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以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6897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包括信息交换单元、光网络设备、电力载波网关以及电话终端,信息交换单元,用于提供语音支持服务、语音业务服务以及语音交换服务,光网络设备,与信息交换单元连接,并与另外的光网络设备连接组成管廊语音通信网,电力载波网关,与另外的光网络设备连接,用于提供信号转换服务,并将以太网信号信号与电力载波信号进行转换,电话终端,与电力载波网关连接,用于进行语音通话、应急广播以及提供对外数据接口。还提供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接入网即电力载波网关到数字指令电话终端之间采用电力载波通信,传输距离大于400米,能有效解决网络终端在管廊内使用传输距离不够的问题。不够的问题。不够的问题。

Pipe galler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power c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以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廊通信
,具体为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以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综合管廊建于城市道路下方,通常包含多条道路,每条路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城市综合管廊处于地下相对封闭的环境,通常包括热力舱、燃气舱、电力舱、综合舱等多个舱室,每200~300米划分一个防火分区,每个两个分区共用一个设备间或每个分区一个设备间。管廊内没有手机信号,无线对讲信号不稳定且无法跨舱室,必须建设一套有线应急电话广播系统以保障管廊内的通信。
[0003]由于城市综合管廊长度一般为十几或几十公里,传统的程控电话系统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只能采用基于IP网络的软交换或IPPBX系统。扩音电话终端有两种类型,一种模拟终端,一种为数字(IP)终端。
[0004]模拟终端通过电话电缆与各分区设备间的模拟电话网关(IAD)连接,并通过模拟电话网关接入到系统。模拟电话网关通过网线与设备间语音网络接入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连接。由于电话终端还需要进行扩音,故还须一路电源对终端进行供电。由于是模拟终端无法进行数据交互,导致部分智能化应用无法实现,如状态上传、终端自检、故障报警、语音识别等。
[0005]数字(IP)终端按接口类型可分为:采用网线接入的网络型终端和采用光纤接入的光纤型终端。由于一个防火分区长度为200~300米,终端与分区设备间语音网络接入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布线距离超过100米,网络型终端无法通过网线直接与分区设备间语音网络接入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相连接,需要通过光网络设备(如光交换机、光纤收发器)通过光纤进行连接。电话终端与光纤收发器还须一路电源对进行供电。光纤型终端是将光网络设备(如光交换机、光纤收发器)内置到终端设备,原理与网络型设备相同,需要光纤传输数据和一路电源进行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以及方法,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包括信息交换单元、光网络设备、电力载波网关以及电话终端,
[0008]所述信息交换单元,用于提供语音支持服务、语音业务服务以及语音交换服务,
[0009]所述光网络设备,与所述信息交换单元连接,并与另外的光网络设备连接组成管廊语音通信网,
[0010]所述电力载波网关,与所述另外的光网络设备连接,用于提供信号转换服务,并将以太网信号信号与电力载波信号进行转换,
[0011]所述电话终端,与所述电力载波网关连接,用于进行语音通话、应急广播以及提供对外数据接口。
[0012]进一步,所述信息交换单元和其中的光网络设备均设于中控室设备间,所述另外的光网络设备和所述电力载波网关均设于分区设备间,所述电话终端设于分区舱室。
[0013]进一步,所述信息交换单元、所述光网络设备、所述电力载波网关以及所述电话终端构成链式网络结构。
[0014]进一步,所述信息交换单元为软交换或IPPBX。
[0015]进一步,所述电力载波网关包括以太网模块以及电力载波接收模块,
[0016]所述外部供电电源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电源供电并将电源提供给所述内部供电电源模块,并将电源转换为电力载波电缆传输电压提供给电力载波接收模块,
[0017]所述内部供电电源模块,用于将电源转换为内部供电所需电压并为所述以太网模块和所述电力载波接收模块供电,
[0018]所述以太网模块,用于对外连接网络设备并与所述光网络设备连接,
[0019]所述电力载波接收模块,用于将从所述以太网模块获取的网络信号与电力载波信号进行转换,并将从以太网模块获取的网络信号转化为电力载波信号,并加载到电力载波电缆上进行发送。
[0020]进一步,将从所述电力载波电缆上接收的电力载波信号转换为以太网信号发送给所述以太网模块。
[0021]进一步,所述电力载波接收模块对外提供两芯通信供电的电力载波电缆与所述电话终端连接。
[0022]进一步,所述电力载波网关还包括外部供电电源模块和内部供电电源模块,
[0023]所述外部供电电源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电源供电并将电源提供给所述内部供电电源模块,并将电源转换为电力载波电缆传输电压提供给电力载波接收模块,
[0024]所述内部供电电源模块,用于将电源转换为内部供电所需电压并为所述以太网模块和所述电力载波接收模块供电。
[0025]进一步,所述电话终端包括第一电力载波发送模块、第二电力载波发送模块、嵌入式工控板以及数据接口模块,
[0026]所述第一电力载波发送模块,用于为内部提供供电和数据传输服务,并将从电力载波电缆上接收的电力载波信号转换为以太网信号发送给所述嵌入式工控板,同时将从所述嵌入式工控板接收到的以太网信号转化为电力载波信号加载到电力载波电缆上,
[0027]所述第二电力载波发送模块,用于对外部设备提供供电和网络接口,
[0028]所述嵌入式工控板,用于提供语音通话、应急广播、数据传输以及智能化应用,
[0029]所述数据接口模块,用于提供信号传输服务。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S1,采用信息交换单元来提供语音支持服务、语音业务服务以及语音交换服务,
[0032]S2,接着通过光网络设备与所述信息交换单元连接,并与另外的光网络设备连接组成管廊语音通信网,
[0033]S3,采用电力载波网关与所述另外的光网络设备连接,用于提供信号转换服务,并
将以太网信号信号与电力载波信号进行转换,
[0034]S4,最后通过电话终端与所述电力载波网关连接,并进行语音通话、应急广播以及提供对外数据接口。
[00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于网络协议,主干网基于光纤传输,接入网即电力载波网关到数字指令电话终端之间采用电力载波通信,传输距离大于400米,能有效解决网络终端在管廊内使用传输距离不够的问题;电话终端可采用“手拉手”链式组网的方式,简化了网络结构,施工快捷、维护方便;在城市综合管廊、矿井、隧道等封闭的链式应用场景,存在大量的市场,可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的电力载波网关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的电话终端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中:
[0040]图1中:11

软交换/IPPBX;12

光网络设备;13

电力载波网关;14

数字指令电话终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交换单元、光网络设备、电力载波网关以及电话终端,所述信息交换单元,用于提供语音支持服务、语音业务服务以及语音交换服务,所述光网络设备,与所述信息交换单元连接,并与另外的光网络设备连接组成管廊语音通信网,所述电力载波网关,与所述另外的光网络设备连接,用于提供信号转换服务,并将以太网信号信号与电力载波信号进行转换,所述电话终端,与所述电力载波网关连接,用于进行语音通话、应急广播以及提供对外数据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交换单元和其中的光网络设备均设于中控室设备间,所述另外的光网络设备和所述电力载波网关均设于分区设备间,所述电话终端设于分区舱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交换单元、所述光网络设备、所述电力载波网关以及所述电话终端构成链式网络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交换单元为软交换或IPPBX。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载波网关包括以太网模块以及电力载波接收模块,所述外部供电电源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电源供电并将电源提供给所述内部供电电源模块,并将电源转换为电力载波电缆传输电压提供给电力载波接收模块,所述内部供电电源模块,用于将电源转换为内部供电所需电压并为所述以太网模块和所述电力载波接收模块供电,所述以太网模块,用于对外连接网络设备并与所述光网络设备连接,所述电力载波接收模块,用于将从所述以太网模块获取的网络信号与电力载波信号进行转换,并将从以太网模块获取的网络信号转化为电力载波信号,并加载到电力载波电缆上进行发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管廊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将从所述电力载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松谈莹青李雪强张林陈文蕙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宝信软件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