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管纱线头捕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07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管纱线头捕获设备,包括底座、步进电机、转盘、管纱,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转盘连接步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盘上枢接有若干个绕其中心等角度分布的锭杆,所述锭杆上用于插管纱,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工位,两个工位上分别设置有与管纱相对应的打松机构和线头捕获机构。首先打松机构的刮板伸至管纱的表面做上下运动,结合管纱旋转运动将管纱上的线头理松,然后该管纱在转盘的带动下移动至折叠罩下方,接着折叠罩下行罩在管纱外利用抽气泵抽取折叠罩内的空气,使折叠罩内部形成负压,将线头吸至气孔内,最后利用线头夹紧机构将线头夹紧,防止抽气结束后线头下落后又沾在管纱表面,捕获的线头便于后续操作。操作。操作。

An intelligent tube yarn end cap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管纱线头捕获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纺织
,具体为一种智能管纱线头捕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纺织行业作为主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之一,具有较高的人工成本,特别是作为纺织行业重要环节的络筒工序。
[0003]现有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中,因为管纱在运输、存储、挤压过程中,线头容易散乱缠绕打结,进而使得吸头拽头工位吸线头时,经常会出现线头不能够正常吸出的情况,即使能够吸出也无法准确的将线头捕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管纱线头捕获设备,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管纱线头捕获设备,包括底座、步进电机、转盘、管纱,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转盘连接步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盘上枢接有若干个绕其中心等角度分布的锭杆,所述锭杆上用于插管纱,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工位,两个工位上分别设置有与管纱相对应的打松机构和线头捕获机构,所述打松机构用于将管纱上的线打松,所述线头捕获机构包括支架二、折叠罩、抽气泵、电动推杆,所述支架二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折叠罩的顶部固定在支架二上,所述折叠罩底部的两端设置有升降块,所述电动推杆竖向设置在支架二上,且输出端与升降块相连,两个所述升降块上竖向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竖向穿过支架二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抽气泵设置在支架二上且与折叠罩内腔的顶部连通,所述折叠罩内腔的顶部设置有可将线头夹持的线头夹紧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线头夹紧机构包括驱动轮、固定盘、六个叶板、齿轮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轮枢接在折叠罩内腔的顶部,所述驱动轮的中心处为气孔,所述抽气泵的抽气端与气孔连通,固定盘位于驱动轮的下方且外环固定在折叠罩上,所述驱动轮上开设有六边形导轨,所述固定盘上开设有六个绕其中心等角度分布的导向槽,导向槽由内往外倾斜设置,六个叶板的一面通过滑块滑动适配在六边形导轨的六个导轨上,另一面通过导向柱滑动适配在导向槽上,当导向柱位于导向槽的内端时,六个叶板呈完全闭合状,当导向柱位于导向槽的外端时,六个叶板呈打开状态且内环与气孔贯通,所述齿轮枢接在折叠罩的顶部且与驱动轮啮合,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架二上且与齿轮相连。
[0009]优选的,所述叶板的内端为三角部,所述三角部的尖端角度为60
°

[0010]优选的,所述打松机构包括支架一、升降组件、气缸一、固定块、刮板、导向杆、弹簧一,所述支架一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支架一上,且能够带动气缸一竖向升
降,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气缸一的输出端上,所述固定块上横向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横向设置在刮板上且与导向孔滑动适配,所述导向杆上位于固定块与刮板之间套有弹簧一,所述刮板与管纱的外表相对应,所述刮板上设置有用于松线的松线组件。
[0011]优选的,所述松线组件包括圆球、振动器、工型顶块以及弹簧二,所述刮板与管纱对应的一面为半圆凹槽,所述半圆凹槽的中心处开设有用于容置圆球的球槽,所述圆球有部分位于球槽外,所述刮板内横向开设有与球槽贯通的伸缩槽,所述工型顶块的一端位于伸缩槽内且与圆球相对应,另一端位于伸缩槽外且与振动器相抵触,所述弹簧二套在工型顶块的中段且位于伸缩槽内。
[0012]优选的,所述刮板上开设有若干与管纱相对应的出气孔,所述刮板上设置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的进气端连接蒸汽源,所述微型气泵的出气端通过导管与出气孔相连。
[0013]优选的,所述支架一上设置有用于压紧管纱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能够驱动管纱转动。
[0014]优选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支撑板、气缸二、压盘、旋转电机,所述气缸二竖向设置在支架一上,且能够带动支撑板升降,所述压盘枢接在支撑板的底部且与管纱上下对应,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支撑板上且与压盘相连。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管纱线头捕获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智能管纱线头捕获设备,首先打松机构的刮板伸至管纱的表面做上下运动,结合管纱旋转运动将管纱上的线头理松,然后该管纱在转盘的带动下移动至折叠罩下方,接着折叠罩下行罩在管纱外利用抽气泵抽取折叠罩内的空气,使折叠罩内部形成负压,将线头吸至气孔内,最后利用线头夹紧机构将线头夹紧,防止抽气结束后线头下落后又沾在管纱表面,捕获的线头便于后续操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线头捕获机构外部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打松机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刮板剖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罩内部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叶板与驱动轮连接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叶板打开示意图。
[0024]图中:1底座、2步进电机、3转盘、4锭杆、5打松机构、51支架一、52升降组件、53气缸一、54固定块、55刮板、56导向杆、57导向孔、58弹簧一、6松线组件、61圆球、62球槽、63振动器、64工型顶块、65弹簧二、66微型气泵、67出气孔、68导管、7压紧机构、71支撑板、72气缸二、73压盘、74旋转电机、8线头捕获机构、81支架二、82折叠罩、83抽气泵、84升降块、85滑杆、86电动推杆、9线头夹紧机构、91驱动轮、92固定盘、93气孔、94叶板、95六边形导轨、96导向槽、97导向柱、98齿轮、99驱动电机、941三角部、10管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管纱线头捕获设备,如图1

6所示,包括底座1、步进电
机2、转盘3、管纱10。
[0026]如图1所示,步进电机2设置在底座1上,转盘3连接步进电机2的输出端。转盘3上枢接有若干个绕其中心等角度分布的锭杆4,本实施例中锭杆4的数量为两个,步进电机2每次带动转盘3步进式转动180度。
[0027]锭杆4上用于插管纱10,锭杆4的底部具有托住管纱10的圆盘,使管纱10底部作用在圆盘上,当锭杆4转动时能够带动管纱10同步转动。
[0028]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工位,两个工位上分别设置有与管纱10相对应的打松机构5和线头捕获机构8。
[0029]如图1所示,其中打松机构5用于将管纱10上的线打松,打松机构5包括支架一51、升降组件52、气缸一53、固定块54、刮板55、导向杆56、弹簧一58,支架一51设置在底座1上,升降组件52设置在支架一51上,且能够带动气缸一53竖向升降,升降组件52为丝杠滑轨组件,为现有的市售产品,具体不再赘述。
[0030]固定块54设置在气缸一53的输出端上,气缸一53用于带动固定块54朝着管纱10方向横向移动。固定块54上横向开设有导向孔57,导向杆56横向设置在刮板55上且与导向孔57滑动适配,导向杆56上位于固定块54与刮板55之间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管纱线头捕获设备,包括底座(1)、步进电机(2)、转盘(3)、管纱(10),所述步进电机(2)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转盘(3)连接步进电机(2)的输出端,所述转盘(3)上枢接有若干个绕其中心等角度分布的锭杆(4),所述锭杆(4)上用于插管纱(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工位,两个工位上分别设置有与管纱(10)相对应的打松机构(5)和线头捕获机构(8),所述打松机构(5)用于将管纱(10)上的线打松,所述线头捕获机构(8)包括支架二(81)、折叠罩(82)、抽气泵(83)、电动推杆(86),所述支架二(81)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折叠罩(82)的顶部固定在支架二(81)上,所述折叠罩(82)底部的两端设置有升降块(84),所述电动推杆(86)竖向设置在支架二(81)上,且输出端与升降块(84)相连,两个所述升降块(84)上竖向设置有滑杆(85),所述滑杆(85)竖向穿过支架二(81)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抽气泵(83)设置在支架二(81)上且与折叠罩(82)内腔的顶部连通,所述折叠罩(82)内腔的顶部设置有可将线头夹持的线头夹紧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管纱线头捕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头夹紧机构(9)包括驱动轮(91)、固定盘(92)、六个叶板(94)、齿轮(98)以及驱动电机(99),所述驱动轮(91)枢接在折叠罩(82)内腔的顶部,所述驱动轮(91)的中心处为气孔(93),所述抽气泵(83)的抽气端与气孔(93)连通,固定盘(92)位于驱动轮(91)的下方且外环固定在折叠罩(82)上,所述驱动轮(91)上开设有六边形导轨(95),所述固定盘(92)上开设有六个绕其中心等角度分布的导向槽(96),导向槽(96)由内往外倾斜设置,六个叶板(94)的一面通过滑块滑动适配在六边形导轨(95)的六个导轨上,另一面通过导向柱(97)滑动适配在导向槽(96)上,当导向柱(97)位于导向槽(96)的内端时,六个叶板(94)呈完全闭合状,当导向柱(97)位于导向槽(96)的外端时,六个叶板(94)呈打开状态且内环与气孔(93)贯通,所述齿轮(98)枢接在折叠罩(82)的顶部且与驱动轮(91)啮合,所述驱动电机(99)设置在支架二(81)上且与齿轮(98)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管纱线头捕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板(94)的内端为三角部(941),所述三角部(9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宁胡旭东戚栋明屠佳佳徐开心向忠钱淼袁嫣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