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海峡通道深水强波强流环境的多功能桥梁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313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适应海峡通道深水强波强流环境的多功能桥梁基础结构,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桥梁基础主体,桥梁基础主体顶面为圆形截面,底面为流线形截面,圆形截面与流线形截面通过椭圆过渡截面平顺连接,靠近流线形截面的上方设有冲刷防护结构,冲刷防护结构自下而上向内收束,桥梁基础主体顶部自上而下依次套接有溃缩结构和消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冲刷防护结构可抑制流场导致的马蹄形旋涡产生,进一步抑制冲刷坑的形成,起到冲刷防护作用;桥梁基础主体自下而上的截面变化,既能减少下部结构的迎水面积,使下层海流绕结构两侧平顺通过,减少水流荷载,又能使上端达到消减波浪荷载的效果。载的效果。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应海峡通道深水强波强流环境的多功能桥梁基础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应海峡通道深水强波强流环境的多功能桥梁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交通网络的渐趋完善,跨海桥梁建设的需求愈来愈多。近年来,我国跨海桥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大形跨越海峡通道桥梁成为桥梁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陆地的桥梁不同,跨海桥梁的基础不可避免地修建在海中,面对复杂的海洋环境,桥梁基础除受到常规的静、动力作用之外,还长期面临波浪、水流、流固耦合振动等水动力作用,自然环境恶劣,荷载作用复杂,结构性能受水动力作用影响大。随着跨海桥梁跨度和荷载不断增加,桥梁深水基础尺寸急剧增大,不仅承受巨大的水动力荷载,还将面临局部冲刷加剧、基础承载力降低的巨大风险,甚至还存在渡河船只意外碰撞桥梁结构的可能性。
[0003]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波浪主要由风产生,对桥梁基础的作用可来自各个方向,海流的方向则相对稳定,这种现象在具有“狭管效应”的海峡通道则更为明显。以琼州海峡为例,受“狭管效应”影响,最大平均流速可超过2.8m/s且流向相对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应海峡通道深水强波强流环境的多功能桥梁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基础主体,所述桥梁基础主体顶面为圆形截面(8),底面为流线形截面(9),所述圆形截面(8)与流线形截面(9)通过椭圆过渡截面(10)平顺连接,靠近所述流线形截面(9)的上方设有冲刷防护结构(7),所述冲刷防护结构(7)自下而上向内收束,所述桥梁基础主体顶部自上而下依次套接有溃缩结构和消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海峡通道深水强波强流环境的多功能桥梁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线形截面(9)与所述椭圆过渡截面(10)的外形均为椭圆形,在桥梁基础主体高度为2/3处逐渐由椭圆截面向圆形截面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海峡通道深水强波强流环境的多功能桥梁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截面(8)的直径为d2,所述流线形截面(9)的长轴为a,短轴为b,所述长轴a为短轴b的2倍,所述圆形截面(8)的直径d2为所述流线形截面(9)短轴b的0.75

0.8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海峡通道深水强波强流环境的多功能桥梁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结构包括溃缩套圈(1),所述溃缩套圈(1)紧套在桥梁基础主体上,所述溃缩套圈(1)上内嵌有若干溃缩锥形筒一(2)及溃缩锥形筒二(3),所述溃缩锥形筒一(2)与所述溃缩锥形筒二(3)交叉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应海峡通道深水强波强流环境的多功能桥梁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套圈(1)的外径为d1,内径为d2,外径d1为内径d2的1.1~1.2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应海峡通道深水强波强流环境的多功能桥梁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锥形筒一(2)与溃缩锥形筒二(3)的外形均为锥台状,所述溃缩锥形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凯胡楷宇王恋舟殷雪霜周聪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