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内生真菌M-B927在提高水稻谷粒产量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565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内生真菌M

Application of endophytic fungus m-b927 in improving rice grain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p.M

B927与水稻共培养对水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种苗素质,表现为植株叶绿素含量、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等方面显著提高。
[0011]所述应用包括: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与水稻种子共培养,使其定殖于水稻幼苗根部组织中。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在提高水稻谷粒产量中的应用。
[0013]本专利技术研究发现,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定殖于水稻根部组织后,对水稻谷粒增产效果显著,实际增产达到5.72%。
[0014]所述应用包括: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与水稻共培养,使其定殖于水稻根部组织中。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应用包括:将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制备成种衣剂,再与水稻种子混合,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制得包衣种子,然后将包衣种子通过直播的方式播种于大田,培育至收获;
[0016]或者,将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制备成固体菌肥,再混合到育苗基质中制得混合基质,水稻种子萌发后播种于混合基质中育苗,然后水稻秧苗移栽至大田,培育至收获。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水稻种苗素质和谷粒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8](1)将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503的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接种至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获得M

B927菌丝,再与壳聚糖溶液混匀后制得种衣剂;
[0019](2)将种衣剂与水稻种子混合,制得包衣种子,然后将包衣种子通过直播的方式播种于大田,培育至收获;
[0020]或者,
[0021]a、将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503的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接种至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发酵液,再将发酵液接种于无菌大麦粒上,黑暗培养至菌丝生长布满麦粒,制得M

B927固体菌肥;
[0022]b、将M

B927固体菌肥混合到育苗基质中制得混合基质,水稻种子萌发后播种于混合基质中育苗,然后水稻秧苗移栽至大田,培育至收获;
[0023]所述液体发酵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每250mL含0.4%豆饼粉、1%玉米粉、0.05%硫酸镁、0.1%磷酸氢二钾。
[0024]进一步的,步骤(1)或步骤a中,液体发酵之前,先将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菌株接种于PDA培养基进行活化培养,25℃黑暗培养7天。
[0025]进一步的,液体发酵的条件为25℃,转速150rpm,培养7天。
[0026]进一步的,步骤(1)中,菌丝与质量百比分浓度为1%的壳聚糖溶液按照1g:10L的比例混合制得种衣剂。
[0027]步骤a中,发酵液与无菌大麦粒按照100mL:500g的比例混合,25℃黑暗培养至菌丝生长布满麦粒。
[0028]进一步的,步骤(2)中,制备包衣种子时,消毒后的种子与种衣剂按照2.5g:1mL的比例混匀,包衣后置于15

28℃的阴凉通风处晾干。
[0029]步骤b中,制备混合基质中,固体菌肥与育苗基质按照质量比1:9进行混合。
[0030]进一步的,步骤(2)中,利用1%次氯酸钠对水稻种子进行表面消毒10min。
[0031]步骤b中,将水稻种子用25%氰烯菌酯3000倍液浸泡2天进行种子消毒,随后放于30℃黑暗恒温箱中催芽1

2天。
[0032]本专利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壳状巨座壳菌M

B927在促进水稻生长,增加谷粒产量方面的新用途,通过将内生真菌M

B927定殖于水稻根部组织,可以显著提升水稻种苗素质、增加水稻产量,内生真菌M

B927对水稻显著的共生互作效果使其在农业领域内的推广应用具有巨大价值。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内生真菌M

B927的菌落形态图(A)、在光学显微镜下分生孢子形态(B,标尺为10μm)、菌丝形态(C,标尺为20μm)、瓶状产孢梗形态(D,标尺为1μm)。
[0035]图2为内生真菌M

B927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A)和(B)为水稻秧苗照片,(C)

(H)分别为叶绿素含量、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干重;显著性采用t

test,*表示P<0.05,**表示P<0.01。
[0036]图3为共培养过程中M

B927菌株在根系中相对生物量(即Fungal/plant DNA ratio,FPDR)的测量结果。
[0037]图4为内生真菌M

B927在缺氮条件下的菌落生长情况,其中(A)为实物图,(B)为菌落直径比较图。
[0038]图5为内生真菌M

B927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其中(A)为实物图,(B)为菌落直径比较图。
[0039]图6为内生真菌M

B927包衣剂对水稻谷粒的影响,其中control为对照组,未使用M

B927包衣剂,A9
‑2‑
7为实验组,使用M

B927包衣剂。
[0040]图7为内生真菌M

B927固体菌肥对水稻谷粒的影响,其中control为对照组,未使用M

B927固体菌肥,A9
‑2‑
7为实验组,使用M

B927固体菌肥。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适用范围。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本质的情况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或条件所做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42]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
[0043]菌株Magnaporthaceae sp.M

B927为专利技术人前期研究中从云南疣粒野生稻根系中分离获得,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纲Sordariomycetes,巨座壳科Magnaporthaceae,壳状巨座壳菌Magnaporthiopsi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在提高水稻种苗素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的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5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与水稻种子共培养,使其定殖于水稻幼苗根部组织中。3.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在提高水稻谷粒产量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的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50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与水稻共培养,使其定殖于水稻根部组织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将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制备成种衣剂,再与水稻种子混合,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制得包衣种子,然后将包衣种子通过直播的方式播种于大田,培育至收获;或者,将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7制备成固体菌肥,再混合到育苗基质中制得混合基质,水稻种子萌发后播种于混合基质中育苗,然后水稻秧苗移栽至大田,培育至收获。6.一种提高水稻种苗素质和谷粒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503的内生真菌Magnaporthaceae sp.M

B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珍珠林福呈朱加楠李琳梁岩王洪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