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60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51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杆的保持力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11)、能与第1壳体(11)嵌合的第2壳体(71)、以及能转动地支承于第1壳体(11)的杆(40)。杆(40)具有将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保持为嵌合状态的杆锁定部(45)。第1壳体(11)具有第1卡止部(25),第2壳体(71)具有第2卡止部(81)。第1卡止部(25)及第2卡止部(81)在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嵌合的状态下相互排列而构成一体的卡止部(200),配置成能与杆锁定部(45)卡止。锁定部(45)卡止。锁定部(45)卡止。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和能转动地支承于壳体的杆。壳体伴随杆的转动而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壳体具有锁定突部。杆具有能挠曲变形的杆锁定部。通过杆锁定部与锁定突部卡止,从而壳体与对方侧连接器保持为嵌合状态。具有这样的锁定的杆也被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公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3484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117045号公报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4/115363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壳体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杆锁定部仅与锁定突部卡止,所以负荷集中于锁定突部,不优选。因此,锁定突部需要具有承受负荷的强度。假设有想要将杆的保持力提高的要求时,则需要使锁定突部的尺寸(厚度或者宽度尺寸)增加。但是,当使锁定突部的尺寸增加时,影响也波及到锁定突部的周边结构,进一步地,壳体也有可能大型化。
[0005]因此,本公开以提供能够将杆的保持力提高的连接器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6]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的第2壳体、以及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第1壳体的杆,所述杆具有将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的杆锁定部,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卡止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卡止部,所述第1卡止部及所述第2卡止部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相互排列而构成一体的卡止部,配置成能与所述杆锁定部卡止。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将杆的保持力提高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从第1壳体侧观看第1壳体及第2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的状态的后视图。图2是图1的A

A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B

B线剖视图。
图4是图3中、杆锁定部配置成与由第1卡止部及第2卡止部构成的卡止部能卡止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凸轮销配置于凸轮槽内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示出杆主体部收纳于第1壳体的收纳空间内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是第2壳体的立体图。图8是第1壳体的后视图。图9是杆的俯视图。图10是杆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连接器,(1)具备第1壳体、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的第2壳体、以及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第1壳体的杆,所述杆具有将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的杆锁定部,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卡止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卡止部,所述第1卡止部及所述第2卡止部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相互排列而构成一体的卡止部,配置成能与所述杆锁定部卡止。
[0010]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杆锁定部与卡止部卡止,从而负荷分散到第1卡止部和第2卡止部各自。因此,针对来自杆锁定部的负荷,不必仅将第1卡止部或者仅将第2卡止部变更为大的尺寸。其结果是,不但能够抑制第1壳体或者第2壳体大型化,而且能够提高杆的保持力。另外,“相互排列而构成一体的卡止部”的“一体”是指:通过第1卡止部和第2卡止部相互排列,从而作为“卡止部”变为集中为一个的形状,“卡止部”以一体的方式受到来自杆锁定部的负荷。
[0011](2)优选的是,所述杆锁定部具有锁定主体部,所述第2卡止部具有与所述锁定主体部对置的卡止面、和位于与所述卡止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对置面,所述第1卡止部具有与所述第2对置面对置的第1对置面,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在沿着嵌合方向的直线上排列配置有所述锁定主体部、所述卡止面、所述第2对置面以及所述第1对置面。根据上述结构,来自锁定主体部的负荷经由卡止面、第2对置面以及第1对置面高效地分散到第2卡止部和第1卡止部。
[0012](3)也可以为,所述第2对置面及所述第1对置面以沿着与所述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接触的方式配置。根据上述结构,来自锁定主体部的负荷经由第2对置面和第1对置面的接触区域更高效地分散到第2卡止部和第1卡止部。
[0013](4)优选的是,所述杆具有包括所述杆锁定部的板状的杆主体部,所述第1壳体具有壳体主体、覆盖壁、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覆盖壁之间的收纳空间,所述第1卡止部从所述覆盖壁突出到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杆主体部通过所述杆的转动而减少从所述收纳空间的开口的突出量,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收纳于所述收纳空
间内,所述第1卡止部相对于所述锁定主体部从所述开口侧对置地配置。根据上述结构,在杆主体部收纳于收纳空间内的状态下,通过第1卡止部与锁定主体部碰触,从而可限制杆主体部向从收纳空间的开口突出的方向转动。因此,在第1壳体及第2壳体嵌合前的状态下,能够使杆主体部收纳于收纳空间内,能够将杆及第1壳体形成为小型的形态进行搬运。
[0014](5)也可以为,所述第1卡止部在与所述第1对置面相反的一侧具有以越远离所述覆盖壁越接近所述第1对置面的方式倾斜的诱入面。根据上述结构,锁定主体部在沿着诱入面滑动后能够顺利地进入收纳空间内。
[0015][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具体例。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如图1~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由阴型连接器10及阳型连接器70构成。如图3所示,阳型连接器70具备第2壳体71、第2端子90。阴型连接器10具备第1壳体11、止动体20、第1端子60以及杆40。
[0016]第1端子60收纳于第1壳体11。第2端子90安装于第2壳体71。杆40能转动地支承于第1壳体11。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通过杆40的转动而相互嵌合。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在开始嵌合时相互相向的面侧设为前侧。上下方向以除图2、图6及图9之外的各图为基准。左右方向以除图3~图5之外的各图为基准。该方向的基准与实际使用时的方向未必一致。
[0017](第2壳体)第2壳体71为合成树脂制,如图7所示,具有在左右方向长的方筒状的罩部72。罩部72形成从背壁73的外缘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在背壁73贯穿地设置有多个突片安装孔74。各突片安装孔74在背壁73中在上下方向配置成多层,且在左右方向配置成多列。
[0018]第2壳体71具有从罩部72的上壁75的左右中央侧向下突出的凸轮销76。凸轮销76呈圆柱状,具有位于根部侧的基端部77和位于顶端侧的比基端部77大径的顶端部78。顶端部78的上下尺寸大于基端部77的上下尺寸。如图5所示,基端部77的上下尺寸与后述的覆盖壁13的上下尺寸(板厚)对应,顶端部78的上下尺寸与后述的凸轮槽46的上下尺寸(深度)对应。顶端部78的上表面成为沿着径向配置的凸缘面79。
[0019]如图7所示,第2壳体71在罩部72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的第2壳体、以及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第1壳体的杆,所述杆具有将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的杆锁定部,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卡止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卡止部,所述第1卡止部及所述第2卡止部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相互排列而构成一体的卡止部,配置成能与所述杆锁定部卡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杆锁定部具有锁定主体部,所述第2卡止部具有与所述锁定主体部对置的卡止面、和位于与所述卡止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对置面,所述第1卡止部具有与所述第2对置面对置的第1对置面,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在沿着嵌合方向的直线上排列配置有所述锁定主体部、所述卡止面、所述第2对置面以及所述第1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井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