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校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22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零件校形模具,包括下模,下模安装在固定座上,下模开设有排水部;上模,上模安装在顶部压机上,上模开设有溢水部,上模与下模上下对应,上模底端与下模顶端形成零件腔;左模,左模安装在压机左滑块上,左模靠近零件腔的一侧与零件腔相适配;右模,右模安装在压机右滑块上,右模靠近零件腔的一侧与零件腔相适配,右模连通有进水部。利于上模和下模对零件进行挤压,同时利用左模和右模对零件进行密封,使零件的内部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零件两端密封后再通过右模上的进水部向零件内部充入高压液体或高压水,利用高压液体或高压水对零件内部由内向外的压力和上模、下模对零件外表面由外向内的压力的共同作用,对零件进行校形。行校形。行校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件校形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空心构件校形
,特别是涉及一种零件校形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航天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轻量化整体空心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然而,整体空心构件因薄壁异形几何特征复杂的特点,导致其制造难度大,工艺复杂,常常产生严重的加工变形,制造精度难以保证。因此,通常需要安排专门的校形工序。
[0003]工程上一般通过工艺补偿和变形校正两种方法来提高构件的成形精度。工艺补偿是事先在回弹变形的反方向给模具施加补偿量,使得回弹后的工件形状刚好与设计形状吻合。但是,补偿控制法主要用在充分了解材料性能和简单工件的情况,对于新材料如高强度板和铝合金板等或者工件形状改变的时候,补偿的数据需要重新积累,且对于复杂结构件,成形过程中的变形是没有规律的,因此无法通过补偿来对成形形状进行修正,达到提高形状精度的要求。变形校正是指在不去除或添加材料的前提下,通过外部载荷的作用或能量输入,使变形零件或坯料的尺寸形状恢复到设计精度要求的工艺方法。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校形是提高构件成形精度的有效方法。
[0004]按照工作原理及施加载荷的形式不同,传统校正方法主要分为机械校正、加热校正和冷作校正,这些校正方法在对工件校正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引入表面拉应力,严重影响工件服役性能。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零件校形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零件校形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提高零件校形后的精度和零件服役性能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零件校形模具,包括
[0007]下模,所述下模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下模开设有排水部;
[0008]上模,所述上模安装在顶部压机上,所述上模开设有溢水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上下对应,所述上模底端与所述下模顶端形成零件腔;
[0009]左模,所述左模安装在压机左滑块上,所述左模靠近所述零件腔的一侧与所述零件腔相适配;
[0010]右模,所述右模安装在压机右滑块上,所述右模靠近所述零件腔的一侧与所述零件腔相适配,所述右模连通有进水部。
[0011]优选的,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底座,所述下模底座顶端固定连接有下压模底端,所述下压模顶端开设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与所述上模底端形成所述零件腔,所述排水部开设在所述下凹槽上。
[0012]优选的,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底座,所述上模底座底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模顶端,所述上压模底端开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与所述下凹槽形成所述零件腔,所述溢流部开设在所述上凹槽上。
[0013]优选的,所述左模包括左压模,所述左压模远离所述压机左滑块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左冲头,所述左压模远离所述压机左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限位柱,所述左冲头与所述零件腔相适配。
[0014]优选的,所述右模包括右压模,所述右压模远离所述压机右滑块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右冲头,所述右压模远离所述压机右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所述限位柱,所述右冲头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部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排水部包括若干排水孔,若干所述排水孔对称开设在所述下凹槽底部的两端,所述排水孔的底端连通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外界连通。
[0016]优选的,所述溢水部包括两个溢水孔,两个所述溢水孔对称开设在所述上凹槽顶部的两端,所述溢水孔的顶端连通有溢水通道,所述溢水通道与外界连通。
[0017]优选的,所述进水部包括进水杆,所述进水杆一端与所述右冲头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杆另一端开设有低压孔和高压孔,所述进水杆内部开设有中空通道,所述低压孔、所述高压孔通过所述中空通道与所述进水孔连通。
[0018]优选的,所述下模底座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下V形导向部件,所述左压模与所述右压模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上V形导向部件,所述下V形导向部件与所述上V形导向部件相适配。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利于上模和下模对零件的外表面进行挤压,同时利用左模和右模对零件的两端进行密封,使零件的内部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零件两端密封后再通过右模上的进水部向零件内部充入高压液体或高压水,利用高压液体或高压水对零件内部由内向外的压力和上模、下模对零件外表面由外向内的压力的共同作用,对零件进行校形。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另一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部零件腔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右模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压模与上压模合模轴测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下压模与上压模合模另一轴测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下模底座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上模底座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进水杆示意图。
[0031]其中,1、下滑块;2、下模底座;3、下压模;4、下凹槽;5、上滑块;6、上模底座;7、上压模;8、上凹槽;9、左滑块;10、左压模;11、左冲头;12、限位柱;13、右滑块;14、右压模;15、进水杆;16、右冲头;17、进水孔;18、下V形导向部件;19、上V形导向部件;20、低压孔;21、高压
孔;22、排水孔;23、排水通道;24、溢水孔;25、溢水通道;26、第一下容纳槽;27、第一上容纳槽;28、限位块;29、第二下容纳槽;30、第二上容纳槽;31、导向柱;32、T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4]参照图1

9,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零件校形模具,包括
[0035]下模,下模安装在固定座上,下模开设有排水部;
[0036]上模,上模安装在顶部压机上,上模开设有溢水部,上模与下模上下对应,上模底端与下模顶端形成零件腔;
[0037]左模,左模安装在压机左滑块上,左模靠近零件腔的一侧与零件腔相适配;
[0038]右模,右模安装在压机右滑块上,右模靠近零件腔的一侧与零件腔相适配,右模连通有进水部。
[0039]设置的上模和下模对零件的外表面进行挤压,同时利用左模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校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所述下模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下模开设有排水部;上模,所述上模安装在顶部压机上,所述上模开设有溢水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上下对应,所述上模底端与所述下模顶端形成零件腔;左模,所述左模安装在压机左滑块上,所述左模靠近所述零件腔的一侧与所述零件腔相适配;右模,所述右模安装在压机右滑块上,所述右模靠近所述零件腔的一侧与所述零件腔相适配,所述右模连通有进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校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底座(2),所述下模底座(2)顶端固定连接有下压模(3)底端,所述下压模(3)顶端开设有下凹槽(4),所述下凹槽(4)与所述上模底端形成所述零件腔,所述排水部开设在所述下凹槽(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件校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底座(6),所述上模底座(6)底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模(7)顶端,所述上压模(7)底端开设有上凹槽(8),所述上凹槽(8)与所述下凹槽(4)形成所述零件腔,所述溢流部开设在所述上凹槽(8)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零件校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包括左压模(10),所述左压模(10)远离所述压机左滑块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左冲头(11),所述左压模(10)远离所述压机左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限位柱(12),所述左冲头(11)与所述零件腔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零件校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模包括右压模(14),所述右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冠南刘发郭晓琳王胜龙孙磊王清峰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