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流器的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496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流器的风道结构,成型于变流器的箱体中,包括进风腔与进风流道,所述进风腔的一侧具有连通外部环境的进风口,所述进风腔的另一侧具有连通所述进风流道的通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通风口完全错开。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风道结构中设计多处降噪结构,来解决风道噪声较大的问题;一是将总的进风口与风道的通风口错开,降低进风口对外辐射的噪声量;二是在进风口、出风口处设置消音百叶降低噪声;三是在风道内部设置吸音材料,降低变流器的噪声。降低变流器的噪声。降低变流器的噪声。

An air duct structure of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流器的风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流器
,特别地涉及一种变流器的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变流器功率密度越来越大,对于变流器的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大相应散热风机的功率来增大散热风量,是提高散热效果最直接的解决方法。
[0003]但是,考虑到变流器所对应的列车的乘车舒适性,直接增大风机的功率会加大引入风量,进而会加强气流所产生的噪音的强度,从而影响乘车舒适性。因此,在调整风机功率的基础上,需要对风道结构进行针对性设计,以降低气流所产生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风机功率增大而带来的噪音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变流器的风道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变流器的风道结构,成型于变流器的箱体中,包括进风腔与进风流道,所述进风腔的一侧具有连通外部环境的进风口,所述进风腔的另一侧具有连通所述进风流道的通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通风口完全错开。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腔内具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正对所述进风口且倾斜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能够将由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导向所述通风口。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结构具有两个所述进风腔,所述进风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进风腔,所述流道的中部连通风机所在的区域。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流道所对应的流道壁上具有装配口,所述变流器的功能模块的散热器由所述装配口嵌入所述进风流道中。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出风流道,所述出风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风流道,所述出风流道的另一端对应开设在所述箱体上的出风口。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彼此相邻且相交的两个表面上,且二者在两个表面交线方向上的位置完全错开。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流道与所述出风流道所对应的流道壁的壁面上设置有吸音材料层。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箱体的侧面,所述进风流道沿所述箱体的底面延伸。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腔中设置有正对所述进风口的消音结构。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消音结构。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器。
[0016]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变流器的风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
果: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流器的风道结构,在风道结构中设计多处降噪结构,来解决风道噪声较大的问题;一是将总的进风口与风道的通风口错开,降低进风口对外辐射的噪声量;二是在进风口、出风口处设置消音百叶降低噪声;三是在风道内部设置吸音材料,降低变流器的噪声。
附图说明
[0019]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20]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的进风腔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的进风腔部分的结构爆炸图;
[0023]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的进风腔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对应的变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显示了图5所示结构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中的吸音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0028]附图标记:
[0029]10

进风腔,11

进风口,12

通风口,13

导风板,14

过滤器,15

消音结构,20

进风流道,21

装配口,30

风机,40

出风流道,41

出风口,50

箱体,51

箱门,60

吸音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流器的风道结构,成型于变流器的箱体50中,包括进风腔10与进风流道20,进风腔10的一侧具有连通外部环境的进风口11,进风腔10的另一侧具有连通进风流道20的通风口12,进风口11与通风口12完全错开。
[0032]具体地,如附图图1与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供外部冷空气进入的进风腔10结构以及供冷空气向箱体50内部流动的进风流道20。进风腔10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进风口11以及用于连通进风流道20的通风口12,冷空气的输入路径为:由进风口11进入进风腔10并经通风口12最终输入至进风流道20中。
[0033]进风腔10在冷空气输入的过程中主要起到消除噪音的过渡作用,具体来说,参照附图图2所示,进风口11与通风口12完全错开且二者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即进风口11与通风口12彼此相邻的口沿之间具有距离H。这样的设置使得气流无法由进风腔10直接进入通风口12,气流的路径上也具有流向变化的一个过程,使得气流会冲击风道结构的壁面,这样就增加了气流所产生的噪音在风道结构中的反射面,增加噪音的反射次数,进而降低了对外辐射的噪声量,实现了降噪的技术效果。
[0034]进一步地,风道结构的进风腔10部分实际设置在箱体50的箱门51部分上,如附图图3与图4所示,箱门51部分可以相对箱体50进行拆卸,进而便于对箱体50内部的进风流道20进行检修。
[0035]优选地,进风口11处设置有过滤器14。过滤器14一是可以起到杂质过滤效果,二是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小一次性进风量,起到一定的降噪效果。过滤器14可以视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例如滤网式、迷宫式等,考虑到防堵以及使用寿命,优选迷宫式过滤器。
[0036]优选地,进风口11开设在箱体50的侧面,进风流道20沿箱体50的底面延伸。
[0037]具体地,参照附图图1与图2,进风口11位于箱体50侧面,进风流道20靠近箱体50的底面,这样进风口11与通风口12之间自然形成高度差H,进而实现进风口11与通风口12完全错开。同时,进风流道20未完全占据箱体50内部竖直方向上的所有空间,为自带散热器的功能模块留出安装空间,进风流道20对应相应的散热器即可。此外,对于不带散热器的功能模块,进风流道20可以完全占据箱体50内部竖直方向上的所有空间,功能模块直接安装在进风流道20中即可。
[0038]在一个实施例中,进风腔10内具有导风板13,导风板13具有正对进风口11且倾斜的导流面,导流面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流器的风道结构,成型于变流器的箱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腔与进风流道,所述进风腔的一侧具有连通外部环境的进风口,所述进风腔的另一侧具有连通所述进风流道的通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通风口完全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内具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正对所述进风口且倾斜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能够将由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导向所述通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具有两个所述进风腔,所述进风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进风腔,所述流道的中部连通风机所在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流道所对应的流道壁上具有装配口,所述变流器的功能模块的散热器由所述装配口嵌入所述进风流道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风流道,所述出风流道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呈宏王明熊辉明饶东杰罗嗣棂廖骁林李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