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4063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涉及水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包括人工水池,所述人工水池的内壁安装有箱体。该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通过箱体、圆筒、圆杆、扇叶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撞击杆、条形块、凸型滑块、滤网和热泵的设置,使该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具备了对不同高度水位的水资源的分级利用的效果,对于较低水位的水通过热泵抽取,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用于水暖,将较高的水用于灌溉,且在抽水时能避免水中的沙石被热泵抽取,避免损坏热泵,达到了便于水资源的分级利用的目的。源的分级利用的目的。源的分级利用的目的。

Cascad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low-carbon energy extra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资源利用
,具体为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供暖季多在三个月以上,然而农村受到位置偏远、居住分散、经济欠发达、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等多种因素限制,无法实现集中供暖,传统取暖方式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燃烧散煤、散柴等为主。分散式供暖方式存在许多弊端,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较低水位的水的温度高于较高水位的水的温度。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中的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环保性能差,且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差,现专利技术一种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包括人工水池,所述人工水池的内壁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顶壁安装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内部设置有可转动的圆杆,所述圆杆的外表面安装有扇叶轮,所述圆杆的端部安装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圆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撞击杆,所述箱体的一侧面安装有条形块,所述条形块的后面开设有凸型滑槽,所述凸型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凸型滑块,所述箱体的一侧面安装有滤网,所述人工水池的一侧面安装有空腔箱,所述空腔箱的内部安装有热泵,所述热泵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循环管和进水管,所述人工水池的内部贯穿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的内部安装有挡块,所述灌溉管的端部开设有十字槽,所述十字槽的内部设置有十字杆,所述灌溉管的内部密封抵接有活塞块。
[0008]可选的,所述凸型滑块可沿凸型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凸型滑块安装在撞击杆的后面,所述扇叶轮位于圆筒的内部,所述活塞块安装在十字杆的端部。
[0009]可选的,所述循环管远离热泵的一端安装在圆筒的外表面,所述圆筒的外表面安装有排液管,所述热泵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进水管和撞击杆的位置均与与滤网的位置相对应,且撞击杆的位置位于箱体的内部。
[0011]可选的,所述进水管和循环管分别贯穿于人工水池、空腔箱和箱体,所述灌溉管的最高位置高于进水管的位置。
[0012]可选的,所述灌溉管的内部安装有阀门,所述灌溉管的外表面安装有出水管,所述
活塞块与挡块抵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通过箱体、圆筒、圆杆、扇叶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撞击杆、条形块、凸型滑块、滤网和热泵的设置,使该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具备了对不同高度水位的水资源的分级利用的效果,对于较低水位的水通过热泵抽取,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用于水暖,将较高的水用于灌溉,且在抽水时能避免水中的沙石被热泵抽取,避免损坏热泵,达到了便于水资源的分级利用的目的。
[0016]2、该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通过灌溉管、挡块、十字杆、活塞块、阀门和出水管的设置,使该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具备了方便用于灌溉的效果,通过虹吸的原理方便将人工水池内的水抽出,用于灌溉,达到了提高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图5中C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人工水池;2、箱体;3、圆筒;4、圆杆;5、扇叶轮;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撞击杆;9、条形块;10、凸型滑块;11、滤网; 12、空腔箱;13、热泵;14、循环管;15、进水管;16、灌溉管;17、挡块; 18、十字杆;19、活塞块;20、排液管;21、阀门;2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包括人工水池1,人工水池1的内壁安装有箱体2,通过箱体2、圆筒3、圆杆4、扇叶轮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撞击杆8、条形块9、凸型滑块10、滤网11和热泵13的设置,使该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具备了对不同高度水位的水资源的分级利用的效果,对于较低水位的水通过热泵13抽取,采用热泵13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用于水暖,将较高的水用于灌溉,且在抽水时能避免水中的沙石被热泵13抽取,避免损坏热泵13,达到了便于水资源的分级利用的目的,箱体2的内顶壁安装有圆筒3,圆筒3的内部设置有可转动的圆杆4,圆杆4 的外表面安装有扇叶轮5,圆杆4的端部安装有第一连杆6,第一连杆6远离圆杆4的另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7,第二连杆7远离第一连杆6 的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撞击杆8,箱体2的一侧面安装有条形块9,条形块9的后面开设有凸型滑槽,凸型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凸型滑块10,凸型滑块 10可沿凸型滑槽的长度方向滑
动,凸型滑块10安装在撞击杆8的后面,扇叶轮5位于圆筒3的内部,活塞块19安装在十字杆18的端部,箱体2的一侧面安装有滤网11,人工水池1的一侧面安装有空腔箱12,空腔箱12的内部安装有热泵13,热泵1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循环管14和进水管15,循环管14 远离热泵13的一端安装在圆筒3的外表面,圆筒3的外表面安装有排液管20,热泵13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进水管15和撞击杆8的位置均与与滤网11的位置相对应,且撞击杆8的位置位于箱体2的内部,进水管15和循环管14分别贯穿于人工水池1、空腔箱12和箱体2,灌溉管16的最高位置高于进水管15的位置,人工水池1的内部贯穿有灌溉管16,通过灌溉管 16、挡块17、十字杆18、活塞块19、阀门21和出水管22的设置,使该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具备了方便用于灌溉的效果,通过虹吸的原理方便将人工水池1内的水抽出,用于灌溉,达到了提高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的目的,灌溉管16的内部安装有阀门21,灌溉管16的外表面安装有出水管22,活塞块19与挡块17抵接,灌溉管16的内部安装有挡块17,灌溉管16的端部开设有十字槽,十字槽的内部设置有十字杆18,灌溉管16的内部密封抵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系统,包括人工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水池(1)的内壁安装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内顶壁安装有圆筒(3),所述圆筒(3)的内部设置有可转动的圆杆(4),所述圆杆(4)的外表面安装有扇叶轮(5),所述圆杆(4)的端部安装有第一连杆(6),所述第一连杆(6)远离圆杆(4)的另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7),所述第二连杆(7)远离第一连杆(6)的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撞击杆(8),所述箱体(2)的一侧面安装有条形块(9),所述条形块(9)的后面开设有凸型滑槽,所述凸型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凸型滑块(10),所述箱体(2)的一侧面安装有滤网(11),所述人工水池(1)的一侧面安装有空腔箱(12),所述空腔箱(12)的内部安装有热泵(13),所述热泵(1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循环管(14)和进水管(15),所述人工水池(1)的内部贯穿有灌溉管(16),所述灌溉管(16)的内部安装有挡块(17),所述灌溉管(16)的端部开设有十字槽,所述十字槽的内部设置有十字杆(18),所述灌溉管(16)的内部密封抵接有活塞块(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资源梯级利用及低碳取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昱周娟杨凌文王留杰张玉东付瑜徐彦平孙业蒙叶照志杨倩杨雨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碧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