开挖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率,并对衡重台上方的土方进行辅助支撑,增加基坑支护的整体承重力。加基坑支护的整体承重力。加基坑支护的整体承重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臂钢管桩衡重式双排桩深基坑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排桩基坑结构,尤其是悬臂钢管桩衡重式双排桩深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在对某些特殊地域进行基坑支护时需要用特殊的支护方案,尤其是填海形成的区域。人工填土场地总体地势平缓。但由于填海基础存在淤泥、回填层的厚度和地下室高度相近,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时需要挖较深的基坑挖除回填层及淤泥层(常规两层地下室需开挖深度约7~9m,3层地下室 10.5~13.5m),但开挖后支护桩超出基坑底部过长容易受力产生弯折。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双排桩结构,但现有的双排桩结构在施工时需要放坡施工,导致基坑支护使用面积的增加,减少了结构用地的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在双排桩的侧边设置一个辅助的微型桩以辅助衡重台开挖,减少基坑支护占地面积的悬臂钢管桩衡重式双排桩深基坑支护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悬臂钢管桩衡重式双排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后排桩、前排桩以及衡重台,所述后排桩和前排桩均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衡重台在前排桩和后排桩的顶部与后排桩前排桩连接,所述后排桩的侧边还设置有辅助桩,所述辅助桩用于辅助衡重台的施工。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桩为微型桩,所述微型桩从地面位置延伸至衡重台下方进行锚固。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桩上还设置有挂网喷砼,所述挂网喷砼设置在微型桩上高于衡重台的位置。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排桩为旋挖桩,所述前排桩为旋挖咬合桩。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挖咬合桩的侧边还设置有局部内支撑。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衡重台呈“L”形设置,且“L”形衡重台的底部厚度大于侧边厚度。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衡重台的“L”形拐角处还设置有加强筋。
[0011]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双排桩基坑支护设置了双排桩和衡重台,并在后排桩的侧边设置了用于辅助基坑支护的微型桩,通过称重台将双排桩连接,增加承重力。通过微型桩减少基坑顶部的开挖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率,并对衡重台上方的土方进行辅助支撑,增加基坑支护的整体承重力。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装配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结构拆分图。
[0015]1、旋挖桩;2、旋挖咬合桩;3、衡重台;4、微型桩;5、内支撑;6、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17]参照图1、图2,悬臂钢管桩衡重式双排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后排桩、前排桩以及衡重台3,所述后排桩和前排桩均设置在地面下方,前排桩和后排桩距离地面的一段为空桩。所述衡重台3在前排桩和后排桩的顶部与后排桩前排桩连接,利用衡重台3连接在一起的前排桩和后排桩成为一体,当二者因为高度受到引力时,二者的受力会延伸至衡重台3,然后相互抵消。增加了基坑支护整体的稳固性、安全性。所述后排桩的侧边还设置有辅助桩,所述辅助桩用于辅助衡重台3的施工,后排桩侧边辅助桩的设置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加双排桩的承重力,还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减少基坑挖掘的宽度,减少基坑支护的占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率。
[0018]所述辅助桩为微型桩4,所述微型桩4从地面位置延伸至后排桩和前排桩的设置位置。所述微型桩4上还设置有挂网喷砼,所述挂网喷砼设置在微型桩上高于衡重台的位置。所述后排桩为旋挖桩1,所述前排桩为旋挖咬合桩2。微型桩4为钢管桩,将钢管桩在旋挖桩1 的侧边插入后再进行土坡的开挖,替代了直接进行倾斜的土坡开挖,避免了开挖过程中对土坡边缘的延伸,以钢管桩作为边界挖土坡,在进行小范围开挖时依然能保证土坡的稳定。将土坡挖好后,会有一部分钢管桩裸露,先对这部分的钢管桩进行挂网喷砼,增加稳定性,而后将土坡拆除后再对被土坡遮挡的部分进行挂网喷砼,在钢管刚的裸露部分均进行挂网喷砼增加支护整体上部分的稳定性。
[0019]所述旋挖咬合桩2的侧边还设置有内支撑5。所述衡重台3呈“L”形设置,且“L”形衡重台3的底部厚度大于侧边厚度。所述衡重台 3的“L”形拐角处还设置有加强筋6。“L”形衡重台3底部与旋挖桩1和旋挖咬合桩2连接需要承受较大的力,因此,“L”形衡重台 3的底部较厚,而衡重台台3的侧边仅对回填的土坑进行边缘的支撑,因此,较薄的台面即可。
[0020]本技术双排桩的施工步骤为:
[0021]步骤一:场地整平,先将需要设置基坑的场地整体平整,测量好基坑开挖位置;
[0022]步骤二:双排桩支护定位,在基坑内打入并列的旋挖桩1和旋挖咬合桩2;
[0023]步骤三:微型桩4的设置,在对应旋挖桩1侧边测量好的位置设置好微型桩4;
[0024]步骤四:在旋挖桩1和旋挖咬合桩2的顶部以微型桩4为支撑界限开挖梯形土台,并
在挖好土台后在裸露的微型桩4上进行挂网喷砼;
[0025]步骤五:将土台挖去,并在土台与微型桩4接触的部分对微型桩 4进行挂网喷砼;
[0026]步骤六:进行衡重台3施工,在衡重台3达到百分之八十强度时填回土方。
[0027]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悬臂钢管桩衡重式双排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排桩、前排桩以及衡重台,所述后排桩和前排桩均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衡重台在前排桩和后排桩的顶部与后排桩前排桩连接,所述后排桩的侧边还设置有辅助桩,所述辅助桩用于辅助衡重台的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悬臂钢管桩衡重式双排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桩为微型桩,所述微型桩从地面位置延伸至衡重台下方进行锚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悬臂钢管桩衡重式双排桩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桩上还设置有挂网喷砼,所述挂网喷砼设置在微型桩上高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保生王睿徐亚非黄绍用顾问天陈俊鸿韩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