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热效果好的超薄热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730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热效果好的超薄热导管,涉及热导管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热导管,所述第一热导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热管,所述隔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热导管,所述第二热导管的外壁设置有散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热层,此机构可实现对温度的高效传递,通过毛细孔层使得气态的冷却液进入导热槽的内部,然后通过导热槽使得气态的冷却液与导热硅脂相接触,此时通过导热硅脂将气态冷却液中的热量传递至第二热导管的内部,并由第二热导管将热量向散热层进行传递,然后冷凝的冷却液通过导热槽、毛细孔层的相互配合凝结成液态,并通过隔热管的隔热膜隔温操作,从而实现对第一热导管的便捷降温。热导管的便捷降温。热导管的便捷降温。

An ultra thin heat pipe with good heat transfer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热效果好的超薄热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热导管
,具体是一种传热效果好的超薄热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热管一般是中空的圆柱形管,热管两端产生温差的时候,蒸发端的液体就会迅速气化,将热量带向冷凝端,速度非常快,热导管基本上是一内含作动流体之封闭腔体,藉由腔体内作动流体持续循环的液汽二相变化,及汽和液流体与吸热端及放热端间汽液往返的对流,使腔体表面呈现快速均温的特性而达到传热的目的。
[0003]现有用于对计算机内部硬件的热导管的管壁内部未设置毛细结构,从而使得管内冷凝液的热传导的效率较低,导致冷凝液在液汽二相变化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快速且高效运作,同时并无对冷凝液进行散热时,对热量进行高效的辅助散热的结构,导致热量无法快速散出,从而不适用于计算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持续性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无法对冷凝液的高效导热和对热量的快速散热的问题,提供一种传热效果好的超薄热导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热效果好的超薄热导管,包括第一热导管,所述第一热导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热管,所述隔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热导管,所述第二热导管的外壁设置有散热层;
[0006]所述散热层包括散热片以及散热膜,所述散热膜设置在第二热导管的外壁,所述散热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片均匀分布在散热膜的外壁,所述散热膜与多个散热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0007]所述第二热导管的内壁设置有导热层,用于对第二热导管的内部热量加速导出。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热层包括导热硅脂、导热槽以及毛细孔层,所述导热硅脂设置在第二热导管的内部,所述导热槽设置在导热硅脂的内部,且位于第二热导管的内壁上,所述毛细孔层设置在导热槽的内部,且位于第二热导管的内壁。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热管的外壁设置有隔热膜,所述隔热膜由玻璃纤维制成。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热导管、隔热管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热导管的内部相同的导热层。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片由铝材料压合制成。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膜由分散的碳原子所组成的纳米碳材料构成。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热硅脂由硅酮和金刚石混合制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设置导热层,此机构可实现对温度的高效传递,通过毛细孔层使得气态的
冷却液进入导热槽的内部,然后通过导热槽使得气态的冷却液与导热硅脂相接触,此时通过导热硅脂将气态冷却液中的热量传递至第二热导管的内部,并由第二热导管将热量向散热层进行传递,然后冷凝的冷却液通过导热槽、毛细孔层的相互配合凝结成液态,并通过隔热管的隔热膜隔温操作,从而实现对第一热导管的便捷降温;
[0016]2、通过设置散热层,此机构可实现对高温的快速排出,通过将气态的冷却液导入至第二热导管的内部,此时第二热导管通过导热层将内部的稳定导入至散热膜的内部,同时散热膜将温度进行散热,并将部分温度导入至散热片的内部,同时散热片通过铝材料所制成的基板对温度进行加速散热,然后冷却后的冷却液凝结成液态,并通过隔热管回流至第一热导管的内部,从而对电脑进行高效散热。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热导管剖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热导管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热导管机构特征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第一热导管;2、隔热管;3、第二热导管;4、散热层;401、散热片;402、散热膜;5、导热层;501、导热硅脂;502、导热槽;503、毛细孔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传热效果好的超薄热导管,包括第一热导管1,第一热导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热管2,隔热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热导管3,第二热导管3的外壁设置有散热层4;
[0025]散热层4包括散热片401以及散热膜402,散热膜402设置在第二热导管3的外壁,散热片401设置有多个,多个散热片401均匀分布在散热膜402的外壁,散热膜402与多个散热片40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0026]第二热导管3的内壁设置有导热层5,用于对第二热导管3的内部热量加速导出。
[0027]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通过热传递使得位于第一热导管1内部的冷却液受热成气态,同时通过导热层5使得气态的冷却液导流至隔热管2的内部,此时隔热管2通过内部相同的导热层5使得气态的冷却液导流至第二热导管3的内部,同时隔热管2通过外壁上由玻璃纤维所制成的隔热膜有效避免温度的流失,然后当气态的冷却液进入第二热导管3的内部,此时第二热导管3通过导热层5将内部的稳定导入至散热膜402的内部,同时散热膜402将温度进行散热,并将部分温度导入至散热片401的内部,同时散热片401通过铝材料所制成的基板对温度进行加速散热,然后冷却后的冷却液凝结成液态,并通过隔热管2回流至第一热导管1的内部,从而对电脑进行高效散热。
[0028]请着重参阅图1~5,导热层5包括导热硅脂501、导热槽502以及毛细孔层503,导热硅脂501设置在第二热导管3的内部,导热槽502设置在导热硅脂501的内部,且位于第二热导管3的内壁上,毛细孔层503设置在导热槽502的内部,且位于第二热导管3的内壁。
[00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毛细孔层503使得因温度升高气态化的冷却液进入导热槽502的内部,然后通过导热槽502使得气态的冷却液与导热硅脂501相接触,此时通过由硅酮和金刚石混合制成的导热硅脂501将气态冷却液中的热量传递至第二热导管3的内部,并由第二热导管3将热量向散热层4进行传递,然后冷凝的冷却液通过导热槽502、毛细孔层503的相互配合凝结成液态,并通过隔热管2的隔热膜进行隔温操作,从而实现对第一热导管1进行便捷降温。
[0030]请着重参阅图2~5,隔热管2的外壁设置有隔热膜,隔热膜由玻璃纤维制成。
[00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由玻璃纤维制成的隔热膜,可使得隔热管2的内部温度与外界温度相互隔离,从而有效减少外界环境对隔热管2内部冷凝液的影响。
[0032]请着重参阅图2~5,第一热导管1、隔热管2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热效果好的超薄热导管,包括第一热导管(1),所述第一热导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热管(2),所述隔热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热导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导管(3)的外壁设置有散热层(4);所述散热层(4)包括散热片(401)以及散热膜(402),所述散热膜(402)设置在第二热导管(3)的外壁,所述散热片(40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片(401)均匀分布在散热膜(402)的外壁,所述散热膜(402)与多个散热片(40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热导管(3)的内壁设置有导热层(5),用于对第二热导管(3)的内部热量加速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效果好的超薄热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5)包括导热硅脂(501)、导热槽(502)以及毛细孔层(503),所述导热硅脂(501)设置在第二热导管(3)的内部,所述导热槽(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