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6576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光束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光学面,与发光元件相对配置,且用于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第二光学面,隔着第一光学面配置于与发光元件相反的一侧,且使由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中的一部分的光以远离发光元件的光轴的方式向侧方方向反射,且第二光学面是关于发光元件的光轴旋转对称的凹部的内表面;以及第三光学面,以包围第二光学面的方式向远离第二光学面的方向延伸,使由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中的另一部分的光向基板方向反射。第三光学面在其一部分具有出射促进部。由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中的到达出射促进部的光从出射促进部向光束控制部件的外部射出。向光束控制部件的外部射出。向光束控制部件的外部射出。

Beam control compon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rea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光束控制部件、具有该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具有该发光装置的面光源装置以及具有该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液晶显示装置等透射式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包括光源(例如LED)、以及配置于光源之上的光束控制部件。
[0003]光束控制部件具有各种形状,利用该形状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控制,实现所希望的配光特性。作为这样的光束控制部件之一,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光束控制部件,该光束控制部件具有:用于使来自光源的光入射的、配置于背面侧的入射面;以及配置于正面侧且用于使由入射面入射的光反射的顶面(反射面)。在该光束控制部件中,到达顶面的光向远离光轴的方向(侧方方向)反射。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016759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在包含上述那样的光束控制部件的面光源装置中,从光源射出的光由反射面向侧方方向反射,因此能够降低反射面的正上方的区域的亮度而减小亮度不均。另一方面,在使用了这样的光束控制部件的情况下,有时作为凹部的内表面的反射面的正上方的周围区域的亮度过低,从而产生环状的暗部。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束控制部件,该光束控制部件具有反射面,且能够抑制在作为凹部的内表面的反射面的正上方的周围区域产生环状的亮度不均。
[0010]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具有上述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0011]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光束控制部件用于对从配置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该光束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光学面,与所述发光元件相对配置,且用于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第二光学面,隔着所述第一光学面配置于与所述发光元件相反的一侧,且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中的一部分的光以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方式向侧方方向反射,且所述第二光学面是关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旋转对称的凹部的内表面;以及第三光学面,以包围所述第二光学面的方式向远离所述第二光学面的方向延伸,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中的另一部分的光向所述基板的方向反射,所述第三光学面在其一部分具有出射促进部,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中的到达所述出射促进部的光从所述出射促进部向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外部射出。
[0013]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包括:配置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以及配置于所述发光元件之上的上述的光束控制部件。
[0014]本专利技术的面光源装置包括:上述的发光装置;以及光漫射板,该光漫射板使从所述发光装置射出的光漫射并透射。
[0015]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部件,该显示部件被照射从所述面光源装置射出的光。
[0016]专利技术效果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能够抑制在反射面的正上方的周围区域产生环状的亮度不均的光束控制部件。
[0018]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具有上述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0019]图1A、图1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0020]图2A、图2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的内部的结构的图。
[0021]图3是图2B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A~图4D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图4E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支撑光漫射板的情况的图。
[0023]图5A是以往的发光装置中的光路图,图5B、图5C是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中的光路图。
[0024]图6A是表示以往的面光源装置中的亮度分布的图,图6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中的亮度分布的图。
[0025]图7A、图7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面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0026]图8A~图8C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
[0027]图9A、图9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
[0028]图10A是表示比较例的面光源装置中的亮度分布的图,图10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面光源装置中的亮度分布的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0、200 面光源装置
[0031]100
’ꢀ
显示装置
[0032]102 显示部件
[0033]110 壳体
[0034]112 底板
[0035]114 顶板
[0036]120、220 发光装置
[0037]130 光漫射板
[0038]140 基板
[0039]150 发光元件
[0040]160、160

、260 光束控制部件
[0041]161 第一光学面
[0042]162 第二光学面
[0043]163 第三光学面
[0044]164 出射促进部
[0045]165 出射促进面
[0046]166 第四光学面
[0047]260a 入射单元
[0048]260b 出射单元
[0049]265 出射面
[0050]266 反射面
[0051]A1 第一轴
[0052]A2 第二轴
[0053]A3 第三轴
[0054]L1 间隔
[0055]L2 中心间距离
[0056]LA 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面光源装置的代表例,对适合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等的面光源装置进行说明。这些面光源装置通过与被照射来自面光源装置的光的显示部件102(例如液晶面板)组合,能够作为显示装置100

使用(参照图1B)。
[0058][实施方式1][0059](面光源装置及发光装置的结构)
[0060]图1A、图1B、图2A、图2B及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100的结构的图。图1A是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100的俯视图,图1B是主视图。图2A是图1B所示的A

A线的剖面图,图2B是图1A所示的B

B线的剖面图。图3是将图2B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61]如图1A、图1B、图2A、图2B及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0具有壳体110、多个发光装置120及光漫射板130。多个发光装置120在壳体110的底板112上配置为矩阵状。底板112的内表面作为漫射反射面发挥功能。另外。在壳体110的顶板114上设有开口部。光漫射板130以覆盖该开口部的方式配置,并作为发光面发挥功能。不特别地限定发光面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束控制部件,用于对从配置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学面,与所述发光元件相对配置,且用于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第二光学面,隔着所述第一光学面配置于与所述发光元件相反的一侧,且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中的一部分的光以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方式向侧方方向反射,且所述第二光学面是关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旋转对称的凹部的内表面;以及第三光学面,以包围所述第二光学面的方式向远离所述第二光学面的方向延伸,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中的另一部分的光向所述基板的方向反射,所述第三光学面在其一部分具有出射促进部,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中的到达所述出射促进部的光从所述出射促进部向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外部射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所述出射促进部是从凹面、粗糙面、以及凸面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上的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所述出射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桃井拓郎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