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接连接器和插接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650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插接连接器和插接连接装置。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插接连接器(1)包括:具有至少一个自由端部的线缆(20);设置在线缆自由端部处的接触件(10);设置在接触件(10)与线缆(20)之间的连接元件(30),连接元件(30)具有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外径(D1)的第一区域(I)和至少一个具有第二外径(D2)的第二区域(II),第二外径(D2)大于第一外径(D1),并且第一区域(I)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区域(III),连接元件(30)在第三区域(III)中至少在局部具有与第二外径(D2)相对应的外径。插接连接装置(40)用于至少一个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插接连接器(1)。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插接连接器(1)。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插接连接器(1)。

Plug connector and plug conn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接连接器和插接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插接连接器和插接连接装置,插接连接器用于传输高频信号,尤其用在交通工具中。

技术介绍

[0002]在交通工具中,不同工程部件通过彼此间交换数据的方式相互通信。数据交换优选以高频信号的形式进行,经由相应的线缆、例如同轴线缆或微同轴线缆传导高频信号。插接连接器通常用在线缆和/或工程部件之间的接口处。为了在汽车工程中进行简单操作,插接连接器通常是标准化的,即预设并且必须遵守插接连接器的特定的尺寸和维度。预设主要基于插接连接器的耐用性或可拆卸性以及安全的数据传输。然而,由于预设的尺寸,当例如部件不总是完全可见或在组装时在部件之间出现过大的间隙时,在安装插接连接器部件时会出现困难。
[0003]文献DE 10 2016 002 408A1涉及同轴插接连接器和包括该同轴插接连接器的连接系统。在插接连接器中,除了第一同轴插接连接器和所属的第二同轴插接连接器之间的第一接触过渡部之外,在外导体侧设有第二接触过渡部。为此,与第一接触过渡部、特别是第一锁定机构间隔开地在第一同轴插接连接器和第二同轴插接连接器之间设有弹性的接触部件。弹性的接触部件优选设计为环面形缠绕的环。环的环面形缠绕的线在径向和轴向具有弹性并且跨过同轴的插座和同轴的插头之间的不同的间距,不同的间距会根据同轴的插头和同轴的插座之间的相应的径向偏移而出现。在有径向偏移的情况下,连接元件的轴线相对于同轴的插座的轴线具有不为零的特定角度。
[0004]然而,由于接触部件的弹性,在两个插接连接器置入和设置在彼此中时无法去除径向偏移、即歪斜。这会导致在安装时的进一步的不精确性。此外,接触部件必须作为单独构件设置在插接连接器上,这提高了开销。最后,接触部件必须设计和固定成使其至少在预设的寿命期间经受住也在交通工具中出现的、与额外的开销相关的大的机械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简单且稳定构造的、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插接连接器以及插接连接装置,它们满足所需的标准并且实现快速和安全的安装。
[0006]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插接连接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9的插接连接装置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可以由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得出。
[0007]特别地,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插接连接器实现。该插接连接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自由端部的线缆;设置在线缆自由端部处的接触件,该接触件在背离线缆的一侧上具有自由的接触端部;以及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设置在接触件与线缆之间,其中,连接元件在安装状态下与接触件和线缆固定连接。在此,连接元件在朝向接触件的一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带有第一外径的第一区域,并且在朝向线缆的一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带有第二外径的第二区域,其中,第二外径大于第一外径。最后,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区域,
其中,连接元件在第三区域中至少在局部具有与第二外径相对应的外径。
[0008]插接连接器实现将线缆与同接触件互补的端子连接。线缆优选是同轴线缆或微同轴线缆,并且端子优选是相应的同轴插头。高频信号可以经由插接连接器在交通工具中传输。插接连接器还可用于其他线缆类型。直径或维度不同的常见的导线组LL和RG优选地构建在插接连接器中。由于这种差异,在组装插接连接器时,尤其在将连接元件压接时,会沿着连接元件产生直径差异。
[0009]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插接连接器的壳体的壳体尺寸、以及壳体之内的至少一个插接连接器容纳部的尺寸基本上被严格预设。在预设的尺寸中,至少一个插接连接器容纳部具有相同形状的圆柱形。连接元件处的上述直径差异在相同形状的圆柱形中引起插接连接器容纳部中的不同的接合情况,并且由此引起插接连接器容纳部的环周壁与连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之间的间隙,其中,第一区域具有较小的直径。该间隙可以导致插接连接器歪斜以及在安装时的困难。尤其在壳体中的穿插保险件处,在歪斜输送的情况下会发生或可能发生插接连接器碰撞。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应当补偿出现的直径差异,以便确保一致的接合情况,而在此不损害插接连接器的机械和电学特性。经由在连接元件处的至少一个成形的压印部、优选隆起部或凸起,至少在局部扩大了特定区域中的直径。由此可以在将插接连接器接合到壳体中时减小或消除(摆动)间隙。为此目的,连接元件的与第二区域相比具有更小外径的第一区域包括第三区域,第三区域至少在局部在连接元件的环周方向上具有与第二区域的外径相对应的外径。
[0011]在将插接连接器接合到壳体中时,先利用接触件的自由的接触端部将插接连接器引入到壳体中。因为第一区域以及第三区域设置在朝向自由的接触端部的一侧上,所以第三区域在第二区域之前到达壳体中。此外,从自由的接触端部的方向观察,插接连接器可以无障碍地置入到壳体中直至第三区域,优选直至第三区域的起始部。前述的穿插保险件还被移除。通过引入第三区域,插接连接器可以精确地与壳体或壳体中的插接连接器容纳部对准。在此,第三区域从外部能被看见并且随引入消失在壳体中。可视性简化了对准,进而简化了安装。
[0012]接触件的外径优选地小于线缆的外径。接触件和线缆的尺寸是预设的。对于节省空间的设置或连接,接触件与线缆相比通常具有更小的直径。
[0013]连接元件优选地在安装状态下在连接元件的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中直接包围接触件和线缆。通过直接的或紧密贴靠的连接,确保节约空间的且可靠的连接。直接的连接优选地包括连接元件的压接,使得接触件和线缆力配合地相连。由于接触件和线缆具有不同的外径,在直接包围连接元件时沿着连接元件产生不同的外径。
[0014]连接元件优选地包括连接套筒,连接套筒特别是压接套筒或连接管。连接套筒或压接套筒是标准件并且可以简单且便宜地使用。连接套筒或压接套筒优选地由金属形成。连接套筒或压接套筒尤其可以借助于压机简单地与接触件和线缆连接。在按压过程中尤其可以构造第三区域。为了按压优选使用星形压机,因为星形压机实现均匀的按压力或按压力分布。
[0015]优选地,第三区域具有多个压印部,压印部彼此间隔开地构造在连接元件的环周处。压印部优选地包括突起。环绕的压印部的数量可以根据所需的拉力来限定。压印部可在
按压过程期间被简单地制造或者置入到连接元件中。对于压印尤其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工作步骤或固定装置。多个压印部设置成,使得存在第三区域的至少一个部段,该部段具有对应于第二外径的外径。优选地,压印部的对分别在连接元件的环周上彼此相对置。
[0016]优选地,压印部与连接元件构造成一件式的。连接元件优选具有形状稳定的材料、特别是金属。因为由连接元件构造成一件式的压印部也由连接元件的形状稳定的材料形成压印部,因此在安装期间在没有单独的按压工具的情况下不能挤压或弯曲压印部。由此,插接连接器可以随时可靠地且在没有不期望的间隙的情况下置入到壳体中。
[0017]优选地,在压印部处,引导元件设置在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的过渡部中。引导元件由于其形状简化了插接连接器到壳体的容纳开口中的引入。这简化了安装。
[0018]自由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连接器(1),所述插接连接器用于传输高频信号,所述插接连接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自由端部的线缆(20);设置在线缆自由端部处的接触件(10),所述接触件在背离所述线缆(20)的一侧上具有自由的接触端部(12);连接元件(30),所述连接元件设置在所述接触件(10)与所述线缆(20)之间,其中,所述连接元件(30)在安装状态下与所述接触件(10)和所述线缆(2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元件(30)在朝向所述接触件(10)的一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带有第一外径(D1)的第一区域(I),并且所述连接元件在朝向所述线缆(20)的一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带有第二外径(D2)的第二区域(II),其中,所述第二外径(D2)大于所述第一外径(D1);并且所述第一区域(I)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区域(III),其中,所述连接元件(30)在所述第三区域(III)中至少在局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外径(D2)相对应的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其中,所述接触件(10)的外径(D11)小于所述线缆(20)的外径(D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其中,所述连接元件(30)在安装状态下在所述连接元件的第一区域(I)和/或第二区域(II)中直接包围所述接触件(10)和所述线缆(2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其中,所述连接元件(30)包括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特别是压接套筒或连接管。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
申请(专利权)人:迈恩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