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498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先开挖浅一层基坑,S2,施工浅一层主体结构,S3,待浅一层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开挖深一层基坑,S4,施工深一层支护桩,并以所述主体结构作为深一层支护桩的拉锚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通过改变常规施工的次序,先施工浅一层再施工深一层,可以利用浅一层的主体结构作为深一层支护桩的拉锚体系,可以极大地节省支护桩的费用,成本可控,经济性高。经济性高。经济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地下室经常出现一、二层地下室交界形成的坑中坑,其支护体系的设计作为实现工程技术经济性至关重要的一环,应根据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施工条件等,通过技术与经济方案比选确定。目前常用坑中坑设计支护方法有放坡、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复合土钉墙、钻孔灌注桩及其组合体系等。合理选用支护方法是坑中坑设计的重要环节,如果坑中坑处理措施不当,导致主体结构工程桩位移、基坑维护体变形等事故将造成较大损失。
[0003]现有技术中,主体结构体系和支护桩体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需要分开施工,在施工时,通常是先施工深一层的地下室,再施工浅一层的地下室,换句话说,就是先开挖深坑,然后再在深坑上方开挖浅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施工进度快,能够很快交房,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支护桩的费用,成本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先开挖浅一层基坑,
[0007]S2,施工浅一层主体结构,
[0008]S3,待浅一层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开挖深一层基坑,
[0009]S4,施工深一层支护桩,并以所述主体结构作为深一层支护桩的拉锚体系。
[0010]进一步,所述主体结构的施工包括施工底板和冠梁,将所述冠梁与所述底板连接后再来开挖深一层基坑。
[0011]进一步,在所述底板绑扎钢筋,所述冠梁内附加钢筋,使所述冠梁的钢筋与底板的钢筋拉结。
[0012]进一步,浅一层基坑开挖完毕后,先施工灌注桩,所述冠梁施工在所述灌注桩的上方。
[0013]进一步,沿所述灌注桩的高度方向,于所述灌注桩朝向深一层基坑方向的面上喷射砼面层并施工双向配筋。
[0014]进一步,在深一层基坑上的底板和所述冠梁之间的所述灌注桩喷射砼面层并施工双向配筋。
[0015]进一步,靠近所述灌注桩施工水泥搅拌桩,所述底板由所述水泥搅拌桩支撑。
[0016]进一步,所述主体结构的施工还包括施工若干跨距结构。
[0017]进一步,所述主体结构为塔楼。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通过改变常规施工的次序,先施工浅一层再施工深一层,可以利用浅一层的主体结构作为深一层支护桩的拉锚体系,可以极大地节省支护桩的费用,成本可控,经济性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中:1

负一层底板;10

钢筋;2

冠梁;20

钢筋;3

塔楼;4

灌注桩;5

水泥搅拌桩;6

砼面层;7

负二层底板;8

地下室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先开挖浅一层基坑,S2,施工浅一层主体结构,S3,待浅一层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开挖深一层基坑,S4,施工深一层支护桩,并以所述主体结构作为深一层支护桩的拉锚体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常规施工的次序,先施工浅一层再施工深一层,可以利用浅一层的主体结构作为深一层支护桩的拉锚体系,可以极大地节省支护桩的费用,成本可控,经济性高。在现有施工工艺中,由于主体结构和支护桩是两个体系,所以通常是不会一起施作,若按照常规的先施工深一层的地下室再施工浅一层的地下室,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支护桩的费用,才能确保主体结构工程桩不会发生位移,确保基坑维护体系不会变形。而以往为了抢先交房,施工进度需要很快,所以只能牺牲成本来做到安全牢靠地快速交房,以获取更大的利益。但现在不再要求交房快,时间上没有那么着急,若还是按照这种老旧的方式来进行施工,就不合适了,所以本实施例巧妙地改进了施工次序,将传统的先深后浅的施工方式改为先浅后深的施工方式,利用主体结构来作为深一层支护桩的拉锚体系,可以极大地节省支护桩的费用,经济性非常高。而由于主体结构的抗拉能力是非常好的,不会出现不稳固的问题,因此不再需要增加额外的费用构造拉锚体系。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所述主体结构的施工包括施工底板和冠梁2,将所述冠梁2与所述底板连接后再来开挖深一层基坑。在本实施例中,主体结构的负一层底板1施工好后,可以使冠梁2与负一层底板1拉结形成拉锚体系,底板具有更好的抗拉能力。具体地,在所述底板绑扎钢筋10,所述冠梁2内附加钢筋20,使所述冠梁2的钢筋20与底板的钢筋10拉结。其中,冠梁2规格为800*1250,负一层底板1的钢筋10规格为12@150。冠梁2的钢筋20规格为25@300。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浅一层基坑开挖完毕后,先施工灌注桩4,所述冠梁2施工在所述灌注桩4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施作灌注桩4后再将冠梁2施工在灌注桩4上,提高结构稳定性。其中,灌注桩4的规格为φ800@2200。
[0025]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沿所述灌注桩4的高度方向,于所述灌注桩4朝
向深一层基坑方向的面上喷射砼面层6并施工双向配筋。优选的,在深一层基坑上的底板和所述冠梁2之间的所述灌注桩4喷射砼面层6并施工双向配筋。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结构强度,还需要100mm厚C20喷射砼面层6,8@200x200双向配筋。具体地喷射的位置是在负二层底板7至冠梁2之间。负二层底板7上施工有地下室外墙8。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靠近所述灌注桩4施工水泥搅拌桩5,所述底板由所述水泥搅拌桩5支撑。在本实施例中,在浅一层基坑挖好后,除了施工上述的灌注桩4以外,为了增加地基的稳定性,还施工水泥搅拌桩5,负一层底板1落于该水泥搅拌桩5上。其中,水泥搅拌桩5的规格为φ800@600。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所述主体结构的施工还包括施工若干跨距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施工若干跨距结构可以满足平衡水平力的条件。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所述主体结构为塔楼3。在本实施例中,用塔楼3拉结冠梁2的设计方法,使得支护桩成为桩锚支护体系。
[00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先开挖浅一层基坑,S2,施工浅一层主体结构,S3,待浅一层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开挖深一层基坑,S4,施工深一层支护桩,并以所述主体结构作为深一层支护桩的拉锚体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的施工包括施工底板和冠梁,将所述冠梁与所述底板连接后再来开挖深一层基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绑扎钢筋,所述冠梁内附加钢筋,使所述冠梁的钢筋与底板的钢筋拉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坑中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浅一层基坑开挖完毕后,先施工灌注桩,所述冠梁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志峰张四海胡国法赵世杰郭莎张国栋王久生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武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