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镜下肋骨接骨板固定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79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21
一种胸腔镜下肋骨接骨板固定夹,包括L形板,L形板包括第二板,第二板的一侧连接第一板,第二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板的长度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向杆、压板、弹簧、导向杆、环形绳等相结合,在进行手术前,先将环形绳的两侧分别套在压板与L形板上,从而让弧形板与压板锁定在打开状态,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整个装置处于图状态,进行手术时,使用者可以手动控制弧形板到达接骨板、肋骨配合位置,然后剪断环形绳,此时环形绳不再束缚压板,压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与弧形板配合夹住接骨板、肋骨,让接骨板、肋骨保持配合状态,方便进行肋骨的打孔等后续工作,操作更加简单,降低了操作难度。难度。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镜下肋骨接骨板固定夹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夹,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胸腔镜下肋骨接骨板固定夹。

技术介绍

[0002]肋骨接骨板是一种用于固定肋骨骨折以实现肋骨骨折的固定。钛合金接骨板不损伤肋间血管,与组织相容性好,目前应用广泛。目前都是在皮肤切口途径下,将其用螺钉固定于肋骨外表面,进而达到固定肋骨骨折的目的。皮肤切口创伤大,有些特殊部位如后肋的骨折,经皮切口固定需切开肌肉组织,创伤更大。近脊柱横突的后肋骨折,需将横突切除才能固定,也有将接骨板直接固定于横突上,但易松动。肩胛骨后方的上肋骨折因肩胛骨阻挡,操作难度大。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固定具有美观,创伤小的优势。目前胸腔镜下的肋骨骨折固定都是采用环抱器固定,但因操作难度大、易误伤肋间血管、术后环抱器滑脱的发生率较高而应用较少。目前尚无胸腔镜镜下使用肋骨接骨板进行骨折固定的报告,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相关工具的缺乏,无法将接骨板临时固定于肋骨的内表面,进而无法进行肋骨的打孔等后续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镜下肋骨接骨板固定夹,能够包通过导向杆、压板、弹簧、导向杆、环形绳等相结合,在进行手术前,先将环形绳的两侧分别套在压板与L形板上,从而让弧形板与压板锁定在打开状态,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整个装置处于图状态,进行手术时,使用者可以手动控制弧形板到达接骨板、肋骨配合位置,然后剪断环形绳,此时环形绳不再束缚压板,压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与弧形板配合夹住接骨板、肋骨,让接骨板、肋骨保持配合状态,方便进行肋骨的打孔等后续工作,操作更加简单,降低了操作难度。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胸腔镜下肋骨接骨板固定夹,包括L形板,L形板包括第二板,第二板的一侧连接第一板,第二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板的一侧连接弧形板,第一板上套有方形套管,方形套管能够在第一板上滑动,方形套管的一侧连接压板,第二板的中部开设通孔,第二板的通孔内插接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连接压板,导向杆的另一端连接固定管,导向杆上套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压板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L形板连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压板与L形板之间设置环形绳,环形绳的两侧分别套在压板与L形板上。
[0006]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板弧的方向朝向背向L形板的方向。
[0007]所述压板上开设第一槽,L形板上开设第二槽,环形绳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槽、第二槽配合。
[0008]所述压板的一侧连接第一解锁管,第二板的一侧连接第二解锁管。
[0009]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导向杆、压板、弹簧、导向杆、环形绳等相结合,在进行手术前,先将环形绳的两侧分别套在压板与L形板上,从而让弧形板与压板锁
定在打开状态,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整个装置处于图状态,进行手术时,使用者可以手动控制弧形板到达接骨板、肋骨配合位置,然后剪断环形绳,此时环形绳不再束缚压板,压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与弧形板配合夹住接骨板、肋骨,让接骨板、肋骨保持配合状态,方便进行肋骨的打孔等后续工作,操作更加简单,降低了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3]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4]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0016]实施例1:
[0017]一种胸腔镜下肋骨接骨板固定夹,如图1

图4所示,包括L形板1,L形板1包括第二板15,第二板15的一侧连接第一板14,第二板1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板14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板14的一侧连接弧形板2,第一板14上套有方形套管5,方形套管5能够在第一板14上滑动,方形套管5的一侧连接压板4,第二板15的中部开设通孔,第二板15的通孔内插接导向杆3,导向杆3的一端连接压板4,导向杆3的另一端连接固定管6,导向杆3上套有弹簧7,弹簧7的一端与压板4连接,弹簧7 的另一端与L形板1连接,第二方形管7处于压缩状态,压板4与L形板1之间设置环形绳16,环形绳16的两侧分别套在压板4与L形板1上。
[0018]本技术通过导向杆3、压板4、弹簧7、导向杆3、环形绳16等相结合,在进行手术前,先将环形绳16的两侧分别套在压板4与L形板1上,从而让弧形板2 与压板4锁定在打开状态,此时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整个装置处于图4状态,进行手术时,使用者可以手动控制弧形板2到达接骨板、肋骨配合位置,然后剪断环形绳 16,此时环形绳16不再束缚压板4,压板4会在弹簧7的作用下与弧形板2配合夹住接骨板、肋骨,让接骨板、肋骨保持配合状态,方便进行肋骨的打孔等后续工作,操作更加简单,降低了操作难度。
[0019]适用范围具体实施的选材和可行性分析:我们实际制作的样品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图纸,按照说明书附图中各个部件的比例和配合方式实施,所述的连接为强力胶黏剂连接焊接铆接法兰连接一体成型式连接等常用的连接方式,实际制作时可以根据实际连接强度需要无需创造性的选择对应的连接方式连接点的厚度和强度。压板4 被弹簧7推动过程中方形套管5能够沿着第一板14滑动,从而提高了压板4滑动的稳定性。实际操作时,医生在剪断环形绳16前,需要手动捏着压板4与L形板1,剪断环形绳16后,医生可以手动控制压板4更加缓慢释放。胸腔镜下使用接骨板行肋骨骨折的内固定,具有微创美观的优点,与环抱器固定法相比,固定过程中游离胸膜的范围小,不易损伤肋骨下缘的肋间动静脉及神经。腔镜下采用接骨板进行后肋骨折的固定,不仅避免了皮肤大切口,而且避免了竖脊肌的损伤。对于靠近脊柱横突的后肋骨折,将接骨板直接用螺钉固定于骨折线两侧的肋骨内侧面上,接骨
板易塑形,固定可靠,不易松脱。对于肩胛骨后方的高位肋骨,胸腔镜下接骨板固定,可以克服皮肤切口途径的视野差,操做空间小的缺陷,保证手术效果。
[0020]实施例2:
[0021]一种胸腔镜下肋骨接骨板固定夹,如图1

图4所示,包括L形板1,L形板1包括第二板15,第二板15的一侧连接第一板14,第二板1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板14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板14的一侧连接弧形板2,第一板14上套有方形套管5,方形套管5能够在第一板14上滑动,方形套管5的一侧连接压板4,第二板15的中部开设通孔,第二板15的通孔内插接导向杆3,导向杆3的一端连接压板4,导向杆3的另一端连接固定管6,导向杆3上套有弹簧7,弹簧7的一端与压板4连接,弹簧7 的另一端与L形板1连接,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压板4与L形板1之间设置环形绳16,环形绳16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镜下肋骨接骨板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板(1),L形板(1)包括第二板(15),第二板(15)的一侧连接第一板(14),第二板(1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板(14)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板(14)的一侧连接弧形板(2),第一板(14)上套有方形套管(5),方形套管(5)能够在第一板(14)上滑动,方形套管(5)的一侧连接压板(4),第二板(15)的中部开设通孔,第二板(15)的通孔内插接导向杆(3),导向杆(3)的一端连接压板(4),导向杆(3)的另一端连接固定管(6),导向杆(3)上套有弹簧(7),弹簧(7)的一端与压板(4)连接,弹簧(7)的另一端与L形板(1)连接,弹簧(7)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