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炒茶用恒温炒锅及其炒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7441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工炒茶用恒温炒锅及其炒茶方法,涉及茶叶加工相关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人工利用炒锅和炒茶帚炒茶时,炒锅下半部分被加热,温度较高,而炒锅上半部分热量散失,温度降低,茶叶在内部炒制旋转时,会因为内部温度不均匀而导致成品品质下降的问题。所述炒锅主体包括支撑外沿,支撑外沿位于支撑灶的上端,所述支撑灶上端沿炒锅主体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半环,支撑半环的两端与支撑灶固定,所述支撑半环之间设置有内转动玻璃罩和外转动玻璃罩,内转动玻璃罩和外转动玻璃罩与支撑半环通过轴转动连接,内转动玻璃罩的外直径小于外转动玻璃罩的内直径,所述支撑外沿上端面的外侧设置有支撑环槽。侧设置有支撑环槽。侧设置有支撑环槽。

A constant temperature frying pan for manual tea frying and its tea fry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工炒茶用恒温炒锅及其炒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相关
,具体为一种手工炒茶用恒温炒锅及其炒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80

200℃,投叶量0.25

0.5公斤,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

2分钟。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

150℃,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0003]人工炒茶与机器炒茶具有明显区别,人工炒制的茶叶一般都较完整、鲜亮,口感比较清纯,机器炒制茶型较差,并且因为不能控制轻重度会产生断裂或过火;为了茶叶的品相,较好的茶叶还是采用人工炒制,品质本身较差的茶叶才会用机器炒制。
[0004]目前人工利用炒锅和炒茶帚炒茶时,炒锅的上部分是敞开的,炒锅下半部分被加热,温度较高,而炒锅上半部分热量散失,温度降低,茶叶在内部炒制旋转时,会因为内部温度不均匀而导致成品品质下降;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手工炒茶用恒温炒锅及其炒茶方法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工炒茶用恒温炒锅及其炒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人工利用炒锅和炒茶帚炒茶时,炒锅下半部分被加热,温度较高,而炒锅上半部分热量散失,温度降低,茶叶在内部炒制旋转时,会因为内部温度不均匀而导致成品品质下降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工炒茶用恒温炒锅,包括支撑灶和炒锅主体,所述炒锅主体包括支撑外沿,支撑外沿位于支撑灶的上端,所述支撑灶上端沿炒锅主体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半环,支撑半环的两端与支撑灶固定,所述支撑半环之间设置有内转动玻璃罩和外转动玻璃罩,内转动玻璃罩和外转动玻璃罩与支撑半环通过轴转动连接,内转动玻璃罩的外直径小于外转动玻璃罩的内直径,所述支撑外沿上端面的外侧设置有支撑环槽,支撑环槽的外直径等于外转动玻璃罩的外直径,支撑环槽的内直径等于内转动玻璃罩的内直径,所述内转动玻璃罩外部下端的中间一体连接有第一限位提手,所述外转动玻璃罩外部的中间一体连接有第二限位提手,第一限位提手和第二限位提手的外部端点位于同一圆弧上,所述支撑半环上端的中间转动连接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驱动轮和转动柱,驱动轮位于转动柱的上端,驱动轮和转动柱固定连接,转动柱与支撑半环转动
连接,所述转动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横板,所述固定横板上端的前后两端一体连接有固定立板,固定横板与两个所述固定立板之间形成钩合槽,钩合槽有两个。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外沿上端面沿支撑环槽的内侧开设有内转动环槽,所述支撑外沿上端的内侧设置有挡茶板,挡茶板包括转动环和挡茶环,转动环位于挡茶环的下端,转动环在内转动环槽内转动,所述挡茶环上端的一侧一体连接有内倾斜环,内倾斜环向内倾斜,所述内倾斜环内侧的上端一体连接有内固定环,所述内倾斜环外部的中间设置有防烫把手。
[0008]优选的,所述内转动玻璃罩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阻隔筋,所述外转动玻璃罩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阻隔筋,第一阻隔筋和第二阻隔筋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阻隔筋和第二阻隔筋均阵列排布。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灶包括固定台面,所述固定台面上端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支撑外沿下端的一侧一体连接有下沿凸起,所述第二矩形槽内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上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矩形槽的外部,所述转动板下端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座,所述第三转动座上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支撑板,所述第二矩形槽内部下端的外侧一体连接有第一限位凸板,第一限位凸板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板之间的距离大于转动支撑板的厚度,所述转动板上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凸板,第二限位凸板设置有多个,下沿凸起卡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凸板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台面上端面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座,所述支撑外沿下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与第一转动座通过轴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防烫把手包括玻璃环,所述玻璃环外端的内侧设置有内玻璃罩,所述内玻璃罩的内部设置为隔热内腔,所述玻璃环外端沿内玻璃罩的外部设置有外玻璃罩,所述玻璃环、内玻璃罩和外玻璃罩之间设置为隔热外腔,玻璃环、内玻璃罩和外玻璃罩一体成型,所述外玻璃罩的外部套接有木头固定罩,所述木头固定罩外端一体连接有拉动头。
[0012]优选的,所述炒锅主体还包括锅体,锅体与支撑外沿一体连接,所述锅体的内部设置为炒茶腔,所述挡茶环内表面的下端设置为弧形部,弧形部与锅体内表面平滑过渡。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灶还包括灶体主体,灶体主体与固定台面一体连接,所述灶体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腔。
[0014]一种炒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步骤一:提起炒锅主体上支撑外沿的一端,支撑外沿另一端下端的转动杆沿着第一转动座的中心轴转动;向上提转动板,使转动支撑板暴露,拉动转动支撑板使其下端卡于不同第一限位凸板之间的槽内,使转动板倾斜放置;向下放炒锅主体,使炒锅主体上支撑外沿下端外部的下沿凸起扣于两个第二限位凸板内,带动炒锅主体的放置角度倾斜;
[0016]步骤二:对加热腔内加热元件通电,加热腔内加热元件对炒锅主体进行加热;
[0017]步骤三:炒茶人员根据炒茶温度调节内转动玻璃罩和外转动玻璃罩的位置;
[0018]步骤四:当炒茶温度高时,拉动内转动玻璃罩和外转动玻璃罩向反方向转动,直至内转动玻璃罩和外转动玻璃罩转动到头,第一限位提手和第二限位提手位于最上端,固定第一限位提手和第二限位提手的状态下,转动限位组件,再放下第一限位提手和第二限位
提手,第一限位提手和第二限位提手卡于限位组件的钩合槽内,炒锅主体上端四分之三位置被遮挡;
[0019]步骤五:当炒茶温度低时,仅拉动内转动玻璃罩向反方向转动,第一限位提手位于最上端,固定第一限位提手的状态下,转动限位组件,再放下第一限位提手,第一限位提手卡于限位组件的钩合槽内,炒锅主体上端二分之一位置被遮挡;
[0020]步骤六:根据炒茶步骤调节挡茶板位置,在杀青时,拉动防烫把手将内倾斜环部分转动至靠近炒茶人员一侧,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在炒锅主体内旋转翻动,当揉条和做条时,推动防烫把手将内倾斜环部分转动至远离炒茶人员一侧。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工炒茶用恒温炒锅,包括支撑灶(1)和炒锅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主体(2)包括支撑外沿(8),支撑外沿(8)位于支撑灶(1)的上端,所述支撑灶(1)上端沿炒锅主体(2)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半环(3),支撑半环(3)的两端与支撑灶(1)固定,所述支撑半环(3)之间设置有内转动玻璃罩(5)和外转动玻璃罩(6),内转动玻璃罩(5)和外转动玻璃罩(6)与支撑半环(3)通过轴转动连接,内转动玻璃罩(5)的外直径小于外转动玻璃罩(6)的内直径,所述支撑外沿(8)上端面的外侧设置有支撑环槽(10),支撑环槽(10)的外直径等于外转动玻璃罩(6)的外直径,支撑环槽(10)的内直径等于内转动玻璃罩(5)的内直径,所述内转动玻璃罩(5)外部下端的中间一体连接有第一限位提手(45),所述外转动玻璃罩(6)外部的中间一体连接有第二限位提手(46),第一限位提手(45)和第二限位提手(46)的外部端点位于同一圆弧上,所述支撑半环(3)上端的中间转动连接有限位组件(7),限位组件(7)包括驱动轮(27)和转动柱(28),驱动轮(27)位于转动柱(28)的上端,驱动轮(27)和转动柱(28)固定连接,转动柱(28)与支撑半环(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2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横板(29),所述固定横板(29)上端的前后两端一体连接有固定立板(30),固定横板(29)与两个所述固定立板(30)之间形成钩合槽(31),钩合槽(31)有两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工炒茶用恒温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沿(8)上端面沿支撑环槽(10)的内侧开设有内转动环槽(11),所述支撑外沿(8)上端的内侧设置有挡茶板(4),挡茶板(4)包括转动环(32)和挡茶环(33),转动环(32)位于挡茶环(33)的下端,转动环(32)在内转动环槽(11)内转动,所述挡茶环(33)上端的一侧一体连接有内倾斜环(35),内倾斜环(35)向内倾斜,所述内倾斜环(35)内侧的上端一体连接有内固定环(36),所述内倾斜环(35)外部的中间设置有防烫把手(3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工炒茶用恒温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动玻璃罩(5)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阻隔筋(47),所述外转动玻璃罩(6)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阻隔筋(48),第一阻隔筋(47)和第二阻隔筋(48)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阻隔筋(47)和第二阻隔筋(48)均阵列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工炒茶用恒温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灶(1)包括固定台面(14),所述固定台面(14)上端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9),所述支撑外沿(8)下端的一侧一体连接有下沿凸起(25),所述第二矩形槽(19)内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座(21),所述第二转动座(21)上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2),转动板(22)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矩形槽(19)的外部,所述转动板(22)下端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座(24),所述第三转动座(24)上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支撑板(23),所述第二矩形槽(19)内部下端的外侧一体连接有第一限位凸板(20),第一限位凸板(20)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板(20)之间的距离大于转动支撑板(23)的厚度,所述转动板(22)上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凸板(26),第二限位凸板(26)设置有多个,下沿凸起(25)卡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凸板(26)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工炒茶用恒温炒锅,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海创智汇福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