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理枕头及其定制方式,所述生理枕头包括枕主体,枕主体上表面设有头用凹陷部一:设置在枕主体中部,用于仰卧时放置头部;颈用凸起部一:设置在头用凹陷部一一侧,用于仰卧时放置颈部;肩用延展部一:自颈用凸起部一过渡到枕主体一侧的侧边,用于仰卧时放置肩部;头部定位部:设置在头用凹陷部一另一侧,用于定位头部位置;位置矫正部:自枕主体两端倾斜过渡到头用凹陷部一。通过头用凹陷部一、颈用凸起部一与肩用延展部一配合形成生理曲线,而头用凹陷部一配合头部定位部与位置矫正部起到移位矫正的作用,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在睡着后,因为无意识的移动,导致头部与颈部不与生理枕头的曲度贴合的技术问题。部与颈部不与生理枕头的曲度贴合的技术问题。
Physiological pillow and its custom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理枕头及其定制方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床上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生理枕头及其定制方式。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生活中睡眠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而与睡眠息息相关的枕头在睡眠过程中显示出尤为重要的作用。
[0003]研发表明睡眠过程中枕头过高或过低,均会使得与枕头接触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肌肉紧张时的被动拉伸会使得整个枕部无法处于放松状态,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0004]市面上常见的生理枕头只考虑到头部与颈部生理曲度,而人在睡觉时是会进行翻身等无意识的动作的,因为无意识的移动,导致头部与颈部不与生理枕头的曲度贴合,进而导致睡眠质量更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理枕头及其定制方式,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在睡着后,因为无意识的移动,导致头部与颈部不与生理枕头的曲度贴合的技术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记载的一种生理枕头,包括枕主体,所述枕主体上表面设有:
[0007]头用凹陷部一:设置在所述枕主体中部,用于仰卧时放置头部;
[0008]颈用凸起部一:设置在所述头用凹陷部一一侧,用于仰卧时放置颈部;
[0009]肩用延展部一:自所述颈用凸起部一过渡到枕主体一侧的侧边,用于仰卧时放置肩部;
[0010]头部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头用凹陷部一另一侧,用于定位头部位置;
[0011]位置矫正部:自所述枕主体两端倾斜过渡到头用凹陷部一。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为:采用头用凹陷部一、颈用凸起部一与肩用延展部一配合起到贴合头部、颈部与颈部过渡到肩部的生理曲线,同时采用头部定位部使得人在无意识时不易将头部移出头用凹陷部一,而位置矫正部的倾斜设置,当人无意识的将头部移出头用凹陷部一时,因为倾斜设置会主动滑回头用凹陷部一。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头用凹陷部一、颈用凸起部一与肩用延展部一配合形成生理曲线,而头用凹陷部一配合头部定位部与位置矫正部起到移位矫正的作用,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在睡着后,因为无意识的移动,导致头部与颈部不与生理枕头的曲度贴合的技术问题。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头用凹陷部一和位置矫正部与颈用凸起部一和头部定位部的连接处都设为圆弧过渡。
[0015]进一步的,所述枕主体中部为仰卧区,所述仰卧区两侧对称设置有侧卧区,所述侧卧区包括:
[0016]头用凹陷部二:设置在两侧的所述位置矫正部上,与头用凹陷部一形状相同,用于
侧卧时放置头部;
[0017]颈用凸起部二:设置在所述颈用凸起部一两侧位置,并与所述头用凹陷部二连接,用于侧卧时放置颈部;
[0018]肩用延展部二:自所述颈用凸起部二与过渡到枕主体一侧的侧边,用于侧卧时放置肩部。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头用凹陷部一靠近颈用凸起部一与头部定位部的侧边设为凸圆弧状。
[0020]进一步的,所述颈用凸起部二与颈用凸起部一之间设为圆弧过渡,所述肩用延展部二与肩用延展部一之间设为圆弧过渡。
[0021]进一步的,所述头用凹陷部二四侧边设为圆弧过渡。
[0022]进一步的,所述枕主体内设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上设有与所述枕主体上表面相同的形状,以保证所述支撑层任意位置与枕主体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保持一致。
[002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为沿头用凹陷部一、颈用凸起部一与肩用延展部一均布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长度方向与枕主体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支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杆外表面设有粗糙层。
[0024]进一步的,所述枕主体上表面均布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高度≤0.5cm。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记载的一种生理枕头的定制方式,所述定制方式中的定制参数包括:
[0026]使用者仰卧状态时颈椎弯曲的最大高度;
[0027]使用者仰卧状态时颈用凸起部一的最大长度;
[0028]使用者仰卧状态时颈肩交接处的最大高度;
[0029]使用者仰卧状态时肩用延展部的最大长度;
[0030]使用者仰卧状态时头部凹陷的最大深度;
[0031]使用者仰卧状态时头部凹陷处的最大高度;
[0032]使用者仰卧状态时头部凹陷部的最大长度;
[0033]使用者侧卧状态时颈椎弯曲的最大高度;
[0034]使用者侧卧状态时头部支撑部凸起的最大高度。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枕主体俯视图。
[0036]图2为图1的A
‑
A的剖视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枕主体俯视图。
[0038]图4为图3的B
‑
B的剖视图。
[003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枕主体断面图。
[004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枕主体断面图。
[004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支撑杆断面图。
[0042]上述附图中:100、枕主体;101、仰卧区;102、侧卧区;110、头用凹陷部一;111、凸圆弧状;120、颈用凸起部一;130、肩用延展部一;140、头部定位部;150、位置矫正部;160、头用凹陷部二;170、颈用凸起部二;180、肩用延展部二;200、支撑层;210、支撑杆;211、粗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44]实施例1
[0045]如图1
‑
2所示的生理枕头,包括枕主体100,枕主体100上表面一体成型有:
[0046]头用凹陷部一110:设置在枕主体100中部,用于仰卧时放置头部。
[0047]颈用凸起部一120:设置在头用凹陷部一110一侧,用于仰卧时放置颈部。
[0048]肩用延展部一130:自颈用凸起部一120过渡到枕主体100一侧的侧边,用于仰卧时放置肩部。
[0049]头部定位部140:设置在头用凹陷部一110另一侧,用于定位头部位置。
[0050]位置矫正部150:自枕主体100两端倾斜过渡到头用凹陷部一110。
[0051]具体的头用凹陷部一110靠近颈用凸起部一120与头部定位部140的侧边设为凸圆弧状111,使得头用凹陷部一110形状更加契合头部,头用凹陷部一110和位置矫正部150与颈用凸起部一120和头部定位部140的连接处都设为圆弧过渡。
[0052]头用凹陷部一110与颈用凸起部一120及其连接处的圆弧过渡,配合肩用延展部一130的形成的曲线用于贴合仰卧时的头部、颈部与颈部过渡到肩部的生理曲线,使得使用者在仰卧过程中,头部沿着头用凹陷部一110至颈用凸起部一120方向向上弯曲,颈部肌肉得到放松,从而有助于减轻常用枕头的挤压作用,确保使用者更好呼吸。同时肩用延展部一130对颈肩交接处进行一定支撑,减低背部肌肉的过量拉伸,缓解肩颈压力。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理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主体,所述枕主体上表面设有:头用凹陷部一:设置在所述枕主体中部,用于仰卧时放置头部;颈用凸起部一:设置在所述头用凹陷部一一侧,用于仰卧时放置颈部;肩用延展部一:自所述颈用凸起部一过渡到枕主体一侧的侧边,用于仰卧时放置肩部;头部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头用凹陷部一另一侧,用于定位头部位置;位置矫正部:自所述枕主体两端倾斜过渡到头用凹陷部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理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用凹陷部一和位置矫正部与颈用凸起部一和头部定位部的连接处都设为圆弧过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理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主体中部为仰卧区,所述仰卧区两侧对称设置有侧卧区,所述侧卧区包括:头用凹陷部二:设置在两侧的所述位置矫正部上,与头用凹陷部一形状相同,用于侧卧时放置头部;颈用凸起部二:设置在所述颈用凸起部一两侧位置,并与所述头用凹陷部二连接,用于侧卧时放置颈部;肩用延展部二:自所述颈用凸起部二与过渡到枕主体一侧的侧边,用于侧卧时放置肩部。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生理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用凹陷部一靠近颈用凸起部一与头部定位部的侧边设为凸圆弧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理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颈用凸起部二与颈用凸起部一之间设为圆弧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宇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