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碳化物析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碳化物析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316Ti、15
‑
15Ti等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在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燃料包壳制造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这类核级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均为奥氏体单相组织,晶内析出相数量较少,主要依靠固溶强化、晶界强化和变形强化。T91等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是另一类具有较高应用潜力的燃料包壳结构材料,其马氏体晶粒内部存在大量马氏体板条和析出相。由于大量晶内界面和第二相的存在,这使得在中低温条件下铁马钢的合金强度和抗辐照肿胀性能要优于奥氏体不锈钢。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进行改进,提高其中温强度和抗辐照肿胀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和抗辐照肿胀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碳化物析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促进碳化物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碳化物析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合金冶炼与热变形:将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双真空冶炼与热变形开坯;(2)合金冷加工变形:将热变形开坯后的合金进行多道次的冷变形加工;(3)时效处理:通过低温长期时效热处理诱导碳化物析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化物析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冶炼前奥氏体不锈钢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化学成分为:C 0.04
‑
0.08%、Cr 15.5
‑
20.0%、Ni 14.5
‑
16.5%、Si 0.4
‑
2.0%、Mn 1.5
‑
3.0%、Ti 0.2
‑
0.5%、Mo 1.3
‑
2.5%、B 0.003
‑
0.004%,余量为Fe。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化物析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合金化学成分中,Ti/C重量比不大于5,合金化学成分Si含量为1.0
‑
2.0w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化物析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合金冶炼采用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旻,梁田,张龙,查向东,高明,马颖澈,刘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