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韧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3836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冲击韧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顶部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罩,所述底板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板,所述橡胶垫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脆性材料,通过收集框、移动座、圆环、半圆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当下雨时,雨水进入到收集框内部,可对收集框进行移动,同时数据控制终端可以更快算出结果,避免人工算法出错。避免人工算法出错。避免人工算法出错。

Impact toughness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韧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加气混凝土
,尤其涉及冲击韧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气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质量轻,保温隔热,隔声,耐火等优点,其早期应用形式主要以加气混凝土砌块为主,随着建筑材料市场竞争的加剧,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施工周期要求短,加气混凝土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0003]目前市场上材料的冲击韧性大部分在使用冲头冲击,还要计算其冲量等等,装置及其方法繁琐,并不易控制磁场的大小,会产生冲击韧性测试不准确的现象,由于加气混凝土的强度低,脆性大,韧性较差,既有实验装置并不适用于加气混凝土韧性表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冲击韧性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冲击韧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顶部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罩,所述底板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板,所述橡胶垫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脆性材料,所述竖板相对应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相对应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竖板之间有冲击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圆环内腔的套筒,所述套筒顶端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位于右侧所述挡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外侧边缘缠绕有绳索,位于左侧所述挡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传动杆左端贯穿调节板右侧,所述套筒内腔有移动块,所述绳索远离绕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块顶部,所述移动块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腔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开槽内腔有光滑滑轮,所述光滑滑轮圆心处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前后两端均位于相邻的活动槽内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端固定连接有砝码。
[0009]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左侧靠近底端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后侧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左侧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连接块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远离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套筒一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远离底板中心处的一侧靠近底部处均有两个合页,所述活动门通过合页与底板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门远离底板中心处的一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1]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底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腔有卡块,所述卡块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竖板相对应的一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相对应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半圆板,所述套筒位于半圆板之间,所述半圆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红外感应器,所述横杆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U型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竖板远离橡胶垫板的一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横板,位于左侧所述横板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器,位于右侧所述横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数据控制终端。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在本技术中,通过收集框、移动座、圆环、半圆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当下雨时,雨水进入到收集框内部,可对收集框进行移动,同时数据控制终端可以更快算出结果,避免人工算法出错;
[0016]2、在本技术中,通过套筒、砝码、摄像头、光滑滑轮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电机带动砝码进行移动,砝码带动套筒进行移动,套筒可对板材进行冲击,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摄像头和红外感应器对其进行检测。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施例的正视剖视图;
[0019]图2为本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0]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1]图4为图1中B处放大图。
[0022]图中:1、底板;2、竖板;3、横板;4、连接座;5、数据控制终端;6、限位座;7、显示器;8、滑块;9、移动座;10、连接杆;11、收集框;12、连接罩;13、套筒;14、电机;15、传动杆;16、挡板;17、U型板;18、半圆板;19、横杆;20、砝码;21、固定杆;22、圆环;23、活动门;24、弹性板;25、连接块;26、摄像头;27、固定块;28、卡块;29、压板;30、脆性材料;31、橡胶垫板;32、绳索;33、绕线轮;34、调节板;35、移动块;36、光滑滑轮;37、调节杆;38、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请参阅图1至图4,冲击韧性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竖板2,竖板2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8,滑块8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9,移动座9顶部插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顶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框11,收集框11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罩12,底板1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板31,橡胶垫板31顶部固定连接有脆性材料30,竖板2相对应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1,固定杆21相对应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圆环22,竖板2之间有冲击机构,底板1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有活动门23,活动门23远离底板1中心处的一侧靠近底部处均有两个合页,活动门23通过合页与底板1顶部活动连接,活动门23远离底板1中心处的一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把手,竖板2远离橡胶垫板31的一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横板3,位于左侧横板3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座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冲击韧性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竖板(2),所述竖板(2)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9),所述移动座(9)顶部插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顶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框(11),所述收集框(11)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罩(12),所述底板(1)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板(31),所述橡胶垫板(31)顶部固定连接有脆性材料(30),所述竖板(2)相对应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1),所述固定杆(21)相对应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圆环(22),所述竖板(2)之间有冲击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韧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圆环(22)内腔的套筒(13),所述套筒(13)顶端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6),位于右侧所述挡板(16)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5),所述传动杆(15)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绕线轮(33),所述绕线轮(33)外侧边缘缠绕有绳索(32),位于左侧所述挡板(16)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板(34),所述传动杆(15)左端贯穿调节板(34)右侧,所述套筒(13)内腔有移动块(35),所述绳索(32)远离绕线轮(3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块(35)顶部,所述移动块(35)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腔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开槽内腔有光滑滑轮(36),所述光滑滑轮(36)圆心处固定连接有调节杆(37),所述调节杆(37)前后两端均位于相邻的活动槽内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韧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35)底部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荣盛章苗苗石贤增单庆婷查庆坤汪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