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墨水、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6303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墨水、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导电墨水包括银纳米线和降黄度剂,所述降黄度剂对黄光有吸收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电墨水中包含银纳米线和降黄度剂,通过降黄度剂吸收银纳米线发出的黄光,降低由该导电墨水形成的透明导电膜的黄度。水形成的透明导电膜的黄度。水形成的透明导电膜的黄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墨水、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明导电电极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导电墨水、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一般是将纳米银线与成膜树脂、分散剂、流平剂、消泡剂及溶剂按一定质量比混合成纳米银线导电墨水,将该墨水经涂布工艺在基材(如光学玻璃、PET、PE、PP或PI)上成膜,形成纳米银线导电层。由于纳米结构的小尺寸效应,纳米银线表面产生全反射,形成消逝波进入光疏介质,而金属介质中又存在一定等离子体波,两波相遇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能量从光子转移到表面等离子体,波长350nm~420nm的紫外光入射光大部分能量被表面等离子波吸收,使得投射光能量急剧减少,导致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显示黄色,从而显示器输出图像颜色与实际颜色不符。
[0003]目前的降低黄度方法是:添加等离子体共振抑制剂来减少银线本身对紫外光的吸收从而降低黄度,加入的抑制剂需要直接加入墨水中且加入含量较多,对导电膜的信赖性测试会造成不良影响。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导电墨水、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降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导电墨水、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导电墨水,包括银纳米线和降黄度剂,所述降黄度剂对黄光有吸收作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墨水由银纳米线溶液加入降黄度剂形成,所述降黄度剂与银纳米线的质量比例为1:300~1:75。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降黄度剂发出蓝色光和/或紫色光。
[0010]进一步地,所述降黄度剂为甲紫或其衍生物。
[0011]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由上述导电墨水制备透明导电膜。
[0012]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将银纳米线导电墨水、对黄光有吸收作用的降黄度剂的降黄度墨水依次涂覆于基板上,形成掺杂有降黄度剂的导电膜层;
[0014]或,将对黄光有吸收作用的降黄度剂的降黄度墨水、银纳米线导电墨水依次涂覆于基板上,形成掺杂有降黄度剂的导电膜层;
[0015]或,将银纳米线导电墨水涂覆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导电膜层;将对黄光有吸收作用的降黄度剂的降黄度墨水涂覆于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形成降黄度层。
[0016]进一步地,所述降黄度剂与银纳米线的质量比例为1:300~1:75。
[0017]进一步地,所述降黄度剂发出蓝色光和/或紫色光。
[0018]进一步地,所述降黄度剂为甲紫或其衍生物。
[0019]一种透明导电膜,由上述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0020]一种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导电膜层、位于所述透明导电膜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盖板,所述导电膜层包括银纳米线和对黄光有吸收作用的降黄度剂;或,所述导电膜层包括银纳米线,所述透明导电膜还包括位于所述基板或所述盖板中的一个背离所述导电膜层的一侧的降黄度层,所述降黄度层包括对黄光有吸收作用的降黄度剂。
[0021]进一步地,所述降黄度剂与银纳米线的质量比例为1:300~1:75。
[0022]进一步地,所述降黄度剂发出蓝色光和/或紫色光。
[0023]进一步地,所述降黄度剂为甲紫或其衍生物。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导电墨水中包含银纳米线和降黄度剂,通过降黄度剂吸收银纳米线发出的黄光,降低由该导电墨水形成的透明导电膜的黄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银纳米线的吸收光谱图;
[0026]图2是甲紫的吸收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

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
[0028]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请参阅图1所示,银纳米线吸收紫光发出黄光,因此尤其形成的导电膜黄度高。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黄度的导电墨水,其包括银纳米线和降黄度剂,所述降黄度剂对黄光有吸收作用。通过降黄度剂吸收银纳米线发出的黄光,降低由该导电墨水形成的透明导电膜的黄度。
[0030]进一步地,所述降黄度剂为对黄光有强吸收的材料,因此,可以降低降黄度剂的使用量,对原银纳米线溶液的导电性、外观等均影响不大。
[0031]所述降黄度剂与银纳米线溶液的质量比例为1:300~1:75,可以获得较好的降低黄光的效果。如果所述降黄度剂的量低于此比例,降低黄度的效果不明显,如果所述降黄度剂的量高于此比例,容易引起外观缺陷和银纳米线的信赖性降低。
[0032]优选地,所述降黄度剂发出蓝色光和/或紫色光,使得透明导电膜对黄色、蓝色和/或紫色部分的可见光吸收强度保持一致,从而降低整体的黄度减少色差。
[0033]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发现,请参阅图2,甲紫对577nm

597nm的黄光有强烈吸收作用,同时与发出蓝紫光。
[0034]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降黄度剂为甲紫或其衍生物。降黄度剂
[0035]以甲紫为例,加入甲紫后银纳米线溶液发紫,随着甲紫加入量的增加,紫色加深,导电墨水和尤其制成的透明导电膜的色差有明显变化,具体参考下表。
[0036][0037]本专利技术还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上述任意一种导电墨水制备透明导电膜。由该方法获得的透明导电膜,对黄色和紫色部分的可见光吸收强度保持一致,从而降低整体的黄度减少色差。
[0038]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9]干净容器置于调好水平的天平上,待读数稳定后,加入9455g去离子水和54.5g IPA,再加入19.36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使用搅拌器600rpm搅拌10min,再加入1118g的聚乙烯吡咯烷酮,15g纳米银线,0.125g甲紫,1g分散剂Capstone FS

3100,使用搅拌器600rpm搅拌30min。再使用10μm和5μm的过滤器过滤一遍,制得低黄度值导电墨水。将导电墨水使用小型卷对卷涂布机涂布在PET表面,120℃、30s烘干,制成低黄度导电膜。
[0040]不加甲紫的导电墨水作为对照组,以同样方法制备导电膜,两个导电膜的性能测试如下:
[0041]生产批次方阻Ω透过%雾度%B值对照组28.689.412.362.1391:12028.589.592.111.611
[004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将银纳米线导电墨水、对黄光有吸收作用的降黄度剂的降黄度墨水分开,各自涂覆,不影响银纳米线导电墨水的性质和性能,能够适用于更多种类的导电墨水。
[0043]一实施例中,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墨水,其特征在于,包括银纳米线和降黄度剂,所述降黄度剂对黄光有吸收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墨水由银纳米线溶液加入降黄度剂形成,所述降黄度剂与银纳米线的质量比例为1:300~1:7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黄度剂发出蓝色光和/或紫色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黄度剂为甲紫或其衍生物。5.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墨水制备透明导电膜。6.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银纳米线导电墨水、对黄光有吸收作用的降黄度剂的降黄度墨水依次涂覆于基板上,形成掺杂有降黄度剂的导电膜层;或,将对黄光有吸收作用的降黄度剂的降黄度墨水、银纳米线导电墨水依次涂覆于基板上,形成掺杂有降黄度剂的导电膜层;或,将银纳米线导电墨水涂覆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导电膜层;将对黄光有吸收作用的降黄度剂的降黄度墨水涂覆于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形成降黄度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永俊高绪彬潘克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