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工具和压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709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1
本申请涉及压接工具和压接方法,其中,压接工具(1)用于将外导体接触部(4)压接到具有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8)的导线(6)上,压接工具包括具有支承面(21)的支承块(20),外导体接触部(4)和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8)能够布置在该支承面上,以便能够在压接过程中防止外导体接触部(4)和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8)的弯折,其中,支承块(20)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外导体接触部(4)的第一止挡面(22)、用于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8)的引导部(23)以及用于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8)的独立的第二止挡面(24)。芯线(8)的独立的第二止挡面(24)。芯线(8)的独立的第二止挡面(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接工具和压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接工具,特别用于将外导体接触部压接到具有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的导线上,以及压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压接是一种机械连接方法,以便将两个或更多的构件永久性地彼此连接。在电缆组装中,内部和/或外部导体接触部通常被压接在导线上。压接是通过力作用来弯曲接触部的压接片,使得压接片永久地固定在导线上。接触部的压接区(其中布置有压接片)为了压接而位于砧座上。为了防止(多余的)接触部在压接过程中沿着力作用的方向被弯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靠近砧座布置支承块,(多余的)接触部放在支承块上。
[0003]现有技术具有至少有一个缺点,即要进行压接的外导体接触部的轴向位置由于压接过程能够发生很大变化,使得无法遵守装配指令的位置要求。此外,内导体接触部相对于外导体接触部的定位也能够受到很大影响。现有技术中,用于(压接的)内导体芯线的止挡部是一个额外的构件,其通常布置在砧座上方很远的位置,并由此增加了内导体定位的分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和方法,特别是用于自动化电缆组装,用这种设备和方法能够在压接过程中减少外导体接触部本身和与(压接的)内导体芯线的轴向位置分散。
[0005]上述目的是由根据权利要求1的压接工具和根据权利要求6的压接方法解决的。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找到。
[0006]上述目的特别是由一种压接工具解决的,其用于将外导体接触部压接到具有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的导线上,包括一个具有支承面的支承块,其中,外导体接触部和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能够布置在该支承面上,以便在压接过程中防止外导体接触部和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的弯折,其中,支承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外导体接触部的第一止挡面,用于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的引导部和用于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的独立的第二止挡面。
[0007]该压接工具的优点是,即使在压接过程中,支承块也能确保外导体接触部的轴向位置,以及内导体芯线相对于外导体接触部的定位。在此,在压接过程中,以及在先前将内导体芯线定位在外导体接触部中的过程中,第一止挡面大大限制了外导体接触部在轴向的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分散。这提高了压接时的整体精度。此外,借助于引导部的侧壁大大减少了(压接的)内导体芯线的横向扩散。这导致了内导体接触部相对于外导体接触部的定位的改进,以及最终产品的改进。特别地,本工具能够用于遵守装配指令中的位置要求,特别是在手动工作位处。由于目前的支承块靠近砧座,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内导体位置的分散,而在现有技术中,用于(被压接的)内导体芯线的止挡部是一个额外的构件,它布置在砧座上方很远的位置。在此,当前的支承块是一个被动部件。接触部只与相应的表面或引导部
对齐。对齐能够非常迅速且自动地实现。此外,不需要对压接工具进行改造。如果构件与现有的压接工具或相应的压接工具类型相匹配,当前的支承块能够很容易地集成到现有的压接工具中,并且不需要对工艺顺序进行任何改变。特别是只要内导体和外导体接触部的构造类型相似,具有限定的设置框架的压接工具就能够用于多个产品。
[0008]为了将外导体接触部在导线处与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压接在一起,压接工具还能够具有砧座和至少一个耐磨部件。砧座和至少一个耐磨部件形成一个工作或压接区。此外,压接工具能够具有切割部,切割部具有用于容纳导线的导线容纳部,切割部能够进一步包括通孔,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能够通过该通孔布置在压接区中。
[0009]优选地,压接工具包括一个底板,支承块能够相对于底板移动。由此,支承块能够被调整到外导体接触部的顶端位置。该顶端的位置能够根据外导体接触部的类型或批次而变化。因此,本工具能够易于改装和/或调整。
[0010]优选地,独立的第二止挡面形成在一个能够相对于支承块移动的止挡部上。该止挡部优选是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承块上。紧挨着砧座的止挡部决定了(被压接的)内导体芯线关于外导体接触部的轴向位置。由于可移动性,在更换产品或批次时能够使用不同长度的内导体芯线。在此,通过限制内导体芯线的横向扩散,引导部支持内导体芯线的轴向定位和其在压接过程中的尺寸精度。
[0011]优选地,在不能相对于支承块移动的止挡部上形成独立的第二止挡面。这样做的优点是,止挡部相对于支承块的位置不能够再发生变化,并且在生产操作的中无意松开固定构件以及错误的调整也不再能够发生。
[0012]优选地,第一和独立的第二止挡面能够横向于、特别是垂直于压接工具上导线的纵向方向对齐。通过将第一和第二止挡面横向对准导线的纵向方向,它们不仅形成了一个用于定向的固定点,而且还同时作为(导线的)轴向或纵向的止动部来发挥作用。特别地,通过使内导体芯线与第二止挡面接触,导线被适当地布置在压接工具上。导线在压接工具上的快速和合适的布置对精度和加工速度是有利的。
[0013]特别地,还通过一种针对压接工具的压接方法实现上述目的,该压接工具至少包括具有支承面的支承块、用于外导体接触部的第一止挡面、用于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的引导部和用于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的独立的第二止挡面,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外导体接触部定位在压接工具的工作区域中,以便将外导体接触部压接在导线上,将外导体接触部的顶端抵靠在第一止挡面上,将具有至少一个(特别是已经压接的)内导体芯线的导线插入压接工具,从而能够将外导体接触部压接在导线上,将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在引导部中对齐,并将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的顶端抵靠在独立的第二止挡面上,并将外导体接触部压接在导线上。
[0014]本方法在压接前至少在三个点处固定外导体接触部和内导体芯线。由此能够防止外导体接触部的轴向位置和内导体芯线或接触部相对于外导体接触部的定位发生(不期望的)变化。此外,由于固定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离砧座非常近,也减少了内导体芯线位置的分散。在此,固定的方法步骤并不真正干涉现有技术中压接过程的流程。该方法易于适应相应的结构特征。该方法也适用于自动化的电缆组装。
[0015]优选地,工作区具有至少一个砧座和第一止挡面,外导体接触部的压接区位于该砧座上,并且外导体接触部的顶端抵靠在第一止挡面上。通过两个分离的够件(砧座和支承
面)能够将构件彼此改变和/或设置为相互匹配。砧座的形状(优选具有凹陷的弧形表面)对于压接外导体接触部和导线是理想的。支承面的形状(优选包括一个平面)对于定位或支承(多余的)外导体接触部的是理想的。
[0016]优选地,一个工作步骤中,在压接工具的工作区域内定位外导体接触部,并将外导体接触部的顶端抵靠在第一止挡面上,优选同时进行。与在多个工作步骤中实施相比,在一个工作步骤中进行定位和抵靠节省时间。总的来说,由此能够实现压接工具的更快的加工速度,即更短的周期时间。
附图说明
[0017]以下参照附图描述实施方式的。在此,示出:
[0018]图1是压接工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的详细视图,具有支承块和切割部的一个实方案;
[0020]图3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接工具(1),用于将外导体接触部(4)压接到具有至少一个内导体芯线(8)的导线(6)上,所述压接工具具有:a)带有支承面(21)的支承块(20),所述外导体接触部(4)和至少一个所述内导体芯线(8)能够布置在所述支承面上,从而能够在压接过程期间防止所述外导体接触部(4)的弯折和至少一个所述内导体芯线(8)的弯折;其中,b)所述支承块(20)还包括用于所述外导体接触部(4)的至少一个第一止挡面(22)、用于至少一个所述内导体芯线(8)的引导部(23)和用于至少一个所述内导体芯(8)的独立的第二止挡面(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工具(1),其中,所述压接工具(1)包括底板(11),并且所述支承块(20)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11)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接工具(1),其中,独立的所述第二止挡面(24)构造在能相对于所述支承块(20)移动的止挡部(25)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压接工具(1),其中,独立的所述第二止挡面(24)构造在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承块(20)移动的止挡部(25)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工具(1),其中,所述第一止档面和独立的所述第二止挡面(22,24)能够横向于、尤其垂直于所述压接工具(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库斯
申请(专利权)人:迈恩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