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池正极片理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376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正极片理片装置,包括机架和控制系统,机架上设有上下错位的上台面和下台面,上台面上设有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上方设有感应器,下台面上设有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相互垂直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设有倾斜安装的理片机构,理片机构包括滑道、伸缩板和驱动件,伸缩板的输入端设有凹槽,滑道输出端的下侧面设有斜面,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感应器和驱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伸缩板对圆柱电池正极片进行翻面,实现了圆柱电池正极片的快速整理,能够与前后工序自动连续化生产,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工作效率高的特点。作效率高的特点。作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电池正极片理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电池正极片理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圆柱电池的极片裁好形状后堆放在一起,然后操作人员需要对倒转的极片进行翻面,目前,基本上都是利用人工逐片翻面进行整理,整理好之后再放进物料盒里,进而流入下道工序,该方法整理极片的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并且无法和下道工序连续作业。
[0003]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工作效率高的圆柱电池正极片理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圆柱电池正极片理片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传统圆柱电池极片理片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无法自动化连续作业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圆柱电池正极片理片装置,包括机架和控制系统,所述机架上设有上下错位的上台面和下台面,上台面上设有用于输入圆柱电池正极片的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上方设有用于感应圆柱电池正极片的感应器,下台面上设有用于输出圆柱电池正极片的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相互垂直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设有倾斜安装的理片机构,理片机构包括滑道、伸缩板和驱动件,滑道和驱动件均固定在机架上,滑道的输入端与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对接,滑道的输出端与伸缩板的输入端对接,伸缩板的输出端与第二传送带的输入端对接,且驱动件的驱动端与伸缩板固定连接用于驱动伸缩板伸缩移动,伸缩板的输入端设有凹槽,滑道输出端的下侧面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用于对圆柱电池正极片进行翻面的斜面,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感应器和驱动件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理片机构倾斜安装的角度为45
°‑
60
°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第一传送带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以及与第二传送带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均为传送皮带。
[0009]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器位于第一传送带中心位置的正上方。
[00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与伸缩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气缸。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
[0013]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圆柱电池正极片理片装置,首先,利用感应器对上一工序进入第一传送带的圆柱电池正极片进行感应;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驱动件驱动伸缩板移动以使需要翻面的圆柱电池正极片落入凹槽,再利用驱动件驱动伸缩板反向移动并在滑道斜面的配合下使得凹槽内的圆柱电池正极片翻面;最后,翻面后的圆柱电池
正极片由伸缩板滑入第二传送带上输送至下一工序,不需要翻面的圆柱电池正极片直接经过滑道和伸缩板落入第二传送带上输送至下一工序,进而实现了圆柱电池正极片的自动快速理片,该装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和能够自动化连续作业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柱电池正极片理片装置的正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柱电池正极片理片装置的俯视图。
[0017]其中:1、机架,2、第一传送带,3、感应器,4、第二传送带,51、滑道, 52、伸缩板,53、驱动件,54、凹槽,55、斜面,6、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竖向”、“前”、“后”、“左”、“右”、“顶”、“底”“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但不对部件进行具体限制。以图1为例,垂直纸面向上为上,垂直纸面向下为下,垂直纸面向内为前,垂直纸面向外为后,垂直纸面向左为左,垂直纸面向右为右。
[0020]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圆柱电池正极片理片装置,包括机架 1和控制系统6,所述机架1上设有上下错位的上台面和下台面,上台面上设有用于输入圆柱电池正极片的第一传送带2,第一传送带2的输出端上方设有用于感应圆柱电池正极片的感应器3,下台面上设有用于输出圆柱电池正极片的第二传送带4,第一传送带2与第二传送带4相互垂直且第一传送带2与第二传送带4之间设有倾斜安装的理片机构,理片机构包括滑道51、伸缩板52和驱动件53,滑道51和驱动件53均固定在机架1上,滑道51的输入端与第一传送带2的输出端对接,滑道51的输出端与伸缩板52的输入端对接,伸缩板 52的输出端与第二传送带4的输入端对接,且驱动件53的驱动端与伸缩板52 固定连接用于驱动伸缩板52伸缩移动,伸缩板52的输入端设有凹槽54,滑道 51输出端的下侧面设有与凹槽54相匹配用于对圆柱电池正极片进行翻面的斜面,控制系统6分别与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4、感应器3和驱动件53连接。
[0021]本实施例中,首先,利用第一传送带2上方设置的感应器3可对上一工序输送至第一传送带2上的圆柱电池正极片进行感应,进而判断该圆柱电池正极片是否需要翻面;若需要翻面,则通过控制系统6控制驱动件53驱动伸缩板 52移动以使该圆柱电池正极片落入凹槽54内,再利用驱动件53驱动伸缩板52 反向移动并在斜面55的配合下使得凹槽54内的圆
柱电池正极片翻面;然后,翻面后的圆柱电池正极片由伸缩板52滑入第二传送带4上以输送至下一工序;若该圆柱电池正极片不需要翻面,则控制系统6控制驱动件53以使滑道51和伸缩板52齐平,此时,不需要翻面的圆柱电池正极片直接滑入第二传送带4 上,进而使得第二传送带4上的所有圆柱电池正极片的槽位方向均相同;最后,通过第二传送带4将整理好的圆柱电池正极片输送至下一工序。从而该装置实现了圆柱电池正极片的自动快速理片和连续化自动作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和能够自动化连续作业的特点。
[0022]在另一实施例中,由于输入该装置上一工序所连接裁切的圆柱电池正极片是每间隔一片需要对其进行翻面,以使翻面的圆柱电池正极片与上一个圆柱电池正极片的槽位方向相同,并不断重复该操作,进而实现了所有圆柱电池正极片的槽位方向均能保持相同。因此,该实施例中的所述感应器3只需要对第一传送带2上的圆柱电池正极片数量进行感应,再通过PLC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电池正极片理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和控制系统(6),所述机架(1)上设有上下错位的上台面和下台面,上台面上设有用于输入圆柱电池正极片的第一传送带(2),第一传送带(2)的输出端上方设有用于感应圆柱电池正极片的感应器(3),下台面上设有用于输出圆柱电池正极片的第二传送带(4),第一传送带(2)与第二传送带(4)相互垂直且第一传送带(2)与第二传送带(4)之间设有倾斜安装的理片机构,理片机构包括滑道(51)、伸缩板(52)和驱动件(53),滑道(51)和驱动件(53)均固定在机架(1)上,滑道(51)的输入端与第一传送带(2)的输出端对接,滑道(51)的输出端与伸缩板(52)的输入端对接,伸缩板(52)的输出端与第二传送带(4)的输入端对接,且驱动件(53)的驱动端与伸缩板(52)固定连接用于驱动伸缩板(52)伸缩移动,伸缩板(52)的输入端设有凹槽(54),滑道(51)输出端的下侧面设有与凹槽(54)相匹配用于对圆柱电池正极片进行翻面的斜面(55),控制系统(6)分别与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纯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虹格兰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