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685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45
一种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包括有多个管束、多个管束支撑、通风机结构和构架;通风机结构包括风机,风机下方连接风机风室,上连接框连接在风机风室的下沿;管束和管束支撑连在一起组成了W形结构的框架;框架中每片管束相当于一个钢梁并在框架W形结构中占据一个斜面,每片管束上部与上连接框固定连接,每片管束下部与管束支撑固定连接。该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拥有更好的传热系数,能够克服占地面积大、钢结构构架少的缺点,它的成本较为低廉,具有很好的场地适用性。具有很好的场地适用性。具有很好的场地适用性。

An air cooler with W-type self-supporting tube bu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冷却器领域,尤其是一种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们常用的空冷器管束的放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放到水平钢结构构架上,另一种放到斜顶钢结构构架上,这两种空冷器的布置方式若是放在地面平台上,就存在着如下明显不足:钢构架尺寸及占地面积大,整体成本偏高。在当今严控碳排放的情况下,这种结构需要改进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结构形式中的不足,通过改变空冷器的布局结构,把四套常用的空冷器管束,组合成W型,可有效减少钢结构构架,减少占地面积,降低空冷器成本。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包括有管束、管束支撑、通风机结构;通风机结构包括多台风机,每台风机下方均连接有风机风室,风机风室下沿连接有上连接框;管束和管束支撑连在一起组成了W形结构的框架,框架中每片管束在框架W形结构中占据一个斜面;每片管束上部与上连接框固定连接,管束下部与管束支撑固定相连,每片管束包含有换热管,管束内换热管设置为与地面平行的平行结构。
[0005]所述通风机结构中每一台风机对应一个风机风室,风机风室之间间距通过上连接框固定。
[0006]所述W形结构的框架中每片管束各占据一个斜面,其中斜面朝向相反的一对管束与上连接框组成的包围结构外面安装有密封板。
[0007]所述每片管束的正面上方靠近上连接框的地方设置有介质入口,介质入口口朝向上方;每片管束的背面下方靠近管束支撑的地方设置有介质出口,介质出口口朝向下方。
[0008]工作中,风机开启向上排风,造成风机所对应风机风室处于低压,引动W形结构的框架内的空气进入风机风室,而外围的空气快速从每片管束背面进入W形框架,此时每片管束上方接管流入的导热介质,在管箱内沿换热管流动至管束下方的接口流出,这一过程当中风能可以快速从管束内换热管身上带走热量,从而实现导热介质的降温,导热介质可以是水、蒸气、等任何可传热流动物质。
[0009]管束和管束支撑连在一起组成了W形结构的框架,框架中每片管束在框架W形结构中占据一个斜面,这样设置的目的通过把四套常用的空冷器管束代替构架作为钢梁组成W型,可有效减少钢结构构架,减少占地面积,降低空冷器成本。
[0010]所述每片管束的换热管设置为与地面平行的平行结构,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换热管在管束结构中设置为平行结构可有效降低管束本身由上及下的高度,当换热管处于水平结构时,导热介质在换执管内流动速度也最慢,能够在单位时间温度降低更多,从而适用于大温差介质的冷却或冷凝工况,适用范围广。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拥有更好的传热系数,克服了 面积大、钢结构构架少的缺点,成本较为低廉。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结构图;
[0013]如图所示:1管束; 2介质入口;3介质出口;4管束支撑;5上连接框;6风机风室;7风机;8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一种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包括有管束1、管束支撑4通风机结构;通风机结构包括多台风机7,每台风机7下方均连接有风机风室6,风机风室6下沿连接有上连接框5;管束1和管束支撑4连在一起组成了W形结构的框架,框架中每片管束1在框架W形结构中占据一个斜面;每片管束1上部与上连接框5固定连接,管束1下部与管束支撑4固定相连,每片管束1包含有换热管,管束1内换热管设置为与地面平行的平行结构。
[0015]所述通风机结构中每一台风机7对应一个风机风室6,风机风室6之间间距通过上连接框5固定。
[0016]所述W形结构的框架中每片管束1各占据一个斜面,其中斜面朝向相反的一对管束1与上连接框5组成的包围结构外面安装有密封板8。
[0017]所述每片管束1的正面上方靠近上连接框5的地方设置有介质入口2,介质入口2口朝向上方;每片管束的背面下方靠近管束支撑的地方设置有介质出口3,介质出口3口朝向下方。
[0018]工作中,风机7开启向上排风,造成风机所对应风机风室处于低压,引动W形结构的框架内的空气进入风机风室6,而外围的空气快速从每片管束1背面进入W形框架,此时每片管束上方介质入口2流入的导热媒介,在管箱内沿换热管流动至管束下方的介质出口2流出,这一过程当中借风能可以快速从管束1内换热管身上带走热量,从而实现导热媒介的降温。
[0019]该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拥有更好的传热系数,克服了占地面积大、钢结构构架少的缺点,成本较为低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管束、管束支撑、通风机结构;通风机结构包括多台风机,每台风机下方均连接有风机风室,风机风室下沿连接有上连接框;管束和管束支撑连在一起组成了W形结构的框架,框架中每片管束在框架W形结构中占据一个斜面;每片管束上部与上连接框固定连接,管束下部与管束支撑固定相连,每片管束包含有换热管,管束内换热管设置为与地面平行的平行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通风机结构中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龙宋晓燕丁艳艳刘亚明刘德华田国华李明卫
申请(专利权)人:隆华科技集团洛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