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管廊建设中用于基础承载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11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廊领域,具体是一种绿色管廊建设中用于基础承载的结构。包括若干个串联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两个水平平行设置的主梁,两所述主梁之间平行设置有若干横梁,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梁承台,所述主梁承台的底端设置有竖直的预制桩。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多个承载单元组成,每个承载单元包括两个水平平行设置的主梁,两所述主梁之间平行设置有若干横梁,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梁承台,所述主梁承台的底端设置有竖直的预制桩,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简单,可以快速完成安装,可以为管廊结构提供可靠支撑,克服了传统管廊抗不均匀沉降能力差的问题。差的问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管廊建设中用于基础承载的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廊领域,具体是一种绿色管廊建设中用于基础承载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各化工园区正在大力兴建公共管廊,管廊风险正受到公众高度的重视。管廊上管道分布密集,受力情况复杂,且大部分管道负责运输高危或中危介质,一旦发生管道失效,不仅会影响园区正常运行,还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甚至造成多米诺效应,对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由于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存在整体性、刚度、抗浮抗震性能较差的缺陷,在沿海城市等淤泥质地区应用受到限制。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先对软质基础进行处理,如设置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将淤泥质软土进行硬化,然后进行基坑开挖,再进行综合管廊的浇筑或者拼装施工。这种方法施工时间长、材料耗费多、成本高,而且即使淤泥质地基进行了软基处理,当长期不均匀沉降过大时,也会给现浇及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运行带来种种隐患。因此,亟需一种可快速高效安装,并且精度高的化工管廊基础承载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管廊建设中用于基础承载的结构,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绿色管廊建设中用于基础承载的结构,包括若干个串联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两个水平平行设置的主梁,两所述主梁之间平行设置有若干横梁,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梁承台,所述主梁承台的底端设置有竖直的预制桩。
[0005]进一步的,相邻承载单元同一侧的主梁通过共同连接一个主梁承台进行串联,相邻承载单元同一侧的主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桩位于所述主梁承台底端的中心位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主梁承台的底端中心设置有预制孔,所述主梁承台的顶端中心设置有第一预留钢筋,所述预制桩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预留钢筋,所述预制桩顶端的第二预留钢筋插设于主梁承台底端的预制孔中并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所述主梁承台顶端的第一预留钢筋与管廊上部框体结构的主柱上的预制孔配合并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本专利技术由多个承载单元组成,每个承载单元包括两个水平平行设置的主梁,两所述主梁之间平行设置有若干横梁,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梁承台,所述主梁承台的底端设置有竖直的预制桩,本专利技术施工简单,可以快速完成安装,克服了传统管廊抗不均匀沉降能力差的问题;预制桩、主梁承台以及管廊上部框体主柱的连接部分进行一体浇筑,可有效避免钢结构的直接暴露在外,降低了其被雨水腐蚀的风险,最大化实现管廊的免维护功能;本专利技术采用单元式施工建设,可实现长距离管廊结构的可复制式延续建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梁、横梁以及主梁承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预制桩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示意图。
[0013]1‑
主梁、2

横梁、3

主梁承台、4

第一预留钢筋、5

预制孔、 6

预制桩、7

第二预留钢筋、8

主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参照图1

3,一种绿色管廊建设中用于基础承载的结构,包括若干个串联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两个水平平行设置的主梁1,两所述主梁1之间平行设置有若干横梁2,所述主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梁承台3,所述主梁承台3 的底端设置有竖直的预制桩6。
[0016]本实施例中,相邻承载单元同一侧的主梁1通过共同连接一个主梁承台3进行串联,相邻承载单元同一侧的主梁1 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实现长距离管廊结构的可复制式延续建设。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桩6位于所述主梁承台3底端的中心位置,以保证主梁1传递给预制桩6的压力位于预制桩 6的中心以减小因压力偏心对预制桩6所产生的弯矩。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承台3的底端中心设置有预制孔 5,所述主梁承台3的顶端中心设置有第一预留钢筋4,所述预制桩6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预留钢筋7,所述预制桩6顶端的第二预留钢筋7插设于主梁承台3底端的预制孔5中并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所述主梁承台3顶端的第一预留钢筋4 与管廊上部框体结构的主柱8上的预制孔配合并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预制孔5的作用主要是提前确定连接位置,实现定位作用,预制桩6顶端以及主梁承台3顶端预留钢筋的设置可以便于将预制桩6、主梁承台3以及管廊上部框体结构的主柱8进行可靠连接并进行一体浇筑,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和牢固性,同时避免了钢结构的直接暴露在外,降低了其被雨水腐蚀的风险,最大化实现管廊的免维护功能。
[0019]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管廊建设中用于基础承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串联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两个水平平行设置的主梁,两所述主梁之间平行设置有若干横梁,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梁承台,所述主梁承台的底端设置有竖直的预制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管廊建设中用于基础承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承载单元同一侧的主梁通过共同连接一个主梁承台进行串联,相邻承载单元同一侧的主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管廊建设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亚杨泽慧单奕彬吕伟其吴增文周国权李勰朱翔韩学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安捷化工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