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渗排系统、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675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渗排系统、方法,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沉式绿地区域的第一渗排管、第二渗排管、溢流井、包裹于所述第一渗排管的第一单向透水膜和包裹于所述第二渗排管的第二单向透水膜,所述第一渗排管和所述溢流井连通,所述溢流井和所述第二渗排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渗排管开设有多组第一渗水孔组,所述第一单向透水膜的透水方向朝向多组所述第一渗水孔组;所述第二渗排管开设有多组第二渗水孔组,所述第二单向透水膜的透水方向朝向多组所述第二渗水孔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节省管材的铺设量,提高铺设效率的技术效果。果。果。

A rainwater infiltr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渗排系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
,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渗排系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要求城市在下雨时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
[0003]目前,在现有的海绵城市技术中,通常是在雨天时,雨水流入渗透管的内部,流入渗透管的内部的雨水会输送至排水管的内部,通过排水管将雨水输送至市政管道进行排水。但是,在将雨水输送至市政管道进行排水的过程中,为满足较快的渗水速度所铺设的渗透管的管径较大,需要铺设大量的渗透管和排水管,铺设效率低,需要耗费大量的管材。
[0004]综上所述,在现有的海绵城市技术中,存在着需要耗费大量的管材,铺设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耗费大量的管材,铺设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渗排系统,用于对下沉式绿地区域的雨水进行渗排处理,所述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沉式绿地区域的第一渗排管、第二渗排管和溢流井,所述第一渗排管和所述溢流井连通,所述溢流井和所述第二渗排管的一端连通;包裹于所述第一渗排管的第一单向透水膜,所述第一渗排管开设有多组第一渗水孔组,所述第一单向透水膜的透水方向朝向多组所述第一渗水孔组;包裹于所述第二渗排管的第二单向透水膜,所述第二渗排管开设有多组第二渗水孔组,所述第二单向透水膜的透水方向朝向多组所述第二渗水孔组。
[0007]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雨水检查井,所述雨水检查井和所述第二渗排管的另一端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市政雨水管,所述市政雨水管和所述雨水检查井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透水膜为单向透水土工布膜,所述第二单向透水膜为单向透水土工布膜。
[0010]进一步地,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渗水孔组之间间距相等;所述第一渗水孔组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1]进一步地,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二渗水孔组之间间距相等;所述第二渗水孔组包括多个第二通孔,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2]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植物层;种植介质层,所述种植介质层和所述植物层连接;非降解透水土工布层,所述非降解透水土工布层和所述种植介质层连接;碎石灌砂层,所述碎石灌砂层和所述非降解透水土工布层连接;自然土壤层,所述自然土壤层和所述
碎石灌砂层连接,所述第一渗排管设置于所述自然土壤层内,所述第二渗排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自然土壤层内,所述第一单向透水膜设置于所述自然土壤层内,所述第二单向透水膜设置于所述自然土壤层内。
[0013]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雨水渗排方法,应用于所述雨水渗排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下沉式绿地区域的雨水经过第一单向透水膜穿过多组第一渗水孔组进入第一渗排管内;通过所述第一渗排管将雨水输送至溢流井内;溢流井内的雨水进入第二渗排管内且下沉式绿地区域的雨水经过第二单向透水膜穿过多组第二渗水孔组进入第二渗排管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二渗排管将雨水输送至雨水检查井。
[0015]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输送至雨水检查井流入市政雨水管内。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渗排系统,用于对下沉式绿地区域的雨水进行渗排处理,通过第一渗排管、第二渗排管和溢流井设置在下沉式绿地区域,第一渗排管和溢流井相互连通,溢流井和第二渗排管的一端相互连通,第一单向透水膜包裹在第一渗排管上,第一渗排管上开设有多组第一渗水孔组,第一单向透水膜的透水方向朝向多组第一渗水孔组。第二单向透水膜包裹在第二渗排管上,第二渗排管上开设有多组第二渗水孔组,第二单向透水膜的透水方向朝向多组第二渗水孔组。这样在雨天时,下沉式绿地区域的雨水会从第一单向透水膜中进入多组第一渗水孔组,再从多组第一渗水孔组中进入第一渗排管的内部,进入第一渗排管的内部的雨水会流入溢流井内,流入溢流井内的雨水会流入第二渗排管,同时下沉式绿地区域的雨水会从第二单向透水膜中进入多组第二渗水孔组,再从多组第二渗水孔组中进入第二渗排管的内部,经过多组第二渗水孔组中进入第二渗排管的内部的雨水会与溢流井内中流入第二渗排管的雨水进行汇流,汇流后的雨水会从第二渗排管的内部排出。继而下沉式绿地区域的雨水会渗入第一渗排管和第二渗排管,第一渗排管和第二渗排管会将下沉式绿地区域的雨水进行排出。继而实现了对于管材只需铺设第一渗排管和第二渗排管,能够减少管材的铺设量,提高铺设效率。从而达到了节省管材的铺设量,提高铺设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雨水渗排系统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雨水渗排系统的示意图二;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雨水渗排系统的示意图三;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雨水渗排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渗排系统,用于对下沉式绿地区域7的雨水进行渗排处理,
通过第一渗排管1、第二渗排管2和溢流井3设置在下沉式绿地区域7,第一渗排管1和溢流井3相互连通,溢流井3和第二渗排管2的一端相互连通,第一单向透水膜4包裹在第一渗排管1上,第一渗排管1上开设有多组第一渗水孔组11,第一单向透水膜4的透水方向朝向多组第一渗水孔组11。第二单向透水膜包裹在第二渗排管2上,第二渗排管2上开设有多组第二渗水孔组,第二单向透水膜的透水方向朝向多组第二渗水孔组。这样在雨天时,下沉式绿地区域7的雨水会从第一单向透水膜4中进入多组第一渗水孔组11,再从多组第一渗水孔组11中进入第一渗排管1的内部,进入第一渗排管1的内部的雨水会流入溢流井3内,流入溢流井3内的雨水会流入第二渗排管2,同时下沉式绿地区域7的雨水会从第二单向透水膜中进入多组第二渗水孔组,再从多组第二渗水孔组中进入第二渗排管2的内部,经过多组第二渗水孔组中进入第二渗排管2的内部的雨水会与溢流井3内中流入第二渗排管2的雨水进行汇流,汇流后的雨水会从第二渗排管2的内部排出。继而下沉式绿地区域7的雨水会渗入第一渗排管1和第二渗排管2,第一渗排管1和第二渗排管2会将下沉式绿地区域7的雨水进行排出。继而实现了对于管材只需铺设第一渗排管1和第二渗排管2,能够减少管材的铺设量,提高铺设效率。从而达到了节省管材的铺设量,提高铺设效率的技术效果。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渗排系统,用于对下沉式绿地区域的雨水进行渗排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沉式绿地区域的第一渗排管、第二渗排管和溢流井,所述第一渗排管和所述溢流井连通,所述溢流井和所述第二渗排管的一端连通;包裹于所述第一渗排管的第一单向透水膜,所述第一渗排管开设有多组第一渗水孔组,所述第一单向透水膜的透水方向朝向多组所述第一渗水孔组;包裹于所述第二渗排管的第二单向透水膜,所述第二渗排管开设有多组第二渗水孔组,所述第二单向透水膜的透水方向朝向多组所述第二渗水孔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渗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雨水检查井,所述雨水检查井和所述第二渗排管的另一端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渗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市政雨水管,所述市政雨水管和所述雨水检查井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渗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透水膜为单向透水土工布膜,所述第二单向透水膜为单向透水土工布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渗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渗水孔组之间间距相等;所述第一渗水孔组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渗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二渗水孔组之间间距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振力徐钦李博梁朋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武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