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锗晶片双面抛光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锗晶片双面抛光的方法,属于锗片抛光
技术介绍
[0002]红外光学系统中常用的平面锗窗口片或基片,还有其他客户订单都会用到锗双面抛光晶片。对锗双面晶片抛光加工而言,多数工厂都采用逐面抛光(先抛一面、再抛另一面) 加工方法,包括上蜡法抛光和无蜡垫抛光。
[0003]上蜡法抛光是用蜡将晶片主面向下固定在陶瓷盘上,然后进行背面抛光,抛光后加热陶瓷盘卸片,化蜡。其过程中要保护好抛光面,然后再次上盘,将抛光面向下上盘,抛主面合格后卸片、化蜡、清洗,由于晶片和陶瓷盘之间只有一层薄薄的蜡,且晶片与陶瓷盘之间吸附的比较紧,卸片时非常容易造成晶片与陶瓷盘之间产生位移,导致划伤、破损,一旦产生背面划伤还要重新抛光背面再抛主面,方法流程复杂,且对操作者的手法和熟练程度要求非常高。由于抛光中有蜡作为粘合剂,晶片很容易被蜡污染,抛光后杂质、颗粒粘污多,不容易清洗。在抛光中要使用上蜡机、液体蜡、加热炉、化蜡剂等,大大增加了生产的物料成本,且这些步骤势必也要增加人工成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锗晶片双面抛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抛光设备包括下盘、上盘和游星轮;下盘和上盘直径相同、且同心设置,上盘的下表面与下盘的上表面平行;上盘的下表面贴有上抛光垫,下盘的上表面贴有下抛光垫;在上盘上有流药孔;下盘为环形,下盘内环内侧设有内齿圈,下盘外环外侧设外齿圈,内齿圈和外齿圈均可旋转,游星轮有3~5个,所有游星轮均布在下盘的抛光垫上、且位于内齿圈和外齿圈之间,游星轮为圆形,游星轮的周边同时与下盘上的内齿圈和外齿圈咬合;游星轮上设有放片孔,放片孔的直径比待加工晶片的直径大0.4~0.8mm;抛光时,将待加工晶片置于游星轮上的放片孔内,游星轮的厚度小于待加工晶片的厚度,降下上盘,使上盘压在待加工晶片上,此时待加工晶片的两面分别与下盘和上盘上抛光垫接触,开始抛光,液体由上盘流药孔流至上盘和下盘之间形成液体层,上盘和下盘做反向旋转运动,内齿圈和外齿圈作旋转运动,游星轮在内齿圈和外齿圈的带动下旋转,通过游星轮带动晶片在上下盘之间做复杂的行星式运动,同时对晶片上下表面进行抛光;抛光步骤为先药液抛、再水抛,用药液抛去除损伤层并形成抛光面,用水抛减少抛光结束时药液对晶片化学反应的影响;药液抛时,上盘对待加工晶片的压力为200~600N;下盘转速为10~60r/min,外齿圈转速5~30r/min,内齿圈转速
‑
2~
‑
12r/min;药液的流量为400~600ml/min,每分钟掉量为0.5
‑
0.8μm;水抛时,上盘对待加工晶片的压力为300~200N;下盘转速为20~10r/min,外齿圈转速10~5r/min,内齿圈转速
‑
4~
‑
2r/min;水的流量为1000~1500ml/min;运行时间15~30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锗晶片双面抛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抛光垫本体为两层结构,包括无纺布衬底层和设在衬底层上的绒毛层;衬底层厚度范围800
‑
900μm,绒毛层厚度范围500
‑
600μm,抛光垫的硬度为50
‑
60
°
(邵氏硬度),压缩率为3
‑
3.5%,压缩弹性率为70
‑
75%;前述抛光垫包括上抛光垫和下抛光垫。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锗晶片双面抛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抛光垫的绒毛层上设有凹槽,槽宽1
‑
2mm,槽深0.3
‑
0.5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锗晶片双面抛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抛光垫为边长为50
‑
70mm方格开槽;上抛光垫为边长20
‑
40mm方格开槽。5.如权利要求1
‑
4任意一项所述的锗晶片双面抛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游星轮的厚度范围是比抛光晶片厚度低80
‑
150μm。6.如权利要求1
‑
4任意一项所述的锗晶片双面抛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药液的制备为:将碳酸氢钠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依次加入二氧化硅抛光液和二氯异氰尿酸钠,充分搅拌溶解;其中,碳酸氢钠的纯度为99%;二氧化硅抛光液的粒径为80~120nm,二氧化硅抛光液中SiO2含量为3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强,刘兴达,柯尊斌,王卿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