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热封聚酯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477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热封聚酯膜,其包含基底层及形成于基底层上的热封层。热封层包含物理性再生聚酯树脂、化学性再生聚酯树脂、及改性剂。可热封聚酯膜的可热封温度介于100℃至230℃之间。℃之间。℃之间。

Heat sealable polyester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热封聚酯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热封聚酯膜,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回收聚酯材料所制得的可热封聚酯膜。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废弃宝特瓶(waste PET bottles)的回收方法为物理回收法(或称,机械回收法)。物理回收法主要是先将废弃的宝特瓶材料进行物理机械粉碎;接着,将已粉碎的宝特瓶材料置放于高温环境下进行熔融;接着,对已熔融的宝特瓶材料进行造粒,以形成物理性再生聚酯粒。该些物理性再生聚酯粒可以用于后续的加工作业。
[0003]通过物理回收法所产生的物理性再生聚酯粒通常具有较高的特性粘度(intrinsic viscosity,IV)。若要调整物理性再生聚酯粒的特性粘度,现有技术主要是采用固态聚合的方式。然而,固态聚合(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的方式只能用来提升物理性再生聚酯粒的特性粘度,其并无法用来降低物理性再生聚酯粒的特性粘度。又,一般制膜工艺对于聚酯粒的特性粘度范围通常具有一定的限制。通过物理回收法所产生的物理性再生聚酯粒通常只能适用于吹瓶工艺(bottle blowing)及纺丝工艺(spinning process),并不适用于挤出制膜工艺(film extrusion)。
[0004]若需要使得物理性再生聚酯粒适用于制膜工艺,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混合物理性再生聚酯粒及额外的原生聚酯粒(virgin polyester masterbatch),以降低聚酯材料整体的特性粘度。然而,此种方式将无法有效提升可热封聚酯膜中的回收聚酯材料的使用比例,从而使得最终制得的可热封聚酯膜产品无法满足环境保护的诉求。也就是说,现有可热封聚酯膜中的回收聚酯比例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其需要被克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热封聚酯膜。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热封聚酯膜,其包括:基底层;以及热封层,其形成于所述基底层的至少一侧表面上,所述热封层是由聚酯组成物形成,并且所述聚酯组成物包含:物理性再生聚酯树脂,其是由物理性再生聚酯粒所形成,并且所述物理性再生聚酯粒具有第一特性粘度;化学性再生聚酯树脂,其是由化学性再生聚酯粒所形成,所述化学性再生聚酯粒具有第二特性粘度,并且所述第二特性粘度小于所述第一特性粘度;以及改性剂,其分散于所述物理性再生聚酯树脂及所述化学性再生聚酯树脂中;其中,所述物理性再生聚酯树脂、所述化学性再生聚酯树脂、及所述改性剂,是依据预定特性粘度进行混合,以使所述热封层具有所述预定特性粘度,并且所述改性剂经配置使得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可热封温度是介于100℃至230℃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所述预定特性粘度是介于0.5dL/g至0.75dL/g之间。
[0008]优选地,所述可热封聚酯膜整体厚度是介于4微米至100微米之间,所述热封层的厚度是介于0.5微米至50微米之间,并且所述热封层的厚度是介于所述可热封聚酯膜整体
厚度的3%至50%之间。
[0009]优选地,基于所述聚酯薄膜的总重为100莫耳百分率浓度(mol%),所述聚酯薄膜中的间苯二甲酸的含量是介于0.5莫耳百分率浓度至40莫耳百分率浓度之间;并且,所述聚酯薄膜在150
±
2℃、10Hz条件下所测得的储能模量(storage modulus)是介于3.5
×
109dyne/cm2至6.5
×
109dyne/cm2之间。
[0010]优选地,所述可热封聚酯膜满足以下条件:(i)基于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总重为100重量百分浓度,所述可热封聚酯膜中的生物质衍生的乙二醇的含量不大于5重量百分浓度;(ii)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雾度不大于5%;(iii)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表面粗糙度(Ra)是介于1奈米至100奈米之间;(iv)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动摩擦系数是介于0.2至0.6之间;及(v)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热封强度是介于2N/15mm至30N/15mm之间。
[001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热封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热封聚酯膜包含:基底层及形成于所述基底层的至少一侧表面上的热封层,并且所述热封层具有预定特性粘度;其中,所述热封层添加有改性剂,并且所述改性剂经配置使得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可热封温度是介于100℃至230℃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热封层的所述预定特性粘度是介于0.5dL/g至0.75dL/g之间。
[0013]优选地,基于所述聚酯薄膜的总重为100莫耳百分率浓度(mol%),所述聚酯薄膜中的间苯二甲酸的含量是介于0.5莫耳百分率浓度至40莫耳百分率浓度之间;并且,所述聚酯薄膜在150
±
2℃、10Hz条件下所测得的储能模量(storage modulus)是介于3.5
×
109dyne/cm2至6.5
×
109dyne/cm2之间。
[0014]优选地,所述可热封聚酯膜满足以下条件:(i)基于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总重为100重量百分浓度,所述可热封聚酯膜中的生物质衍生的乙二醇的含量不大于5重量百分浓度;(ii)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雾度不大于5%;(iii)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表面粗糙度(Ra)是介于1奈米至100奈米之间;(iv)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动摩擦系数是介于0.2至0.6之间;及(v)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热封强度是介于2N/15mm至30N/15mm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可热封聚酯膜及其制造方法,其能通过“所述物理性再生聚酯粒具有第一特性粘度”、“所述化学性再生聚酯粒具有第二特性粘度,并且所述第二特性粘度小于所述第一特性粘度”、及“所述物理性再生聚酯树脂、所述化学性再生聚酯树脂、及所述改性剂,是依据预定特性粘度进行混合,以使所述热封层具有所述预定特性粘度”的技术方案,以调整聚酯粒原料可具有预定特性粘度,而可适用于压出成膜工艺,并具有较高的回收聚酯原料使用比例。
[0016]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图式,然而所提供的图式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热封聚酯膜的侧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可热封聚酯膜的侧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可热封聚酯膜的侧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可热封聚酯膜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Z、Z

、Z”:可热封聚酯膜
[0023]1:基底层
[0024]2:热封层
[0025]3:热封层
[0026]4:易接着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热封聚酯膜,其包括:基底层;以及热封层,其形成于所述基底层的至少一侧表面上,所述热封层是由聚酯组成物形成,并且所述聚酯组成物包含:物理性再生聚酯树脂,其是由物理性再生聚酯粒所形成,并且所述物理性再生聚酯粒具有第一特性粘度;化学性再生聚酯树脂,其是由化学性再生聚酯粒所形成,所述化学性再生聚酯粒具有第二特性粘度,并且所述第二特性粘度小于所述第一特性粘度;以及改性剂,其分散于所述物理性再生聚酯树脂及所述化学性再生聚酯树脂中;其中,所述物理性再生聚酯树脂、所述化学性再生聚酯树脂、及所述改性剂,是依据预定特性粘度进行混合,以使所述热封层具有所述预定特性粘度,并且所述改性剂经配置使得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可热封温度是介于100℃至23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热封聚酯膜,其中,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所述预定特性粘度是介于0.5dL/g至0.75dL/g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热封聚酯膜,其中,基于所述聚酯薄膜的总重为100莫耳百分率浓度(mol%),所述聚酯薄膜中的间苯二甲酸的含量是介于0.5莫耳百分率浓度至40莫耳百分率浓度之间;并且,所述聚酯薄膜在150
±
2℃、10Hz条件下所测得的储能模量(storage modulus)是介于3.5
×
109dyne/cm2至6.5
×
109dyne/cm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热封聚酯膜,其中,所述可热封聚酯膜满足以下条件:(i)基于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总重为100重量百分浓度,所述可热封聚酯膜中的生物质衍生的乙二醇的含量不大于5重量百分浓度;(ii)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雾度不大于5%;(iii)所述可热封聚酯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政廖德超杨春成萧嘉彦袁敬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