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及脱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3838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及脱模方法,本模具由制样装置、伸缩装置构成。制样装置包括:T型连接板、折叠轴承铰链、中央隔板、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底板;伸缩装置包括:蜗杆式伸缩柱A、蜗杆式伸缩柱B、伸缩装置箱体外壳、旋转手握杆、旋转轮盘轮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及脱模方法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模装置和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及脱模方法。
[0003]
技术介绍

[0004]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混凝土试验试样模具,是根据特定尺寸规格专门定制的混凝土成品的模具。对于小型试验试样,传统的生产方式一般使用塑料材质的单体模具,在混凝土试样养护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人工敲击模具实现脱模,用锤击边模容易造成模具变形,拆模过程也比较繁复,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同时试样还容易破损,影响后续试验的质量,并且模具损耗较快、使用寿命短。因此,需要一种脱模省力,组装简单,操作方便的混凝土试块脱模装置。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置简单,脱模简便且成本极低的试样脱模装置及脱模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及脱模方法,包括制样装置、伸缩装置。
[0008]所述制样装置包括: T型连接板、折叠轴承铰链、中央隔板、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底板、合页外片A、合页外片B。
[0009]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蜗杆式伸缩柱A、蜗杆式伸缩柱B、伸缩装置箱体外壳、旋转手握杆、旋转轮盘、轮盘

蜗轮连接杆、蜗轮式旋转柱体。
[0010]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及脱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T型连接板两侧通过折叠轴承铰链与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连接,调整位置;步骤二、将连接着蜗轮式旋转柱体的轮盘

蜗轮连接杆穿过伸缩装置箱体外壳前方的孔隙,与旋转轮盘通过其内侧的螺纹相连,其后将螺纹齿轮方向相反蜗杆式伸缩柱A与蜗杆式伸缩柱B先后穿过伸缩装置箱体外壳两侧的孔隙中,与蜗轮式旋转柱体上的螺纹齿轮贴合后,将蜗杆式伸缩柱A与蜗杆式伸缩柱B的另一端分别插入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
板B、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中,调整位置;步骤三、通过旋转手握杆带动与其相连的蜗轮式旋转柱体,顺时针转动使得两侧的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与中央隔板的两侧贴紧,调整位置,贴合完好后开始浇筑试样;步骤四、完成浇筑与养护工作后,通过旋转手握杆带动与其相连的蜗轮式旋转柱体,逆时针转动使得两侧的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被支开一段距离;步骤五、用手移动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致便于将成型的混凝土试样脱模的位置,完成试样脱模。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模具能够实现混凝土试件的快速脱模,操作简单,脱模成功率大。具体来说,相比于当前混凝土试样模具及脱模方法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优势:第一,制样装置采用高钢材料,整体性好,不容易发生变形,便于操作,能够有效地减少脱模过程中造成混凝土成型试样边角破坏等不利现象的出现,使用后的模具容易清理,使用效率高;第二,本模具与试样接触的箱型结构内表面均覆盖一层摩擦力较小的防黏层,使得内壁光滑,易使混凝土试样脱模成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本模具的伸缩装置利用蜗轮蜗杆原理,通过螺纹齿轮间的传动,使装置贴合、打开,可实现快速、高效脱模;第四,在本装置使用中,不需要任何电气设备,不消耗任何能源,安全环保。总体来说,本装置会使混凝土试件脱模过程更加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可行性高,不受使用场地限制。
[0012]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脱模结构示意图;图3是折叠轴承铰链结构示意图;图4是伸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伸缩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伸缩装置箱体外壳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

T型连接板、2

折叠轴承铰链、3

中央隔板、4

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5

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6

底板、12

合页外片A、13

合页外片B、7

蜗杆式伸缩柱A、8

蜗杆式伸缩柱B、9

伸缩装置箱体外壳、10

旋转手握杆、11

旋转轮盘、14

轮盘

蜗轮连接杆、15

蜗轮式旋转柱体。
[0015]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

6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及脱模方法,包括制样装置、伸缩装置。所述制样装置包括: T型连接板(1)、折叠轴承铰链(2)、中央隔板
(3)、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4)、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5)、底板(6)、合页外片A(12)、合页外片B(13);伸缩装置包括:蜗杆式伸缩柱A(7)、蜗杆式伸缩柱B(8)、伸缩装置箱体外壳(9)、旋转手握杆(10)、旋转轮盘(11)、轮盘

蜗轮连接杆(14)、蜗轮式旋转柱体(15)。
[0018]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及脱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T型连接板两侧通过折叠轴承铰链与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连接,调整位置;步骤二、将连接着蜗轮式旋转柱体的轮盘

蜗轮连接杆穿过伸缩装置箱体外壳前方的孔隙,与旋转轮盘通过其内侧的螺纹相连,其后将螺纹齿轮方向相反蜗杆式伸缩柱A与蜗杆式伸缩柱B先后穿过伸缩装置箱体外壳两侧的孔隙中,与蜗轮式旋转柱体上的螺纹齿轮贴合后,将蜗杆式伸缩柱A与蜗杆式伸缩柱B的另一端分别插入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中,调整位置;步骤三、通过旋转手握杆带动与其相连的蜗轮式旋转柱体,顺时针转动使得两侧的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与中央隔板的两侧贴紧,调整位置,贴合完好后开始浇筑试样;步骤四、完成浇筑与养护工作后,通过旋转手握杆带动与其相连的蜗轮式旋转柱体,逆时针转动使得两侧的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被支开一段距离;步骤五、用手移动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及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样装置、伸缩装置。2.所述制样装置包括: T型连接板(1)、折叠轴承铰链(2)、中央隔板(3)、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4)、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5)、底板(6)、合页外片A(12)、合页外片B(13);伸缩装置包括:蜗杆式伸缩柱A(7)、蜗杆式伸缩柱B(8)、伸缩装置箱体外壳(9)、旋转手握杆(10)、旋转轮盘(11)、轮盘

蜗轮连接杆(14)、蜗轮式旋转柱体(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连接板(1)两侧通过折叠轴承铰链(2)与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4)、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5)连接,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4)和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5)凹口处嵌入T型连接板(1)T型两侧缺口处,凹口处与T型缺口处均朝向装置内测,完整一侧朝外,通过折叠轴承铰链(2)连接,中央隔板(3)位于装置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轴承铰链(2)由合页外片A(12)、合页外片B(13)组成,合页外片A(12)与T型连接板(1)连接,合页外片B(13)与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4)连接,同理另一侧合页外片A(12)与T型连接板(1)连接,合页外片B(13)与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5)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的宽度与T型连接板(1)的长度相等,底板(6)的长度小于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4)、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5)的长度,T型连接板(1)的宽度与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4)、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5)的宽度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T型连接板(1)、中央隔板(3)、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4)、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5)、底板(6)均采用高钢材料铸成,且所述T型连接板(1)、中央隔板(3)与底板(6)铸为一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蜗轮蜗杆原理的混凝土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连接板(1)、中央隔板(3)、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A(4)、立体对称单侧凹口式连接板B(5)、底板(6)中与试样接触的箱型结构内表面均覆盖一层摩擦力较小的防黏层。8.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刘娇庞帅田丽君国天源陈明浩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