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3504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负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的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该材料以碳基材料作为基体,在表面负载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所述层状双金属氧化物为NiFe2O4尖晶石材料和具有阳离子空位的NiFe2O4尖晶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电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能够降低液流电池中的电化学极化,提高电池的工作电流密度;同时提高电池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寿命,提高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和可逆性,减小了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液流电池的循环性能和能量效率。且其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得,具有商业化推广应用价值。广应用价值。广应用价值。

Layered bimetallic oxide cathode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负极材料。

技术介绍

[0002]在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研究界都广泛致力于开发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及其储存和转换技术。在各种新兴的能源储存技术中,大规模储能是可再生能源充分开发利用的必要技术支撑,并且能够有效解决电力电量平衡、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的问题。全钒液流电池作为大规模储能系统的一种,其具有安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电解液可循环使用的优势。
[0003]全钒液流电池中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转换主要是通过电解液中钒物种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其电极反应方程式如下:
[0004]正极:
[0005]负极:
[0006]总反应:
[0007]电极材料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其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了全钒液流电池的寿命及效率。传统的液流电池用电极材料活性差,电阻高等因素限制了液流电池技术的发展。碳毡和碳布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导电性的多孔材料,可以给活性物质提供可观的反应位点,减小电化学极化。然而,人们的研究重点普遍在于怎样提升碳毡和碳布的活性,因此,研究者们通常将具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引入全钒液流电池中能够进一步改善电池性能。
[0008]公开号为CN108461758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负极电极,包括碳素电极基体及负载于所述碳素电极基体表面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括至少一种金属

乙二胺四乙酸配合物,所述金属为铜、镍、铁、钴、钒、锡、铋、钨和钼中的一种或多种。该专利通过引入金属

乙二胺四乙酸配合物来提高其催化活性,使得全钒液流电池电化学活性高、动力学可逆性好、稳定性高。
[0009]公开号为CN106410218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制备含Sn电催化剂的钒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以碳素基体材料作为工作电极,在含Sn离子的沉积液中进行直流电化学沉积,得到含Sn电催化剂的钒电池负极材料。该专利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在碳素基体表面修饰含Sn的电催化剂,使电极具有高的电化学活性,降低电化学极化,提高电池的电压效率和能量效率。
[0010]综上,上述方法是将金属或金属配合物附着在碳基电极表面来改善其性能,具有实现过程复杂耗时、环境不友好及不易大规模化生产等诸多缺点,限制了具有高能量效率以及高功率密度的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以上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的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0012]本专利技术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以碳基材料作为基体,在表面负载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所述层状双金属氧化物为NiFe2O4尖晶石材料和具有阳离子空位的NiFe2O4尖晶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碳基材料为碳毡、碳布和石墨毡中的至少一种。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层状双金属氧化物的负载量为0.1~5wt%。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层状双金属氧化物的负载量为0.2~3wt%。
[001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a、制备层状双金属氧化物:采用a1步骤制备NiFe2O4尖晶石材料或者采用a2步骤制备具有阳离子空位的NiFe2O4尖晶石材料;
[0018]所述a1步骤为:将Ni源、Fe源、尿素与水混合,110~130℃反应10~14h,然后冷却,取沉淀,洗涤,干燥,再升温至450~650℃下煅烧3~5h,得到NiFe2O4尖晶石材料,即Ni

Fe LDO;
[0019]所述a2步骤为:将Ni源、Zn源、Fe源、尿素与水混合,110~130℃反应10~14h,然后冷却,取沉淀,洗涤,干燥,再升温至450~650℃下煅烧3~5h,得到Ni

Zn

Fe LDO,将得到的Ni

Zn

Fe LDO在室温下用浓度为1.5~2.5M NaOH溶液刻蚀1.5~2.5h,洗涤,干燥,得到具有阳离子空位的NiFe2O4尖晶石材料,即Ni

Fe LDO

V
Ni

[0020]b、将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导电剂、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浆料,将混合浆料涂布在碳基材料上,干燥,即得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Ni源为乙酸镍,硝酸镍或氯化镍,所述Fe源为乙酸铁,硝酸铁或氯化铁,所述Zn源为乙酸锌,硝酸锌或氯化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Ni源为氯化镍,所述Fe源为氯化铁,所述Zn源为氯化锌。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a1步骤中,Ni源、Fe源、尿素的摩尔比为1:1.8~2.2:13~17;a2步骤中,Ni源、Zn源、Fe源、尿素的摩尔比为0.8~0.95:0.05~0.1:1.8~2.2:13~17。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a1步骤中,Ni源、Fe源、尿素的摩尔比为1:2:15;a2步骤中,Ni源、Zn源、Fe源、尿素的摩尔比为0.9:0.1:2:15。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a1步骤中,120℃反应12h,550℃下煅烧4h;a2步骤中,120℃反应12h,550℃下煅烧4h,用2M的NaOH溶液刻蚀2h。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b步骤中,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导电剂、粘结剂的重量比为7~9:0.5~1.5:0.5~1.5;优选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导电剂、粘结剂的重量比为8:1:1。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应用。
[0026]本专利技术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可以作为负极,用于全钒液流电池中。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1)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电极材料,由于碳素材料表面负载了纳米尖晶石电催化剂,通
过选择性刻蚀的方法制备了含有阳离子空位的尖晶石,具有阳离子空位的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能够降低液流电池中的电化学极化,提高电池的工作电流密度;同时提高电池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寿命。
[0029](2)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电极材料,由于碳素材料表面负载了纳米尖晶石电催化剂,极大地提高了V
2+
/V
3+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和可逆性,减小了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液流电池的循环性能和能量效率。
[0030](3)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所用到的材料廉价易得,并且不含价格十分昂贵的贵金属,具有商业化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以碳基材料作为基体,在表面负载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所述层状双金属氧化物为NiFe2O4尖晶石材料和具有阳离子空位的NiFe2O4尖晶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基材料为碳毡、碳布和石墨毡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层状双金属氧化物的负载量为0.1~5wt%,优选层状双金属氧化物的负载量为0.2~3wt%。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层状双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层状双金属氧化物:采用a1步骤制备NiFe2O4尖晶石材料或者采用a2步骤制备具有阳离子空位的NiFe2O4尖晶石材料;所述a1步骤为:将Ni源、Fe源、尿素与水混合,110~130℃反应10~14h,然后冷却,取沉淀,洗涤,干燥,再升温至450~650℃下煅烧3~5h,得到NiFe2O4尖晶石材料;所述a2步骤为:将Ni源、Zn源、Fe源、尿素与水混合,110~130℃反应10~14h,然后冷却,取沉淀,洗涤,干燥,再升温至450~650℃下煅烧3~5h,得到Ni

Zn

Fe LDO,将得到的Ni

Zn

Fe LDO在室温下用浓度为1.5~2.5M NaOH溶液刻蚀1.5~2.5h,洗涤,干燥,得到具有阳离子空位的NiFe2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朝著任龙飞杜大越严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