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342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底座、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电控组件以及散热件;底座上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接水槽及集水槽,接水槽与集水槽连通;室内换热器安装于接水槽内;室外换热器安装于集水槽内;电控组件位于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并位于底座的上方;散热件的一端与电控组件相连,散热件的另一端伸入至集水槽内;其中,接水槽能够收集室内换热器上形成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引至集水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冷凝水对电控单元进行水冷散热,对电控组件的散热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降低了窗式空调器内电控组件因过热而失效的概率。内电控组件因过热而失效的概率。内电控组件因过热而失效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式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窗式空调器是一种安装在窗口上的小型空调,其一部分处于室内,另一部分处于室外,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均具有换热器;在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之间的区域内,设置有压缩机、电控组件以及风机等。
[0003]窗式空调器在运行时,其内部的电控组件将会持续发热,电控组件的温度也会持续升高,而电控组件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工作,其温度越高,发生故障的概率越高;因此,为了防止电控组件因过热而失效,窗式空调器一般还需要对电控组件进行散热。
[0004]目前,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引入室外空气与电控组件进行换热的方式对电控组件进行散热;然而,随着窗式空调器的运行,室外部分周边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引入的用于与电控组件进行换热的室外空气温度也会随之升高,室外空气与电控组件之间的温度差减小,导致室外空气对电控组件的散热效果降低,从而提高了电控组件失效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其能够有效地对窗式空调器内的电控组件进行散热,降低了窗式空调器内的电控组件因过热而失效的概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
[0007]底座,所述底座上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接水槽及集水槽,所述接水槽与所述集水槽连通;
[0008]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接水槽内;
[0009]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安装于所述集水槽内
[0010]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以及
[0011]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控组件相连,所述散热件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集水槽内;
[0012]其中,所述接水槽能够收集所述室内换热器上形成的冷凝水,并将所述冷凝水引至所述集水槽内。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槽的底壁面低于所述接水槽的底壁面。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槽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所述第一集水池的底壁面低于所述接水槽的底壁面,所述第二集水池的底壁面低于所述第一集水池的底壁面,所述第一集水池与所述第二集水池之间设有隔挡筋,且所述隔挡筋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集水池与所述第二集水池的溢流孔;其中,所述散热件伸入至所述第一集水池内,所述室外换热器安装于所述第二集水池内。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
[0016]底盘;以及
[0017]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安装于所述底盘上;
[0018]其中,所述接水槽开设在所述接水盘上,所述第一集水池开设于所述接水盘或所述底盘上,所述第二集水池开设于所述底盘上。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水盘由隔热材料制作;当所述第一集水池开设于所述底盘上时,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裹于所述第一集水池外侧。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集水池开设于所述接水盘上,所述第一集水池沿所述接水盘的左侧或右侧向后延伸。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22]室内风道,所述室内风道位于所述接水盘上,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室内风道的至少部分为一体成型件。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0024]室外风道,所述室外风道的前侧设有电机安装架,所述电控组件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架上。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件包括:
[0026]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电控组件相连;及
[0027]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连接板相连,并伸入至所述集水槽内。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件上设有至少两个呈间隔分布的所述散热片。
[002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窗式空调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30]在室内换热器内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时,室内空气中的水分遇冷凝结形成冷凝水,并落在底座的接水槽内,并随着接水槽流入至集水槽内收集,将伸入至集水槽内的散热件部分浸没;期间,电控组件持续发热,发出的热量经由电控组件传递至散热件处,散热件与集水槽内的冷凝水之间形成温度差,使得热量由散热件传递至冷凝水内,由此实现对电控组件的散热。本技术利用了冷凝水对电控组件进行水冷散热,对电控组件的散热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降低了窗式空调器内电控组件因过热而失效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窗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图。
[0032]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窗式空调器的接水盘结构图。
[0033]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窗式空调器的电机安装架与电控组件的结构图。
[0034]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窗式空调器的接水盘剖面图。
[0035]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窗式空调器的电控单元结构图。
[0036]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窗式空调器的接水盘剖面图。
[0037]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窗式空调器的接水盘剖面图。
[0038]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窗式空调器的接水盘剖面图。
[0039]图中,100、底座;110、底盘;120、接水盘;130、接水槽;140、集水槽;141、第一集水池;142、第二集水池;143、溢流孔;150、隔热层;200、电机组件;210、电机安装架;220、电机本体;300、室内换热器;400、室外换热器;500、电控组件;600、散热件;610、连接板;620、散
热片;630、第一段;640、第二段;650、第三段;660、第一部分;670、第二部分;700、室内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接水槽及集水槽,所述接水槽与所述集水槽连通;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接水槽内;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安装于所述集水槽内;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以及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控组件相连,所述散热件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集水槽内;其中,所述接水槽能够收集所述室内换热器上形成的冷凝水,并将所述冷凝水引至所述集水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底壁面低于所述接水槽的底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所述第一集水池的底壁面低于所述接水槽的底壁面,所述第二集水池的底壁面低于所述第一集水池的底壁面,所述第一集水池与所述第二集水池之间设有隔挡筋,且所述隔挡筋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集水池与所述第二集水池的溢流孔;其中,所述散热件伸入至所述第一集水池内,所述室外换热器安装于所述第二集水池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盘;以及接水盘,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义贤莫菲吕根贵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