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43546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所述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和层叠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多个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其中,与所述负极集流体直接接触的负极活性材料层中粘结剂的含量为2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ithium ion battery cathode,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a lithium ion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对动力电池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超长寿命等电池性能指标,迫使电池研发从表观层面向更微观层次的电池极片层面拓展,精细的极片的研发和设计迫在眉睫。随着电池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电极的不断增厚,电极结构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设计和表征,才能保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与电子的低阻抗扩散与传输,从而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现有的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还需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将其用于锂离子电池时能够降低电池阻抗,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所述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和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多个负极活性材料层,多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和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多个负极活性材料层,多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其中,与所述负极集流体直接接触的负极活性材料层中粘结剂的含量为2

3重量%,导电剂的含量为1

2重量%,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的各负极活性材料层中所述粘结剂的含量依次递减,所述导电剂的含量依次递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中,如下式(1)定义的t满足0.01<t≤0.5,并且如下式(2)定义的d满足1≤d≤15;t=(α
i
‑1‑
α
i
)f
i
/(f
i
‑1×
α
i
‑1)式(1)d=(β
i
×
S
i
)/[(β
i

β
i
‑1)S
i
‑1]式(2)其中,i为2至n的任意整数,n为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个数;α
i
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第i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粘结剂的重量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重量的比例,单位为%,β
i
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第i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导电剂的重量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重量的比例,单位为%,f
i
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第i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从第i

1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上剥离所需的剥离力,单位为N/m,当i=2时,f
i
‑1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第1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从所述负极集流体剥离所需的剥离力,当i>2时,f
i
‑1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第i

1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从所述第i

2层负极活性材料层上剥离所需的剥离力,单位为N/m,S
i
表示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第i个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电导率,单位为Ω
·
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中,0.2≤t≤0.3,3≤d≤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中,0<α
j

j
≤5,0.2≤f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浩陈凯翔何科峰鲍春晓袁晓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