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403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及制造方法,属于骨折骨科医疗的技术领域,包括: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患肢进行多排CT检查;提取CT数据并导入三维建模软件,通过三维建模软件重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三维模型并复位骨折;将三维重建模型数据导入至产品开发软件并设计定制解剖接骨板系统三维模型;根据解剖接骨板系统三维模型制备解剖接骨板系统;对解剖接骨板系统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以根据不同个体的股骨解剖形态设计符合本个体的内固定器械,并根据不同类型骨折设计具体螺钉位置及角度、置入方向及长度、钢丝捆扎位置,固定骨折的同时避免特殊组织结构破坏、避免接骨板系统与股骨假体相互干涉,达到更具解剖性、精确性的目的。精确性的目的。精确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及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骨折骨科医疗辅助设备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是治疗髋部疾病终末期的重要治疗手段,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ur fracture,PFF)是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PFF手段包括钢丝、钢缆、普通接骨板、记忆合金环抱器、异体皮质骨板、碳纤维板及锁定加压接骨板等多种内固定器械稳定骨折。但这些治疗器械均为固定形态的内固定器械,对不同的PFF类型无法做到精准化的治疗,治疗效果往往不同,且股骨形态与假体植入状态不同,上述内固定器械存在内固定器械无法与股骨解剖贴合、假体周围单皮质固定、螺钉有时固定失效、螺钉准确置入到相应位置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及制造方法以避开传统固定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个体的股骨解剖形态设计出符合本个体的内固定器械,并根据不同类型骨折设计具体螺钉位置、螺钉置入角度、置入方向及置入长度、钢丝捆扎位置,固定骨折的同时避免特殊组织结构破坏、避免接骨板系统与股骨假体不相互干涉,从而达到更具解剖性、精确性的目的。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该解剖接骨板包括:
[0005]头部,所述头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A锁定孔;
[0006]紧邻头部的颈部,所述颈部设有至少一个B锁定孔和至少一个C锁定孔,且B锁定孔的孔向指向股骨的大转子顶点处,C锁定孔的孔向指向股骨的小转子处;
[0007]紧邻颈部的体部,所述体部设有若干个D锁定孔和E锁定孔,各所述D锁定孔和E锁定孔均分布于该体部的中心线两侧且呈交错设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头部、颈部和体部的形状分别与股骨的对应形态相适配。
[0009]进一步地,各所述A锁定孔呈放射状分布于所述头部,头部外侧各个A锁定孔依据股骨柄两侧骨质厚度呈放射状设计,并与颈部向大转子顶部设计的B锁定孔不相干涉,使股骨近端呈放射交错样固定的形态。
[0010]进一步地,在骨质比较厚且不干涉假体的情况下,可在所述颈部设有一D锁定孔,位于颈部的D锁定孔与位于体部的D锁定孔呈交错布置设置。
[0011]进一步地,各所述D锁定孔分布于体部的前段,且各所述D锁定孔的孔间距为18.00mm,各个交错的D锁定孔依据骨折类型具体设计孔位,其置入角度以螺钉置入最长、不干涉股骨柄为准。
[0012]进一步地,各所述E锁定孔分布于体部的后段,且各所述E锁定孔的孔间距为
18.00mm,E锁定孔的数量为四个或四个以上,各个E锁定孔位于远离股骨柄的远端,减少应力集中的可能性。
[0013]进一步地,所述体部的板面两侧均设有若干个捆扎孔,且各所述捆扎孔的孔向相对于体部的板面呈倾斜设置,各所述捆扎孔主要用于钢丝或钢缆,使骨折处尽可能达到坚强固定。
[0014]进一步地,各所述捆扎孔的倾斜角度设为45
°
,且直径为3mm。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0016]S1: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患肢进行多排CT检查并将CT数据上传到PACE系统;
[0017]S2:提取CT数据并导入三维建模软件,通过三维建模软件重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三维重建模型并复位骨折;
[0018]S3:将复位骨折后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三维重建模型数据导入至产品开发软件,并依据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三维重建模型设计定制解剖接骨板系统三维模型;
[0019]S4:根据解剖接骨板系统三维模型制备解剖接骨板系统;
[0020]S5:对解剖接骨板系统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0021]基于上述的CT数据采集、骨折复位模型建立、解剖接骨板系统三维模型设计、解剖接骨板系统制备及生物力学测试等步骤,依据不同骨折类型制备不同的解剖接骨板,实现对假体周围骨折实行准确性治疗。
[0022]进一步地,所述S3具体包括:
[0023]先将复位骨折后的三维重建模型数据导入至产品开发软件以设计定制解剖接骨板三维模型;
[0024]再将解剖接骨板三维模型数据导入至产品开发软件以设计定制与解剖接骨板三维模型配套的螺钉三维模型;
[0025]由解剖接骨板三维模型与螺钉三维模型共同组成定制解剖接骨板系统三维模型。
[0026]进一步地,所述三维建模软件采用Mimics软件,且所述CT数据以DVD

RW为媒介从PCAE系统中以DICOM格式导出。
[0027]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开发软件采用NX软件,且三维重建模型数据以STL格式导入至NX软件。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9]1.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其主要分为头部、颈部以及体部,在头部通过螺钉放射状固定、颈部向大转子顶点固定及小转子偏角度固定使股骨近端固定均达到有效的双皮质固定的目的,其具有明显抗轴向载荷的能力较高、刚度强、稳定性好的优点;同时,在体部交错设计的单皮质锁定孔依据骨折类型具体设计孔位,并钢丝或钢缆捆绑孔,使解剖接骨板对骨折部位尽可能达到坚强固定的作用。
[0030]2.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的制造方法,其主要包括骨折CT数据采集、骨折复位模型建立、解剖接骨板系统三维模型三维模型设计、解剖接骨板系统制备及生物力学测试,在此过程中解剖接骨板系统依据具体股骨解剖形态、骨折类型设计,以实现避开传统内固定器械与股骨无法解剖贴合、螺钉植入失败、假体周围单皮
质固定、螺钉有时固定失效、螺钉准确置入到相应位置困难等问题,达到可针对不同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类型定制数字化、精准化、个体化方案。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的主视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的侧视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的45
°
翻转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在股骨假体上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的制造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36]附图中标注如下:
[0037]1‑
A1锁定孔,2

A2锁定孔,3

A3锁定孔,4

A4锁定孔,5

B锁定孔,6

D5锁定孔,7

C锁定孔,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该解剖接骨板包括:头部,所述头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A锁定孔;紧邻头部的颈部,所述颈部设有至少一个B锁定孔和至少一个C锁定孔,且B锁定孔的孔向指向股骨的大转子顶点处,C锁定孔的孔向指向股骨的小转子处;紧邻颈部的体部,所述体部设有若干个D锁定孔和E锁定孔,各所述D锁定孔和E锁定孔均分布于该体部的中心线两侧且呈交错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颈部和体部的形状分别与股骨的对应形态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A锁定孔呈放射状分布于所述头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设有一D锁定孔,该D锁定孔与位于体部的D锁定孔呈交错布置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D锁定孔分布于体部的前段,且各所述D锁定孔的孔间距为18.00mm;各所述E锁定孔分布于体部的后段,且各所述E锁定孔的孔间距为18.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体部的板面两侧均设有若干个捆扎孔,且各所述捆扎孔的孔向相对于体部的板面呈倾斜设置;各所述捆扎孔的倾斜角度设为45
°
,且直径为3mm。7.一种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解剖接骨板的制造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中王佳琦童祎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自贡市急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