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柱设置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71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木柱设置构造具备包括插入到基石的支承孔的第1轴部及第1头部的刚性的第1凸状构件、和包括插入到第1头部的设置孔的第2轴部、从所述第2轴部向上方延伸的上方延伸部以及第2头部的刚性的第2凸状构件。在木柱的基端面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的下端的开口直径比第1头部的第1外周面的下端的外径大且所述凹部覆盖第1凸状构件及第2凸状构件;平坦部,所述平坦部比凹部靠径向外侧;以及刚性的蹄构件,所述蹄构件覆盖凹部的下端开口的一部分。在使木柱的基端面的平坦部载置于基石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凹部的内周面与第2头部的第2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卡合并且蹄构件的径向内端与第1外周面的下端卡合。第1外周面的下端卡合。第1外周面的下端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木柱设置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应用在用于设置钟的钟楼等木柱建筑物中的木柱设置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在钟楼等木柱建筑物(参照下述图1及图2)中,利用了使多个木柱分别立起设置于多个基石的木柱设置构造。
[0003]图23示出以往的木柱设置构造800的纵剖视图。
[0004]另外,图24示出沿着图23中的XXIV-XXIV线的剖视图。
[0005]如图23及图24所示,以往的木柱设置构造800具有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基石110的上表面的支承孔115的凸状构件810。
[0006]所述凸状构件810形成为具有轴线X的截面圆形,并具有:基端部812,所述基端部812插入到所述支承孔115;以及顶端部815,所述顶端部815以从所述基石110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方式从所述基端部812向上方延伸。
[0007]在所述木柱150的基端面设置有:凹部155,所述凹部155与长度方向中心轴Y设置在同心上,并供所述凸状构件810的顶端部815卡入;以及平坦部170,所述平坦部170在以中心轴Y为基准的径向上位于比所述凹部155靠外侧的位置并在使所述木柱150立起设置于所述基石110时载置于所述基石110的上表面。
[0008]该结构的木柱设置构造800能够可靠地进行所述木柱150相对于所述基石110的对位(位置对准),并且对于较小的地震在由于所述凸状构件810的存在而能够有效地维持所述木柱150的立起设置状态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0009]然而,在发生了较大的地震的情况下,会对所述木柱150局部地施加较大的负荷,根据情况而所述木柱150有可能断裂。
[0010]即,例如,假设存在在图24的箭头方向上摇动的地震。
[0011]当所述木柱150向箭头方向摇动时,对所述凹部155的与所述凸状构件810卡合的卡合部位中的、以所述凸状构件810的轴线X为基准与摇动方向(箭头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Q局部地施加较大的负荷,由此,所述木柱150有可能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现有技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基石的上表面立起设置木柱的木柱设置构造,该木柱设置构造能够进行木柱相对于基石的对位,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地震发生时对木柱局部地施加负荷,而且能够使木柱恢复为立起设置状态。
[0013]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在基石的上表面立起设置木柱的木柱设置构造,所述木柱设置构造具备:刚性的第1凸状构件,所述第1凸状构件固定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以及刚性的第2凸状构件,所述第2凸状构件固定于所述第1凸状构件的顶部,所述第1凸状构件具有:第1轴部,所述第1轴部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基石的支承孔;以及第1头部,所述第1头部设置于所述第1轴部的上端,所述第1头部具有:第1底面,所述第1底面
从所述第1轴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载置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第1外周面,所述第1外周面形成为随着从所述第1底面的径向外端去向上方而接近所述第1轴部的轴线的向上凸出的弯曲面形状;以及设置孔,所述设置孔在所述轴线上向上方开放,所述第2凸状构件具有:第2轴部,所述第2轴部插入到所述设置孔;上方延伸部,所述上方延伸部以从所述设置孔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2轴部的上端;以及第2头部,所述第2头部设置于所述上方延伸部的上端,所述第2头部具有:第2底面,所述第2底面从所述上方延伸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且径向外端位置比所述第1底面的径向外端位置接近所述轴线;以及第2外周面,所述第2外周面从所述第2底面的径向外端向上方延伸,所述木柱的基端面具有:凹部,所述凹部覆盖所述第1凸状构件及第2凸状构件且下端的开口直径比所述第1外周面的下端的外径大;以及平坦部,所述平坦部在以所述木柱的长度方向中心轴为基准的径向上位于比所述凹部靠外侧的位置并载置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在所述木柱的基端面,以覆盖所述凹部的下端开口的一部分的方式固定有刚性的蹄构件,在使所述木柱的基端面的平坦部载置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的状态下,所述凹部的内周面与所述第2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卡合并且所述蹄构件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1外周面的下端卡合。
[0014]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提供一种在基石的上表面立起设置木柱的木柱设置构造,所述木柱设置构造具备:刚性的第1凸状构件,所述第1凸状构件固定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以及刚性的第2凸状构件,所述第2凸状构件固定于所述第1凸状构件的顶部,所述第1凸状构件具有:第1轴部,所述第1轴部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基石的支承孔;以及第1头部,所述第1头部设置于所述第1轴部的上端,所述第1头部具有:第1底面,所述第1底面从所述第1轴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载置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第1上端面,所述第1上端面在从所述第1底面向上方离开的位置处水平延伸且径向外端位置比所述第1底面的径向外端位置接近所述第1轴部的轴线;第1外周面,所述第1外周面在所述第1底面的径向外端与所述第1上端面的径向外端之间延伸,并形成为随着从下方去向上方而接近所述轴线的向上凸状的弯曲面形状;以及设置孔,所述设置孔在所述轴线上向所述上端面开放,所述第2凸状构件具有:第2轴部,所述第2轴部插入到所述设置孔;上方延伸部,所述上方延伸部以从所述设置孔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2轴部的上端;以及第2头部,所述第2头部设置于所述上方延伸部的上端,所述第2头部具有:第2底面,所述第2底面从所述上方延伸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第2外周面,所述第2外周面从所述第2底面的径向外端向上方延伸,所述木柱的基端面具有:凹部,所述凹部覆盖所述第1凸状构件及第2凸状构件且下端的开口直径比所述第1外周面的下端的外径大;以及平坦部,所述平坦部在以所述木柱的长度方向中心轴为基准的径向上位于比所述凹部靠外侧的位置并载置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在所述木柱的基端面,以覆盖所述凹部的下端开口的一部分的方式固定有刚性的蹄构件,在使所述木柱的基端面的平坦部载置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的状态下,所述凹部的内周面与所述第2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卡合并且所述蹄构件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1外周面的下端卡合,以遍及以所述木柱的基端面的径向外端中的绕所述长度方向中心轴的任意位置为倾斜支点使所述木柱从立起设置状态的倾斜零度起倾斜至a度(a>0)的初始倾斜期间、所述蹄构件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1外周面卡合的方式,将以所述倾斜支点为中心的所述第1外周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1,以在所述木柱绕所述倾斜支点倾斜至b度(b>a)时所述蹄构件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2底面抵接的方式,使所述第2底面的径向外端与所述倾斜支点之间的距离R2比R1
大。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及第2的木柱设置构造,能够进行木柱相对于基石的对位,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地震发生时对木柱局部地施加负荷,而且能够使木柱恢复为立起设置状态。
[0016]优选的是,所述蹄构件设为在与所述长度方向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木柱的基端面的环状构件。
[0017]所述环状构件包括:外侧区域,所述外侧区域在以所述中心轴为基准的径向上位于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木柱设置构造,所述木柱设置构造是在基石的上表面立起设置木柱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刚性的第1凸状构件,所述第1凸状构件固定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以及刚性的第2凸状构件,所述第2凸状构件固定于所述第1凸状构件的顶部,所述第1凸状构件具有:第1轴部,所述第1轴部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基石的支承孔;以及第1头部,所述第1头部设置于所述第1轴部的上端,所述第1头部具有:第1底面,所述第1底面从所述第1轴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载置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第1外周面,所述第1外周面形成为随着从所述第1底面的径向外端去向上方而接近所述第1轴部的轴线的向上凸出的弯曲面形状;以及设置孔,所述设置孔在所述轴线上向上方开放,所述第2凸状构件具有:第2轴部,所述第2轴部插入到所述设置孔;上方延伸部,所述上方延伸部以从所述设置孔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2轴部的上端;以及第2头部,所述第2头部设置于所述上方延伸部的上端,所述第2头部具有:第2底面,所述第2底面从所述上方延伸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且径向外端位置比所述第1底面的径向外端位置接近所述轴线;以及第2外周面,所述第2外周面从所述第2底面的径向外端向上方延伸,所述木柱的基端面具有:凹部,所述凹部覆盖所述第1凸状构件及第2凸状构件且下端的开口直径比所述第1外周面的下端的外径大;以及平坦部,所述平坦部在以所述木柱的长度方向中心轴为基准的径向上位于比所述凹部靠外侧的位置并载置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在所述木柱的基端面,以覆盖所述凹部的下端开口的一部分的方式固定有刚性的蹄构件,在使所述木柱的基端面的平坦部载置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的状态下,所述凹部的内周面与所述第2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卡合并且所述蹄构件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1外周面的下端卡合。2.一种木柱设置构造,所述木柱设置构造是在基石的上表面立起设置木柱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刚性的第1凸状构件,所述第1凸状构件固定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以及刚性的第2凸状构件,所述第2凸状构件固定于所述第1凸状构件的顶部,所述第1凸状构件具有:第1轴部,所述第1轴部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基石的支承孔;以及第1头部,所述第1头部设置于所述第1轴部的上端,所述第1头部具有:第1底面,所述第1底面从所述第1轴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载置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第1上端面,所述第1上端面在从所述第1底面向上方离开的位置处水平延伸且径向外端位置比所述第1底面的径向外端位置接近所述第1轴部的轴线;第1外周面,所述第1外周面在所述第1底面的径向外端与所述第1上端面的径向外端之间延伸,并形成为随着从下方去向上方而接近所述轴线的向上凸状的弯曲面形状;以及设置孔,所述设置孔在所述轴线上向所述上端面开放,所述第2凸状构件具有:第2轴部,所述第2轴部插入到所述设置孔;上方延伸部,所述上方延伸部以从所述设置孔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2轴部的上端;以及第2头部,所述第2头部设置于所述上方延伸部的上端,
所述第2头部具有:第2底面,所述第2底面从所述上方延伸部的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第2外周面,所述第2外周面从所述第2底面的径向外端向上方延伸,所述木柱的基端面具有:凹部,所述凹部覆盖所述第1凸状构件及第2凸状构件且下端的开口直径比所述第1外周面的下端的外径大;以及平坦部,所述平坦部在以所述木柱的长度方向中心轴为基准的径向上位于比所述凹部靠外侧的位置并载置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在所述木柱的基端面,以覆盖所述凹部的下端开口的一部分的方式固定有刚性的蹄构件,在使所述木柱的基端面的平坦部载置于所述基石的上表面的状态下,所述凹部的内周面与所述第2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卡合并且所述蹄构件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1外周面的下端卡合,以遍及以所述木柱的基端面的径向外端中的绕所述长度方向中心轴的任意位置为倾斜支点使所述木柱从立起设置状态的倾斜零度起倾斜至a度(a>0)的初始倾斜期间、所述蹄构件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1外周面卡合的方式,将以所述倾斜支点为中心的所述第1外周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1,以在所述木柱绕所述倾斜支点倾斜至b度(b>a)时所述蹄构件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2底面抵接的方式,使所述第2底面的径向外端与所述倾斜支点之间的距离R2比R1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木柱设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蹄构件设为在与所述长度方向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木柱的基端面的环状构件,所述环状构件包括:外侧区域,所述外侧区域在以所述中心轴为基准的径向上位于比所述凹部靠外侧的位置,并以与所述木柱的基端面重叠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木柱的基端面;以及内侧区域,所述内侧区域从所述外侧区域在以所述中心轴为基准的径向上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川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泷川寺社建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