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与防尘防震多功能网络设备壳体及其散热与防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400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散热与防尘防震多功能网络设备壳体及其散热与防尘方法,该网络设备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冷凝管一、冷凝管二、风机一、风机二、冷凝水收集板、收集槽、防尘板、收集盒、防震垫和防震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让壳体本体内各个位置的气体活动起来,将元器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热量排出到冷凝水收集板上方的散热孔外,大部分进入壳体本体内的灰尘颗粒能集中收集在收集盒内,并避免再次扬尘,将地面震动主要传递至壳体本体减震能力更强的侧板上,元器件受到外界振动干扰小,使得元器件能在散热效果好、灰尘少、防震效果好的环境中工作,从而保证元器件的良好工作性能。证元器件的良好工作性能。证元器件的良好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与防尘防震多功能网络设备壳体及其散热与防尘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网络设备的散热、防尘及防震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与防尘防震多功能网络设备壳体及其散热与防尘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网络设备内部包含多种元器件,这些元器件的工作过程中会不断散发热量。因此,网络设备壳体的侧壁往往开设有散热孔来散发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但散热孔的存在就容易导致外界灰尘颗粒进入网络设备壳体内部,并在元器件上堆积,阻碍元器件的正常散热,最终影响元器件的稳定运行。另外,网络设备受到外界振动影响时,也容易导致元器件运行不稳定。
[0003]对于散热方面,只开设散热孔无法快速降低网络设备内的温度,影响网络设备内部元器件的稳定运行,严重时甚至导致元器件失效。这就需要额外的散热设备来辅助网络设备的散热。现有网络设备的散热设备主要采用风冷、水冷或两者结合的形式,单独风冷或水冷的散热效果受限,而已有的风冷与水冷结合使用的场合,也只是各自进行散热,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未考虑结合两者以形成特有的排布方式,从而利用空气流动性以及温度梯度进行更为有效的散热。
[0004]对于防尘方面,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在散热孔附近放置防尘网和/或防尘棉垫,但是该方式明显阻碍了气流的流通,大大减弱了网络设备的散热效果。可见,现有的防尘结构与风冷散热结构存在相互矛盾、相互抑制的不利影响,既流通面积越大(散热孔越大,或防尘网、防尘棉垫的网孔越大),散热效果越好,但防尘效果越差,流通面积越小,防尘效果越好,但散热效果越差。目前的网络设备还没有很好的措施同时实现好的散热效果和防尘效果。
[0005]对于防震方面,通常的做法是直接在网络设备底部垫一块截面为规则图形的防震垫,但该防震结构使得网络设备底部各处的防震效果一致,无法避开网络设备薄弱的底板,将震动主要引导至减震能力更强的侧板上,导致排布在底板上的元器件仍然会受到较大的外界振动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与防尘防震多功能网络设备壳体及其散热与防尘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专利技术散热与防尘防震多功能网络设备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冷凝管一、冷凝管二、风机一、风机二、冷凝水收集板、收集槽、防尘板、收集盒、防震垫和防震弹簧;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槽口和阵列排布的多个散热孔,所述的槽口位于最底部散热孔下方,所述的收集盒插在槽口内;冷凝管一、冷凝管二和冷凝水收集板均平行且间距固定在壳体本体内顶部位置,且冷凝管一、冷凝管二和冷凝水收集板远离散热孔的一侧均高于靠近散热孔的一侧;冷凝管二位于冷凝管一和冷凝水收集板之间;冷凝管一与壳体本体内部顶面设
有间距;至少两排散热孔位于冷凝水收集板上方;冷凝水收集板远离散热孔的一侧与壳体本体内侧壁之间设有间距;冷凝管一内冷却液温度低于冷凝管二内冷却液温度;所述的冷凝水收集板靠近散热孔的位置处设有一体成型的收集槽,收集槽靠近散热孔的侧壁与壳体本体内侧壁贴合;收集槽远离散热孔的侧壁开设的排水孔与水管上端连接,所述水管的下端置于收集盒内;所述的风机一置于冷凝管一与壳体本体内部顶面的间距内,并固定在壳体本体内部顶面靠近散热孔位置处;风机一的出风口倾斜朝下,且朝向散热孔设置;所述的风机二固定于壳体本体内部底面;风机二的出风口倾斜朝上,且背向散热孔设置;冷凝水收集板下方水平排布的每一排散热孔内端附近设有一块倾斜朝向散热孔的防尘板;所述的防尘板固定在壳体本体内;所述壳体本体的外部底面边沿位置处固定有防震垫;所述的防震垫呈环状,外形与壳体本体的外形一致;防震垫的横截面整体呈方形,但内侧设有V型口,形成防震垫内侧环形的防震V槽;防震V槽的两倾斜侧壁通过多根防震弹簧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冷凝管一的进液口与液泵一的出液口连接,液泵一的进液口与冷却液箱一的出液口连接,冷却液箱一的进液口与冷凝管一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凝管二的进液口与液泵二的出液口连接,液泵二的进液口与冷却液箱二的出液口连接,冷却液箱二的进液口与冷凝管二的出液口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的冷凝管一和冷凝管二均包括U形管、进液管、出液管和U形接头;多根U形管并排间距布置,且相邻U形管通过U形接头连接;两侧最靠外的两根U形管中,其中一根与进液管通过U形接头连接,另一根与出液管直接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的风机一和风机二分别由一个电机驱动。
[0012]优选地,所述冷凝水收集板下方水平排布的每一排散热孔内端端面的顶部外沿位置设有一块倾斜朝向防尘板的导向板;所述的导向板固定在壳体本体内。
[0013]更优选地,各防尘板的倾斜角度相等,各导向板的倾斜角度相等。
[0014]优选地,所述壳体本体的内部底面设有一体成型的挡板;所述收集盒的内端由挡板限位。
[0015]更优选地,所述的收集盒内设有粘尘垫。
[0016]该散热与防尘防震多功能网络设备壳体的散热与防尘方法,具体如下:
[0017]壳体本体内的元器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风机一和风机二启动对元器件进行风冷散热,同时冷凝管一和冷凝管二内的冷却液不断循环将壳体本体内的热量带到壳体本体外,进行水冷散热。而且,由于风机二形成斜向上远离散热孔的气流,斜向上的气流碰到壳体本体内部侧壁后改为通过冷凝水收集板与壳体本体内侧壁之间的间距而流向冷凝管二外壁;冷凝管一内冷却液温度低于冷凝管二内冷却液温度,且冷凝管一和冷凝管二远离散热孔的一侧均高于靠近散热孔的一侧,形成由冷凝管二指向冷凝管一的气流;由冷凝管二指向冷凝管一的气流碰到壳体本体内部顶面后改为流向风机一;风机一又形成斜向下吹向散热孔的气流,最终使得壳体本体内的热量沿着气流流向环绕方向逐步被吹出冷凝水收集板上方位置的散热孔外。其中,冷凝管一和冷凝管二上凝结的水滴滴落到冷凝水收集板上并沿着冷凝水收集板最终汇集到收集槽,收集槽内的水又通过水管进入收集盒内。若有灰尘颗粒通过冷凝水收集板下方的散热孔进入到壳体本体内部,会受导向板的导向作用向下运动,然后受防尘板阻挡进一步向下运动,直至落入收集盒内;收集盒内没有水时,粘尘垫将灰尘颗粒粘附在收集盒内,收集盒内收集有水时,湿润掉落到收集盒内的灰尘颗粒,从而
避免风机二造成收集盒内扬尘。
[0018]优选地,地面发生震动时,先经过防震垫,再传到壳体本体;由于防震垫设置在壳体本体外部底面边沿位置处,呈环状,外形与壳体本体的外形一致,且防震垫内侧设有防震V槽,防震V槽的两倾斜侧壁通过多根防震弹簧连接,使得地面震动主要传至壳体本体减震能力更强的侧板上,向壳体本体薄弱的底板传递的震动受到防震垫和防震弹簧的双重减震作用而削弱,从而减弱排布在壳体本体底板上的元器件受到外界振动干扰,对元器件起到防震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不仅通过风冷和水冷结合双重散热,而且通过冷凝管一和冷凝管二内冷却液温度的不同形成均布分布的温度梯度,再结合风机一和风机二的导流作用,使壳体本体内的热量沿设定的环绕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与防尘防震多功能网络设备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冷凝管一、风机一和防震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管二、风机二、冷凝水收集板、收集槽、防尘板、收集盒和防震弹簧;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槽口和阵列排布的多个散热孔,所述的槽口位于最底部散热孔下方,所述的收集盒插在槽口内;冷凝管一、冷凝管二和冷凝水收集板均平行且间距固定在壳体本体内顶部位置,且冷凝管一、冷凝管二和冷凝水收集板远离散热孔的一侧均高于靠近散热孔的一侧;冷凝管二位于冷凝管一和冷凝水收集板之间;冷凝管一与壳体本体内部顶面设有间距;至少两排散热孔位于冷凝水收集板上方;冷凝水收集板远离散热孔的一侧与壳体本体内侧壁之间设有间距;冷凝管一内冷却液温度低于冷凝管二内冷却液温度;所述的冷凝水收集板靠近散热孔的位置处设有一体成型的收集槽,收集槽靠近散热孔的侧壁与壳体本体内侧壁贴合;收集槽远离散热孔的侧壁开设的排水孔与水管上端连接,所述水管的下端置于收集盒内;所述的风机一置于冷凝管一与壳体本体内部顶面的间距内,并固定在壳体本体内部顶面靠近散热孔位置处;风机一的出风口倾斜朝下,且朝向散热孔设置;所述的风机二固定于壳体本体内部底面;风机二的出风口倾斜朝上,且背向散热孔设置;冷凝水收集板下方水平排布的每一排散热孔内端附近设有一块倾斜朝向散热孔的防尘板;所述的防尘板固定在壳体本体内;所述壳体本体的外部底面边沿位置处固定有防震垫;所述的防震垫呈环状,外形与壳体本体的外形一致;防震垫的横截面整体呈方形,但内侧设有V型口,形成防震垫内侧环形的防震V槽;防震V槽的两倾斜侧壁通过多根防震弹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与防尘防震多功能网络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一的进液口与液泵一的出液口连接,液泵一的进液口与冷却液箱一的出液口连接,冷却液箱一的进液口与冷凝管一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凝管二的进液口与液泵二的出液口连接,液泵二的进液口与冷却液箱二的出液口连接,冷却液箱二的进液口与冷凝管二的出液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与防尘防震多功能网络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管一和冷凝管二均包括U形管、进液管、出液管和U形接头;多根U形管并排间距布置,且相邻U形管通过U形接头连接;两侧最靠外的两根U形管中,其中一根与进液管通过U形接头连接,另一根与出液管直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与防尘防震多功能网络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一和风机二分别由一个电机驱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与防尘防震多功能网络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江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