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518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方法和装置,涉及到鼻饲导管控制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导管推送与导管弯曲不同同步以导致插入困难的问题,包括与导管连通设置的连接组件;推送组件,用于配合连接组件运行时对导管进行推送配合的推送组件设于导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进行弯曲等操作时,带动导管进行相适应的推送移动,控制器和推送组件同步进行,以保证导入深入的稳定和快捷,该方式操作方便,可控制性强。可控制性强。可控制性强。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able steering of pressure conduction at the head end of medical nasal feeding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鼻饲导管控制装置
,具体为一种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鼻饲即鼻饲法,就是在特殊情况下人工把胃管经鼻腔置入食道中,先把食物用磨碎机打糊,用大注射器连接胃管接头下面的大注食口,连接牢固后,手动加压推杆活塞往患者胃中打水和食物,帮助不能自主吞咽的患者提供水和食物,维持体内代谢、体重和营养。胃管规格有粗有细,细管损伤小容易堵管。有聚氨酯或硅胶材质,食道内留置胃管,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即留置胃管可导致食道末端括约肌关闭不严,容易发生食管返流,仅临时或短期用于昏迷或者不能自已吞咽进食的患者,且胃管应固定牢固,防止不慎脱出。
[0003]现有的鼻饲导管插入胃内的过程中,需要一点一点的进行深入,导管端部通过气压等设备进行以便进入体内,但导管弯曲的同时,未设置响应的推进导管的装置,一般通过人工配合弯曲的导管进行推送导管,无法精准的控制速度,容易造成折弯,导致导管进入不顺利,费事费力,造成患者呕吐严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导管稳步插入的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装置,包括与导管连通设置的连接组件;推送组件,用于配合所述连接组件运行时对导管进行推送配合的所述推送组件设于导管上。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呈倾斜分布并与导管连通的扩张连接管和弯曲连接管以及注入连接管,所述扩张连接管用于连接控制扩张和收缩导管的第一控制器,所述弯曲连接管用于连接控制弯曲导管前端的第三控制器,所述注入连接管用于连接控制注入造影剂的第二控制器。
[0006]优选的,所述推送组件包括与导管连接固定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端部固定连接有与导管滑动配合的底托板,所述底托板上方设有与导管滚动配合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接触板与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或第三控制器之间设有带动所述接触板转动的转动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的第一转板,所述第一转板与所述接触板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转板侧方设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外表面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的转动杆,所述第一转板和所述第二转板上均转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上铰接有第一套杆,两个所述第一套杆之间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二转板侧面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转板转动的控制组件,所述转动杆下方设有
切换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或第三控制器时,带动所述控制组件位置变化的翻转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或第三控制器的弹性柱塞连接的齿板,所述齿板上啮合有不完整齿轮,所述不完整齿轮中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外表面通过套圈转动配合有与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或第三控制器连接固定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杆,所述第二套杆上套设有第二套筒,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套筒端部套设有与所述第二转板转动配合的第三套杆,所述第三套杆端部设有所述第三套杆和所述第二转板之间的角度变化,且保证所述第二转板转动的调节组件。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球,所述固定球上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转板侧面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固定连接有于所述通槽配合的限位柱,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固定球抵压配合的限位圈。
[0010]优选的,所述翻转组件包括与所述转动杆连接固定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两端和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相互适应的插接孔,所述转动板中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固定的伸缩杆,所述活动杆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固定板抵压配合的平稳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固定板上还开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二活动槽连通的卡槽,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的转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转杆之间挂接有拉簧。
[0011]优选的,所述导管尖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导管端部设有造影环,且所述导管外表面开设有配合造影环的造影孔。
[0012]一种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扩张,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使所述扩张连接管与第一控制器连接,导管膨胀,第一控制器运动的同时,使导管同步推送进入体内;S2.注入,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使第二控制器与所述注入连接管连接,注入造影剂,同时使导管同步向体内推进;S3.弯曲,当造影剂注入完成后,导管进入人体内弯折区域,通过翻转组件,使调节组件旋转180
°
,使第三控制器与所述弯曲连接管插接配合,从而完成导管的弯曲,配合同步运动,使导管端部插入到体内需要的到达的位置,以便后续的治疗和进食工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进行弯曲等操作时,带动导管进行相适应的推送移动,控制器和推送组件同步进行,以保证导入深入的稳定和快捷,该方式操作方便,可控制性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拆分结构侧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除去连接组件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端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第二转板侧端连接件结构拆分示意图;图8为图5中第二转板另一端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第二转板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5]图中:1

导管;2

连接组件;3

造影孔;4

扩张连接管;5

弯曲连接管;6

注入连接管;7

转杆;8

拉簧;9

造影环;10

推送组件;11

固定板;12

底托板;13

接触板;14

转动组件;15

第一转板;16

第二转板;17

套环;18

转动杆;19

转柱;20

第一套杆;21

第一套筒;22

控制组件;23

齿板;24

不完整齿轮;25

第一连接杆;26

第二连接杆;27

第二套杆;28

第二套筒;29

第三套杆;30

调节组件;31

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导管(1)连通设置的连接组件(2);推送组件(10),用于配合所述连接组件(2)运行时对导管(1)进行推送配合的所述推送组件(10)设于导管(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呈倾斜分布并与导管(1)连通的扩张连接管(4)和弯曲连接管(5)以及注入连接管(6),所述扩张连接管(4)用于连接控制扩张和收缩导管(1)的第一控制器,所述弯曲连接管(5)用于连接控制弯曲导管(1)前端的第三控制器,所述注入连接管(6)用于连接控制注入造影剂的第二控制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组件(10)包括与导管(1)连接固定的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端部固定连接有与导管(1)滑动配合的底托板(12),所述底托板(12)上方设有与导管(1)滚动配合的接触板(13),所述接触板(13)与所述固定板(11)转动连接,所述接触板(13)与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或第三控制器之间设有带动所述接触板(13)转动的转动组件(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14)包括与所述固定板(11)转动连接的第一转板(15),所述第一转板(15)与所述接触板(13)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转板(15)侧方设有第二转板(16),所述第二转板(16)外表面套设有套环(17),所述套环(17)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固定板(11)转动连接的转动杆(18),所述第一转板(15)和所述第二转板(16)上均转动连接有转柱(19),所述转柱(19)上铰接有第一套杆(20),两个所述第一套杆(20)之间套设有第一套筒(21),所述第二转板(16)侧面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转板(16)转动的控制组件(22),所述转动杆(18)下方设有切换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或第三控制器时,带动所述控制组件(22)位置变化的翻转组件(3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用鼻饲导管头端压力传导可控转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22)包括与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或第三控制器的弹性柱塞连接的齿板(23),所述齿板(23)上啮合有不完整齿轮(24),所述不完整齿轮(24)中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5),所述第一连接杆(25)外表面通过套圈转动配合有与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或第三控制器连接固定的第二连接杆(26),所述第一连接杆(25)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杆(27),所述第二套杆(27)上套设有第二套筒(28),其中一个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加凤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澳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