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脱模塑胶模具用的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塑胶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脱模塑胶模具用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
[0003]在将键帽成品进行脱模取出时,由于贴合比较紧密,现有的脱模设备受力点比较单一,从而导致脱模时造成成品损坏,此时在取出成品时,由于没有限位,导致成品掉落损坏;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自动脱模塑胶模具用的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脱模塑胶模具用的防护装置,通过启动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上模座向上移动,此时第三杆体在圆形通槽内进行滑动,达到带动上模座移动的同时,又能对上模座进行限位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自动脱模塑胶模具用的防护装置,包括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脱模塑胶模具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1)和脱模防护组件(2),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底座(101)、第一杆体(102)、第一板体(103)和第一液压缸(104);所述主体组件(1)的上方设有脱模防护组件(2);所述脱模防护组件(2)包括下模座(201)、上模座(202)、第一圆形板体(203)、第二液压缸(204)、圆形模具底座(205)、第二杆体(206)、下模具(207)、弹簧(208)和上模具(209);所述底座(101)的上表面安装于所述下模座(201)的下表面,所述下模座(20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的内侧壁贴合于所述下模具(207)的外侧壁,所述下模具(207)的内侧底壁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第二凹槽(5)的内侧底壁开设有第三凹槽(6),所述第三凹槽(6)的内侧壁贴合于所述第一圆形板体(203)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圆形板体(203)的上表面焊接于所述圆形模具底座(205)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凹槽(6)的内侧底壁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通孔(7),所述通孔(7)的内侧壁贴合于所述第二杆体(206)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杆体(206)的顶端焊接于所述第一圆形板体(203)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杆体(206)的底端焊接于所述第一凹槽(3)的内侧底壁,所述第一凹槽(3)的内侧底壁安装于所述第二液压缸(204)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液压缸(204)的活塞杆贯穿于所述下模具(207)的下表面且焊接于所述第一圆形板体(203)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脱模塑胶模具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1)的上表面相互对称焊接有四个第一杆体(102),所述第一杆体(102)的上表面焊接于所述第一板体(103)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板体(103)的下表面安装于所述第一液压缸(104)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液压缸(104)的活塞杆焊接于所述上模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连成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