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啤酒大麦的滴灌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4791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啤酒大麦的滴灌栽培方法,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啤酒大麦规模化种植,采用滴灌模式对啤酒大麦灌水时间、灌溉适宜水量和灌水频率进行调节,有效控制全年灌水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满足严重缺水地区啤酒大麦种植过程中的需水要求,还能够提高啤酒大麦的产量,减少倒伏。减少倒伏。

A drip irrigation cultivation method of beer bar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啤酒大麦的滴灌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啤酒大麦的滴灌栽培方法,涉及作物栽培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啤酒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啤酒产业主体原料的啤酒大麦已由粮食作物中的“小杂粮”发展成重要的醜造工业原料,这给我国啤酒大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在我国大部分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生产都受当地干旱气候特征以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制约,如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啤酒大麦产区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当地的干旱气候特征以及水资源严重短缺现象成为制约这些干旱区农作物生产的关键因素。另外,由于甘肃河西走廊种植啤酒大麦生态环境不同,对啤酒大麦灌水时期不可能有统一要求,但就一个具体的生态地区来说,随着气象、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而在灌水时期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于这种既固定又不固定的环境因素以及针对干旱地区缺水严重的问题,研发新的节水农业技术,对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啤酒大麦的滴灌栽培,采用滴灌模式对啤酒大麦灌水时间、灌溉适宜水量和灌水频率进行调节,有效控制全年灌水量,解决干旱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啤酒大麦的滴灌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后滴灌出苗水,再于三叶期或三叶一心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蜡熟期依次灌水15~25m3/亩/次。
[000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滴灌带间距为43~52cm。
[000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出苗水为25~35m3/亩。
[0008]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在播种后及时浇出苗水,并于三叶期或三叶一心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蜡熟期各时期依次灌水,每时期浇水控制在15~25m3,有效降低全年灌水量,使全年灌水量控制在100~160m3/亩。本专利技术依据滴灌模式较普通灌水增产3.7~19%。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啤酒大麦的滴灌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后滴灌出苗水,再于三叶期或三叶一心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蜡熟期依次灌水15~25m3/亩/次。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三叶期或三叶一心期灌水量为18~20m3/亩,可以保证啤酒大麦分蘖,促进啤酒大麦分蘖和植株生长发育,达到迅速覆盖地表,尽量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为后期生长提供必要水分;优选地,所述拔节期灌水量为18~20m3/亩,可以提高分
蘖成穗数,增加穗粒数;优选地,所述孕穗期灌水量为20~25m3/亩,可以满足孕穗至抽穗阶段需水量高的需求;优选地,所述灌浆期灌水量为18~20m3/亩;优选地,所述蜡熟期灌水量为18~20m3/亩。本专利技术采用滴灌技术,在啤酒大麦的重要生长时期进行灌溉,根据墒情和降雨调整灌水量,并选择晴天无风灌水,可有效防止啤酒大麦倒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无需浇秋/冬水,保证啤酒大麦生长发育期需水量,实现降低灌水量的目的。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滴灌带间距为43~52cm。优选地,所述滴灌带间距为45~50cm。滴灌带间距太宽,无法完成一次性浇灌,增大灌水量和灌水难度;太密则增加成本。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调整合理的滴灌带宽度,在低灌水量的前提下保证灌水均匀,易渗透,同时满足啤酒大麦的需水量,达到节水目的。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出苗水为25~35m3/亩。优选地,所述出苗水为28~30m3/亩。本专利技术中在播种后及时灌溉出苗水保证土壤湿润的同时可有效促进幼苗生长,并避免造成水肥流失以及田间积水等问题。
[001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实施例1
[0015]试验地点: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啤酒大麦试验示范点;试验材料:甘啤8号;试验时间:2020年4月5号。
[0016]一种啤酒大麦的滴灌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铺设滴灌带间距为43cm,于播种后滴灌出苗水30m3/亩,再于三叶期或三叶一心期灌水15m3/亩、拔节期灌水15m3/亩、孕穗期20m3/亩、灌浆期15m3/亩、蜡熟期15m3/亩。栽培管理包括如下步骤:前作物收获后深翻、整地,施基肥后于3月中旬条播,播种量为25kg/亩;浇出苗水后追施少量氮肥,期间除草防虫,于蜡熟末期人工收获。
[0017]实施例2
[0018]一种啤酒大麦的滴灌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铺设滴灌带间距为52cm,于播种后滴灌出苗水35m3/亩,再于三叶期或三叶一心期灌水20m3/亩、拔节期灌水20m3/亩、孕穗期25m3/亩、灌浆期20m3/亩、蜡熟期20m3/亩。采用实施例1中的栽培管理模式。
[0019]实施例3
[0020]一种啤酒大麦的滴灌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铺设滴灌带间距为45cm,于播种后滴灌出苗水25m3/亩,再于三叶期或三叶一心期灌水18m3/亩、拔节期灌水18m3/亩、孕穗期22m3/亩、灌浆期18m3/亩、蜡熟期18m3/亩。采用实施例1中的栽培管理模式。
[0021]对比例1
[0022]普通大水漫灌,在秋冬进行浇水120m3/亩,三叶一新期灌水80m3/亩,抽穗期灌水80m3/亩,采用实施例1中的栽培管理模式。
[0023]对比例2
[0024]在秋冬进行浇水100m3/亩,再于三叶期或三叶一心期、孕穗期、灌浆期灌水80m3/亩/次,采用实施例1中的栽培管理模式。
[0025]对比例3
[0026]在秋冬进行浇水120m3/亩,再于三叶期或三叶一心期灌水100m3/亩,采用实施例1中的栽培管理模式。
[0027]表1灌水量对啤酒大麦产量的影响
[0028][0029][0030]根据表1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3的全年灌水量相较对比例1~3减少80~230m3/亩,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滴灌模式相比对比例3啤酒大麦的产量提高19%。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啤酒大麦的滴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后滴灌出苗水,再于三叶期或三叶一心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蜡熟期依次灌水15~25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奇军陈建平赵锋张华瑜柳小宁潘永东张廷龙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