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壁流构件及其填料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95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壁流构件及其填料吸收塔,所述防壁流构件包括防壁流环体和多个加强筋,所述防壁流环体包括环向设置的多个防壁流板;所述加强筋设置在相邻两个防壁流板之间;在防壁流板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多排弯曲向上的第一弧形体,而在其内侧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多排弯曲向下的第二弧形体;在每相邻两排第一弧形体之间设置一排第二弧形体,所述第二弧形体与在其上方的第一弧形体之间设置通道。所述填料吸收塔包括塔体以及设置在塔体内的第一液体分布器、除沫器、防壁流构件和填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沿塔体内壁面流下液体的100%利用,能够增加气液两相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

An anti wall flow component and its packing absorption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壁流构件及其填料吸收塔


[0001]本技术涉及防壁流
,具体涉及一种防壁流构件及其填料吸收塔。

技术介绍

[0002]填料吸收塔,是一种以塔类填料作为气液两相传质结构的设备。填料吸收塔在处理(石油化工、工业涂装和包装印刷中产生的)废气、废液、油气回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0003]填料吸收塔包括塔内件和填料,填料吸收塔的内件是整个填料吸收塔中重要组成部分。内件的作用是为了使气体和液体在填料吸收塔内可以更好地接触,以便发挥出填料吸收塔的最大效率和生产能力。因此,内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填料性能的发挥和整个填料吸收塔的效率。常规填料吸收塔的内件主要包括塔顶的除沫器、液体分布器、填料上压栅板和填料支承栅板。液体沿填料表面自上向下流动,气体与液体成逆流或并流,具体流向视相关反应而定。填料吸收塔塔内的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形成液膜,分散在连续流动的气体之中,气液两相接触面在填料的液膜表面上。液相在向下流动过程中与气相逆向接触,向下流的过程中会有液体向塔壁流动,同时液体壁流受到得气相阻力小,就会形成壁流。
[0004]目前解决壁流的方式一般有如下两种:
[0005]1)使用再分布器,将壁流液体收集后进行再分布。
[0006]但再分布器要占用一部分塔内空间,使得填料减少,处理效率降低,并且再分布器收集的液体会积攒在填料边缘,导致液体利用率下降。
[0007]2)在填料与塔壁之间的间隙处安装防壁流圈。
[0008]现有的防壁流圈均是引导气液以折流流动形式通过塔壁间隙的,虽然防止了壁流,也利用了间隙起到了传质的作用。但是,防壁流圈与填料贴合的不够紧密,这样不仅会减少塔内气液通量,增加气液阻力,也会引起分离效率的下降。
[0009]现有解决壁流的方式会导致液体利用率下降、减少塔内气液通量、增加气液阻力且降低气液两相传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壁流构件及其填料吸收塔,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防壁流构件,包括防壁流环体和多个加强筋,所述防壁流环体包括环向设置的多个防壁流板;所述加强筋设置在相邻两个防壁流板之间;
[0012]在所述防壁流板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多排弯曲向上的第一弧形体,而在其内侧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多排弯曲向下的第二弧形体;在每相邻两排第一弧形体之间设置一排第二弧形体,所述第二弧形体与在其上方的第一弧形体之间设置通道,所述通道设置在所述防壁流板上。
[0013]在部分实施方案中,每排所述第一弧形体均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弧形单体,在所述第一弧形单体的底部设置第一通孔;
[0014]每排所述第二弧形体均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二弧形单体,在所述第二弧形单体
的顶部设置第二通孔。
[0015]在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防壁流构件还包括上环体和下环体,所述上环体设置在防壁流环体的顶部,所述下环体设置在防壁流环体的底部。
[0016]一种包括所述的防壁流构件的填料吸收塔,还包括塔体以及设置在塔体内的第一液体分布器、除沫器和填料层,在所述塔体的底端设有进气口,而顶端设有排气口;所述第一液体分布器与外界液体连通,且设置在填料层的上方,二者均位于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所述防壁流构件设置在第一液体分布器和填料层之间;所述除沫器设置在排气口和第一液体分布器之间。
[0017]在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防壁流构件还包括第二液体分布器,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与外界液体连通,且设置在排气口和除沫器之间。
[0018]在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防壁流构件还包括排液阀,所述排液阀设置在塔体的底端,且位于进气口的下方。
[0019]在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防壁流构件还包括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置在塔体上。
[0020]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中所述防壁流构件在气液两相对流传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具体的,所述防壁流构件通过弯曲向上的第一弧形体与塔体的内壁面紧贴,用于对沿塔体内壁面流下的液体及时导流,进而偏离塔体内壁面,增大气液两相传质面积,实现对沿塔体内壁面流下液体的100%利用;弯曲向下的第二弧形体与在其上方的第一弧形体以及二者间设置的通道形成的液体流动路径,能够增加气液两相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相较于现有的防壁流结构能够提升传质效率在30%以上。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置便于增大气液两相传质面积,提高传质效果。
[0022]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一种防壁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防壁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中防壁流板的主视剖视图;
[0027]图4是实施例1中的一种包括防壁流构件的填料吸收塔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加强筋,2、防壁流板,2.1、第一弧形体,2.2、第二弧形体,2.3、通道,3、上环体,4、下环体,5、塔体,6、第一液体分布器,7、除沫器,8、填料层,9、第二液体分布器,10、排液阀,11、观察窗,12、进气口,13、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1:
[0031]参见图1

3,一种防壁流构件,包括防壁流环体和多个加强筋1,所述防壁流环体包括环向设置的多个防壁流板2;所述加强筋1焊接设置在相邻两个防壁流板2之间,用于加强所述防壁流板2间的连接强度;
[0032]在所述防壁流板2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多排弯曲向上的第一弧形体2.1,而在其内侧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多排弯曲向下的第二弧形体2.2;在每相邻两排第一弧形体2.1之间设置一排第二弧形体2.2,所述第二弧形体2.2与在其上方的第一弧形体2.1之间设置通道2.3,所述通道2.3设置在所述防壁流板2上。
[0033]每排所述第一弧形体2.1均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弧形单体,在所述第一弧形单体的底部设置第一通孔;
[0034]每排所述第二弧形体2.2均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二弧形单体,在所述第二弧形单体的顶部设置第二通孔。
[0035]所述防壁流构件还包括上环体3和下环体4,所述上环体3设置在防壁流环体的顶部,所述下环体4设置在防壁流环体的底部。所述上环体3和下环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壁流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壁流环体和多个加强筋(1),所述防壁流环体包括环向设置的多个防壁流板(2);所述加强筋(1)设置在相邻两个防壁流板(2)之间;在所述防壁流板(2)的外侧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多排弯曲向上的第一弧形体(2.1),而在其内侧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多排弯曲向下的第二弧形体(2.2);在每相邻两排第一弧形体(2.1)之间设置一排第二弧形体(2.2),所述第二弧形体(2.2)与在其上方的第一弧形体(2.1)之间设置通道(2.3),所述通道(2.3)设置在所述防壁流板(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壁流构件,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第一弧形体(2.1)均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弧形单体,在所述第一弧形单体的底部设置第一通孔;每排所述第二弧形体(2.2)均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二弧形单体,在所述第二弧形单体的顶部设置第二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壁流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环体(3)和下环体(4),所述上环体(3)设置在防壁流环体的顶部,所述下环体(4)设置在防壁流环体的底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啸林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立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