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753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吸附引流单元、吸附控制单元和引流管,所述吸附引流单元包括防渗罩件、正压管和负压管,防渗罩件的中部设有底部为敞口的正压腔,正压腔外侧的防渗罩件内设有底部为敞口的环状负压腔,且负压腔与正压腔同轴心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独特,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胶带固定极易发生脱落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绷带固定时,绷带缠绕在肢体上压迫血管,阻碍肢体血液正常流通的问题。阻碍肢体血液正常流通的问题。阻碍肢体血液正常流通的问题。

A drainage device for medical clin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临床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治疗中,经常需要进行引流,通过引流将患者体内的液体排出,引流是依靠吸引力或重力从一个体腔抽取液体的过程和办法,在医学临床治疗和护理中经常用到。在进行临床引流时,将引流管的穿刺端置入患者引流部位后,将引流管的另一端与引流袋连接,从而在治疗恢复阶段使创腔或提腔内的液体能够排出,并流入引流袋内进行收集,防止发生感染,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
[0003]在进行引流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防止在引流治疗过程中引流管脱离患处,需要反复插入患者造成损伤;现引流管穿刺端的固定方式有两种,一种为使用医用胶带将引流管粘固在患者皮肤上,另一种是在引流管穿刺端上套设环形粘接座,通过把绑带将环形粘接座环绕绑紧在患处肢体上;在使用第一种方式对引流管进行固定时,容易引起患者过敏反应,而且固定不可靠,引流管极易从引流部位脱落;在使用第二种方式对引流管进行固定时,虽然通过绑带能够通过环形粘接座将引流管绑固在引流部位肢体上,但缠绕在肢体上的绑带会压迫肢体血管,阻碍肢体血液的正常流通,长时间的压迫容易造成肢体远端缺血,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治疗恢复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临床引流治疗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该装置结构独特,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胶带固定极易发生脱落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绷带固定时,绷带缠绕在肢体上压迫血管,阻碍肢体血液正常流通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吸附引流单元、吸附控制单元和引流管,所述吸附引流单元包括防渗罩件、正压管和负压管,防渗罩件的中部设有底部为敞口的正压腔,正压腔外侧的防渗罩件内设有底部为敞口的环状负压腔,且负压腔与正压腔同轴心设置;所述正压腔内沿竖向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中部沿竖向设有贯穿防渗罩件的引流管孔,所述引流管滑动密封套装在引流管孔内,且引流管的穿刺端向下延伸出导向柱,并密封套装有环状压板,环状压板能够沿引流管轴向滑动,并锁固;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液机构;所述吸附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瓶、活塞和负压顶簧,所述控制瓶内沿轴向设有控制腔,所述活塞沿轴向滑动安装在控制腔内,并将控制腔沿轴向密封分割为上控制腔和下控制腔,所述负压顶簧匹配安装在上控制腔内,所述下控制腔内注有高压气体,在未使用状态下高压气体会向上推顶活塞挤压负压顶簧,(使其压缩);所述上控制腔通过负压管与负压腔活动连通,所述下控制腔通过正压管与正压腔活动连通,且所述正压管上设有止流阀。
[0006]所述防渗罩件包括顶盖、外隔环和内隔环,所述外搁环同轴心固定在顶盖的底面,
且外隔环的外环面与顶盖外面齐平,所述内隔环同轴心间隔固定在外隔环内的顶盖底部,外搁环与内隔环之间的空间为负压腔,内隔环内的空间为正压腔,所述导向柱与顶盖同轴心设置,且导向柱的顶端与顶盖底面固定连接。
[0007]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尺寸为a,所述环状压板的厚度尺寸为b,所述内隔环的高度尺寸为c,其中a+b≤c。
[0008]所述环状压板包括环状压板本体和限位套,所述压板本体密封滑动套装在导向柱下方的引流管穿刺端上,所述限位套滑动套装在压板本体上方的引流管上,并与下方压板本体垂直连接;所述限位套一侧的圆周侧壁上沿径向设有与限位套内部连通的螺纹孔,并固定有锁固螺栓。
[0009]所述防渗罩件上设有活动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正压管和负压管);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正压快速接头和负压快速接头,所述正压管通过正压快速接头与正压腔连通;所述负压管通过负压快速接头与负压腔连通。
[0010]所述防渗罩件上端面沿竖向开有与正压腔连通的正压螺纹孔和与负压腔连通的负压螺纹孔,所述正压快速接头和负压快速接头分别匹配安装在正压螺纹孔与负压螺纹孔内。
[0011]所述控制瓶的顶部沿竖向开有与上控制腔连通的负压抽吸孔,负压管的一端与负压抽吸孔连接,所述负压管的另一端与负压腔活动连通;所述控制瓶的底部沿竖向开有与下控制腔连通的正压排气孔,所述止流阀撇皮安装在正压排气孔上,所述正压管通过止流阀与下控制腔连通。
[0012]还包括充压机构,充压机构包括单向进气阀和冲压组件,所述单向进气阀匹配安装在控制瓶上,且单向进气阀的排气端与下控制腔连通,单向进气阀的进气口与充压组件活动连接,充压组件能够通过单向进气阀向下控制腔内定压注入高压气体。
[0013]所述充压组件包括充压泵、排气管和充压控制器,所述活塞下方下腔室的底部设有与外部接通的进气孔,所述单向进气阀匹配安装在进气孔内,所述供压泵的排气端通过排气管与单向进气阀连通;所述排气管与单向进气阀活动连接,且排气管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充压控制器通信连接,充压控制器与充压泵控制连接。
[0014]防渗罩件的顶端沿竖向开有与负压腔连通的泄压控,并匹配安装有泄压阀。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结构独特,包括吸附引流单元、吸附控制单元和引流管,吸附引流单元包括防渗罩件,防渗罩件内设有正压腔和负压腔,正压腔内沿竖向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中部沿竖向设有贯穿防渗罩件的引流管孔,所述引流管滑动密封套装在引流管孔内,且引流管的穿刺端向下延伸出导向柱,并密封套装有环状压板,在将引流管穿刺端置入引流部位时,可以根据引流部位的深度调节环状压板的位置,并固定,从而在将使引流管穿刺端置入引流部位后,环状压板的压板本体会与皮肤顶触在一起,能够有避免引流管置入过深或置入过浅的问题发生。
[0016]吸附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瓶、活塞和负压顶簧,控制瓶内沿轴向设有控制腔,活塞沿轴向滑动安装在控制腔内,负压顶簧匹配安装在上控制腔内,下控制腔内注有高压气体,在未使用状态下高压气体会向上推顶活塞挤压负压顶簧,上控制腔通过负压管与负压腔活动连通,下控制腔通过正压管与正压腔活动连通,在使用时,防渗罩件利用控制瓶排放高压气体时活塞移动产生的负压吸固在皮肤上进行固定,从而将引流管压固在皮肤上进行固定,
不需要连接负压泵,使用方便,当正压腔内的皮肤随着患者呼吸膨胀或收缩时,正压腔内的高压仍会压迫引流管上的环状压板与皮肤贴触在一起,从而增强了引流管的固定强度,使引流管不会发生脱落,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胶带固定极易发生脱落的问题;并且由于防渗罩件是通过活负压顶簧驱使活塞滑动产生的负压吸附在皮肤上的,从而不仅在保证固定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防渗罩件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绷带固定时,绷带缠绕在肢体上压迫血管,阻碍肢体血液正常流通的问题,而且能够在吸附状态下保证正压腔处于密封状态,防止正压腔内气体泄露,进一步提高了引流管的固定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防渗罩件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防渗罩件上活动连接组件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引流单元、吸附控制单元和引流管,所述吸附引流单元包括防渗罩件、正压管和负压管,防渗罩件的中部设有底部为敞口的正压腔,正压腔外侧的防渗罩件内设有底部为敞口的环状负压腔,且负压腔与正压腔同轴心设置;所述正压腔内沿竖向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中部沿竖向设有贯穿防渗罩件的引流管孔,所述引流管滑动密封套装在引流管孔内,且引流管的穿刺端向下延伸出导向柱,并密封套装有环状压板,环状压板能够沿引流管轴向滑动,并锁固;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液机构;所述吸附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瓶、活塞和负压顶簧,所述控制瓶内沿轴向设有控制腔,所述活塞沿轴向滑动安装在控制腔内,并将控制腔沿轴向密封分割为上控制腔和下控制腔,所述负压顶簧匹配安装在上控制腔内,所述下控制腔内注有高压气体,在未使用状态下高压气体会向上推顶活塞挤压负压顶簧;所述上控制腔通过负压管与负压腔活动连通,所述下控制腔通过正压管与正压腔活动连通,且所述正压管上设有止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罩件包括顶盖、外隔环和内隔环,所述外搁环同轴心固定在顶盖的底面,且外隔环的外环面与顶盖外面齐平,所述内隔环同轴心间隔固定在外隔环内的顶盖底部,外搁环与内隔环之间的空间为负压腔,内隔环内的空间为正压腔,所述导向柱与顶盖同轴心设置,且导向柱的顶端与顶盖底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尺寸为a,所述环状压板的厚度尺寸为b,所述内隔环的高度尺寸为c,其中a+b≤c。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压板包括环状压板本体和限位套,所述压板本体密封滑动套装在导向柱下方的引流管穿刺端上,所述限位套滑动套装在压板本体上方的引流管上,并与下方压板本体垂直连接;所述限位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