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7425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茶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属于绿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架体、驱动电机和控制柜,所述架体内设有炒锅组件,所述炒锅组件包括高温炒区和低温炒区,所述高温炒区和低温炒区之间通过罩体连接,所述罩体中上部设有风冷段,所述高温炒区上端设有锅盖,所述锅盖上设有红外测温探头,所述锅盖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蒸汽口,所述蒸汽口通过管道连接蒸汽加压装置,所述高温炒区的底端设有控制开口;所述罩体上对应低温炒区设有供风口,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供风箱,所述罩体上还设有出风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茶叶加工装置不能同时满足先高温后低温的杀青操作,易影响茶叶的品质,杀青过程中易降低茶叶完整性的问题。问题。问题。

A green tea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ocess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茶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茶生产加工
,具体为一种绿茶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茶叶香气、口感等内质风味优异与否将成为消费者选择茶类的首要条件;茶叶加工中的每道工序对茶叶的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绿茶在加工过程中不需进行发酵处理,因此杀青对绿茶色泽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绿茶杀青方法通常是采用人工手动操作,即将待加工的茶叶放入到炒锅中,再通过人工手动进行翻炒,完成杀青;此方法通过人手进行翻炒,一方面容易滋生细菌,另一方面翻炒频率不一,容易导致翻炒不均匀,此外人工翻炒的劳动强度较大,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加工。
[0003]目前现有绿茶加工技术,采取高温滚筒杀青、高温理条机理条、加棒压扁做形以及高温炒制提香等工艺加工而成,其生产线均不完全连续,加之加热方式多以金属传热为主,温度不宜控制,往往容易造成茶叶焦边、暴点、断碎,干茶色泽偏黄,而采用滚筒式杀青机,虽解决了人工手动翻炒的不足,但在滚筒转动的方式下杀青,由于茶叶是随滚筒转动,因此茶叶主要是与滚筒壁接触,受热后的茶叶容易发生卷曲,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整个芽叶失水不平衡,即茶叶边缘失水快且较多,而茶叶中心失水慢且较少,从而造成茶叶杀青不均匀,现有的杀青装置通常是先进行高温杀青后,待温度降下来之后再进行低温杀青,存在不能同时满足高温杀青过程中先高温后低温的杀青操作,分时段冷却后在杀青将影响茶叶的品质,同时在杀青过程中搅拌叶与茶叶直接碰撞,降低茶叶完整性的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杀青装置不能同时满足高温杀青过程中先高温后低温的杀青操作,需分时段冷却后再杀青将影响茶叶的品质,同时在杀青过程中搅拌叶与茶叶直接碰撞,降低茶叶完整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茶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绿茶加工装置,包括架体、驱动电机和控制柜,所述架体内设有炒锅组件,所述炒锅组件包括高温炒区和低温炒区,所述高温炒区和低温炒区之间通过罩体连接,所述罩体中上部设有风冷段,所述高温炒区上端设有锅盖,所述锅盖上设有红外测温探头,所述锅盖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蒸汽口,所述蒸汽口通过管道连接蒸汽加压装置,所述高温炒区内设有振动翻炒叶,所述振动翻炒叶上设有穿插条,所述高温炒区内壁对应穿插条设有凹槽,所述高温炒区的底端设有控制开口;所述低温炒区内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穿过低温炒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螺旋搅拌叶,所述罩体上对应低温炒区设有供风口,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供风箱,所述罩体上还设有出风孔。
[0006]进一步,所述高温炒区内壁还设有凸条,所述凸条与凹槽交错设置,使高温炒区内壁呈波浪形形状,用于增大茶叶底部的通透性。
[0007]进一步,所述风冷段上设有风冷口,所述风冷口呈向下倾斜15

30
°
设置。
[0008]进一步,所述高温炒区和低温炒区分别由内层、外层和夹层组成,所述内层设有传热层,所述外层设有隔热层,所述夹层内设有温控加热构件。
[0009]进一步,所述螺旋搅拌叶呈镂空结构,螺旋搅拌叶上套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用于减缓螺旋搅拌叶与茶叶的直接碰撞。
[0010]进一步,所述的绿茶加工装置加工绿茶所用的方法,所述加工方法为以下步骤:(1)先通过控制柜启动温控加热构件,将锅温控制在180

230℃;(2)将1

5kg摊放后含水率降至68%

72%的鲜叶通过进料口送入高温炒区,其次通过控制柜启动蒸汽加压装置向高温炒区内输送蒸汽;(3)通过红外测温探头监测步骤(2)中茶叶表面温度,将监测信息反馈给控制柜,通过控制柜蒸汽加压装置输送蒸汽,使茶叶表面温度在1

3min内能迅速升至75

80℃;(4)通过控制柜启动振动翻炒叶以6

8r/min的转速对步骤(3)中茶叶表面温度升至75

80℃的茶叶,进行翻炒抖散1

3min;(5)通过控制柜先启动风冷段,然后启动控制开口,将步骤(4)中翻炒后的茶叶转移至低温炒区中,在转移的过程中通过风冷段对转移的茶叶进行降温处理后进入低温炒区,最后通过控制柜启动低温炒区的温控加热构件和驱动电机;(6)通过控制柜启动供风箱向低温炒区提供热风,使茶叶表面温度在控制在40

50℃,然后再通过控制柜控制螺旋搅拌叶以3

6r/min的转速对进入低温炒区的茶叶炒制1

2min;(7)将步骤(6)低温炒制得茶叶直接进行后续的揉捻、干燥和提香工序即可。
[0011]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风冷段温度为0

5℃,所述风冷段风速为1.6

3.4m/s。
[0012]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通过控制柜控制温控加热构件使低温炒区的锅温控制在90

110℃。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茶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锅盖和蒸汽加压装置对高温炒区内的茶叶进行闷炒,使叶脉内部迅速升温,使杀青能够均匀一致并杀透,通过蒸汽加压装置向高温炒区输送高温蒸汽,使叶温升得既快又高,能够显著地破坏酶的活性,使叶质柔软,便于后续加工处理;通过振动翻炒叶对闷制的茶叶能够及时抖散开,加快茶叶中水分蒸发,从而达到均匀杀青的效果;通过红外测温探头对茶叶叶面温度进行监测,提高杀青效率,避免温度过低使茶叶产生红梗而影响茶叶的色泽和口感,同时避免叶面温度过高,使茶叶叶色枯黄,有焦边白点,黏性差,略带茶香,味苦涩;通过罩体中上部设置的风冷段,对高温炒区转移至低温炒区的茶叶进行快速风冷,使其满足低温炒区需求,避免杀青后期茶叶温度过高,影响茶叶品质;通过螺旋搅拌叶呈镂空结构,螺旋搅拌叶上套设有缓冲层,减少对茶叶的磨损,避免将茶叶搓破,从而保证茶叶的质量;所述高温炒区和低温炒区分别由内层、外层和夹层组成,所述内层设有传热层,能够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茶叶,加快茶叶的杀青,所述外层设有隔热层,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作用;通过凸条与凹槽交错设置,使高温炒区内壁呈波浪形形状,用于增大茶叶底部的通透性,加快水分的挥发,提高杀青效率使其受热均匀;本申请炒锅组件采用抛闷结合,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加工工艺,通过控制柜严格控制时间及温度,从而提高本装置杀青效率以及质量;本专利技术操作便捷,实用性强,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叶加工装
置不能同时满足高温杀青过程中先高温后低温的杀青操作,需分时段冷却后在杀青将影响茶叶的品质,同时在杀青过程中搅拌叶与茶叶直接碰撞,降低茶叶完整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绿茶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绿茶加工装置高温炒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绿茶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茶加工装置,包括架体(1)、驱动电机和控制柜(19),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内设有炒锅组件,所述炒锅组件包括高温炒区(3)和低温炒区(4),所述高温炒区(3)和低温炒区(4)之间通过罩体(12)连接,所述罩体(12)中上部设有风冷段,所述高温炒区(3)上端设有锅盖(9),所述锅盖(9)上设有红外测温探头(16),所述锅盖(9)的一端设有进料口(10),另一端设有蒸汽口(11),所述蒸汽口(11)通过管道连接蒸汽加压装置(14),所述高温炒区(3)内设有振动翻炒叶(6),所述振动翻炒叶(6)上设有穿插条(7),所述高温炒区(3)内壁对应穿插条(7)设有凹槽(8),所述高温炒区(3)的底端设有控制开口(5);所述低温炒区(4)内设有搅拌轴(13),所述搅拌轴(13)穿过低温炒区(4)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搅拌轴(13)上设有螺旋搅拌叶(15),所述罩体(12)上对应低温炒区(4)设有供风口(17),供风口(17)通过管道连接供风箱,所述罩体(12)上还设有出风孔(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炒区(3)内壁还设有凸条(20),所述凸条(20)与凹槽(8)交错设置,使高温炒区(3)内壁呈波浪形形状,用于增大茶叶底部的通透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段上设有风冷口,所述风冷口呈向下倾斜15

30
°
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炒区(3)和低温炒区(4)分别由内层、外层和夹层组成,所述内层设有传热层,所述外层设有隔热层,所述夹层内设有温控加热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搅拌叶(15)呈镂空结构,螺旋搅拌叶(15)上套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用于减缓螺旋搅拌叶(15)与茶叶的直接碰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加工装置加工绿茶所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为以下步骤:(1)先通过控制柜(19)启动温控加热构件,将锅温控制在1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华飞李姗姗申进强张光桃
申请(专利权)人:务川自治县辰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