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管束穿管机及穿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354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管束穿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管束穿管机及穿管方法,包括机架,具有开放性容置空间;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并在X、Y、Z三个方向上运动,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夹持机构和顶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对换热管实现夹持并对其输送穿入孔板,所述顶推机构接续所述夹持机构对换热管尾部顶推;上料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随动,其包括用于储存换热管并倾斜设置的储料板,换热管通过所述储料板的斜面间歇滚入所述夹持机构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换热管尾部不能输送进入孔板,且能够自动上料,减少了人工的参与,提高了穿管效率。提高了穿管效率。提高了穿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管束穿管机及穿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管束穿装
,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管束穿管机及穿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以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0003]换热器包括诸多类别,其中,管式换热器的常见类型包括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中包括方形或圆形等依据实际要求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折流板,折流板是用来改变流体流向的板,常用于管式换热器设计壳程介质流道,根据介质性质和流量以及换热器大小确定折流板的多少。折流板被设置在壳程,它既可以提高传热效果,还起到支撑管束的作用。折流板上开设有几十至上万个板孔,每个板孔中均安装有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
[0004]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穿管效率,通常采用自动化的穿管机,穿管机具有两个上下布置带有凹槽的滚轮,换热管放置在凹槽中,驱动滚轮转动带动换热管前进,进而实现穿管。由于滚轮的体积和结构限制,换热管在从两滚轮的切点处脱离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导致换热管的尾部不能进入孔板,后期往往通过人工完成后续的工作,影响穿管效率;另外,在换热管上料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单根上料至两滚轮之间的凹槽中,效率慢且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管束穿管机及穿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管手动上料效率低以及换热管尾部无法自动进入孔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管束穿管机,包括:
[0007]机架,具有开放性容置空间;
[0008]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并在X、Y、Z三个方向上运动,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夹持机构和顶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对换热管实现夹持并对其输送穿入孔板,所述顶推机构接续所述夹持机构对换热管尾部顶推;
[0009]上料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随动,其包括用于储存换热管并倾斜设置的储料板,换热管通过所述储料板的斜面间歇滚入所述夹持机构中。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并排布置的两组夹持组件,各组件包括一固定的滚轮和一上下移动的滚轮,各所述滚轮外圆周具有凹槽,各组的两所述滚轮的凹槽组合形成换热管的夹持空间。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推机构包括上下移动的顶缸,所述顶缸的顶推轴
线与换热管输送穿入的轴线上下平行。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上下移动的所述滚轮和所述顶缸均单独配置有驱动。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推机构设置在两组夹持组件中间。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固定的所述滚轮中的一个为主动轮,另一个为从动轮。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料板的出料一端的端部上边缘与固定的所述滚轮凹槽的顶部平齐。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料板设有阻挡结构,通过所述阻挡结构控制换热管的间隙下落。
[00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驱动机构,其安装在所述机架并带动所述输送机构在X、Y、Z三个方向上运动。
[001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穿管方法,采用第一方面的穿管机,包括以下步骤:
[0019]在储料板预先放置换热管,间歇控制换热管顺着储料板的斜面滚入夹持机构中,夹持机构对换热管实现夹持,驱动夹持机构运动到达预定的换热管孔中心位置,夹持机构输送换热管穿入孔板,换热管脱离夹持机构后所述顶推机构接续所述夹持机构对换热管尾部顶推直至到达合适位置。
[0020]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夹持机构实现换热管的输送穿入孔板,通过顶推机构接续夹持机构对换热管尾部顶推,避免换热管尾部不能输送进入孔板;采用倾斜式储料板使得换热管在需要上料时,自行间歇滚入夹持机构中,减少了人工的参与,提高了穿管效率。
[0022](2)本专利技术输送机构在X、Y、Z三个方向上运动,实现换热管与管板、折流板管孔中心的自动精确定位,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穿管的效率。
[0023](3)本专利技术固定滚轮的凹槽结构在储料板上的换热管滚下时恰好卡在其中,两个同一排的凹槽对换热管的轴线进行校正,同时上下滚轮配合时两凹槽形成的夹持空间是紧密的,利于后续的传送,不发生与换热管的相对滑移。
[0024](4)本专利技术通过倾斜设置储料板进行上料,其仅依靠斜度使得换热管可以自行滚动下落,进而实现上料,并通过设置阻挡结构实现间歇控制上料。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还应当理解,这些附图是为了简化和清楚而示出的,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现在将通过使用附图以附加的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其中:
[0026]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穿管机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7]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穿管机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8]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输送机构主视示意图;
[0029]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输送机构和上料机构侧视示意图。
[0030]图中:1、机架;2、驱动机构;20、平台;3、输送机构;30、电机;31、第一气缸;32、第二
气缸;33、第三气缸;34、顶缸;35、第一夹持滚轮;36、第二夹持滚轮;37、第三夹持滚轮;38、第四夹持滚轮;39、皮带;4、上料机构;40、储料板;41、支架;42、第四气缸;5、待上料换热管;6、待输送换热管;7、PLC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典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管束穿管机,包括:
[0034]机架1,具有开放性容置空间;
[0035]输送机构3,安装在机架1并在X、Y、Z三个方向上运动,输送机构3包括夹持机构和顶推机构,夹持机构对换热管实现夹持并对其输送穿入孔板,顶推机构接续夹持机构对换热管尾部顶推;
[0036]上料机构4,与输送机构3随动,其包括用于储存换热管并倾斜设置的储料板,换热管通过储料板的斜面间歇滚入夹持机构中。
[0037]驱动机构2,其安装在机架1并带动输送机构3在X、Y、Z三个方向上运动。
[0038]通过夹持机构实现换热管的输送穿入孔板,通过顶推机构接续夹持机构对换热管尾部顶推,避免换热管尾部不能输送进入孔板;采用倾斜式储料板40使得换热管在需要上料时,自行间歇滚入夹持机构中,减少了人工的参与,提高了穿管效率。
[0039]输送机构3在X、Y、Z三个方向上运动,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管束穿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具有开放性容置空间;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并在X、Y、Z三个方向上运动,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夹持机构和顶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对换热管实现夹持并对其输送穿入孔板,所述顶推机构接续所述夹持机构对换热管尾部顶推;上料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随动,其包括用于储存换热管并倾斜设置的储料板,换热管通过所述储料板的斜面间歇滚入所述夹持机构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穿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并排布置的两组夹持组件,各组件包括一固定的滚轮和一上下移动的滚轮,各所述滚轮外圆周具有凹槽,各组的两所述滚轮的凹槽组合形成换热管的夹持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穿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机构包括上下移动的顶缸,所述顶缸的顶推轴线与换热管输送穿入的轴线上下平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穿管机,其特征在于,两个上下移动的所述滚轮和所述顶缸均单独配置有驱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穿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振华郭志明王森李立雪邢同贺史瑞芳许燕芹马晓泽祁正友陈国财白忠建
申请(专利权)人:鲁西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