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238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冷媒回路,在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蒸发器进行循环;室外机部,其位于室外侧;连接桥部,其至少部分位于窗口上;其中,冷媒管路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和室内换热器连接且另一端和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第一管路为软管;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另一端和压缩机连接;第一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设置在第二外壳内,第一固定组件用于将第一管路远离第二管路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上。其中,当第二外壳相对于连接桥壳50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管路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内,使得第一管路与第二外壳固定连接的一端在随之移动的过程中走向可控,确保第一管路的调节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1、窗式空调器是一种可以安装在具有安装口(例如,窗口)的墙体上的空调器。窗式空调器包括室内侧组件及室外侧组件。室内侧壳体具有室内侧进风口及室内侧出风口,室内侧风机运行时,室内空气可以通过室内侧进风口流入室内侧壳体、与室内侧换热器换热后,从室内侧出风口流入室内。室外侧壳体具有室外侧进风口及室外侧出风口,室外侧风机运行时,室外空气可以通过室外侧进风口流入室外侧壳体、与室外侧换热器换热后,从室外侧出风口流入室外。

2、相关技术中,窗机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均分开设置,实现了将压缩机、室外风机等主噪音源隔离在室外侧,实现了静音效果。并且,窗机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不可调节的。

3、但是,窗机内的冷媒管路一般直接采用常规的铜管或铝管设计成需要的形态,没有额外的固定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当第二外壳相对于连接桥壳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管路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内,使得第一管路与第二外壳固定连接的一端在随之移动的过程中走向可控,确保第一管路的调节顺畅。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冷媒回路,在所述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蒸发器进行循环,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中的一个为室外换热器,另一个为室内换热器;室外机部,其位于室外侧,所述室外机部包括第一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中的室外风扇、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室内机部,其位于室内侧,所述室内机部包括第二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的室内风扇和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桥部,其至少部分位于窗口上,所述连接桥部一端与所述室内机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机部连接;所述连接桥部包括:连接桥壳,所述连接桥壳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连接,以实现所述连接桥部连接所述室外机部和所述室内机部,所述第二外壳相对所述连接桥壳可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所述冷媒回路包括:冷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其中,所述冷媒管路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且另一端和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为软管;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管路远离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上。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当第二外壳相对于连接桥壳沿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管路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外壳内,使得第一管路与第二外壳固定连接的一端在随之移动的过程中走向可控,确保第一管路的调节顺畅。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限定出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壳体;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和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桥壳,所述连接桥壳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所述连接桥壳和所述第一外壳固定连接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外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一管路朝向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桥壳上。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连接桥壳上;第四固定件,和所述第三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四固定件之间限定出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三固定部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壳体;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背板,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且所述背板和所述隔板之间限定出容纳所述第一管路的容纳空间;所述背板和所述连接桥壳之间相互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外壳相对所述连接桥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在高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外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管路在开口槽内上下移动。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桥壳,所述连接桥壳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所述连接桥壳包括:第一桥段,和所述第一外壳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桥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朝向室内的一侧;第二桥段,和所述第二外壳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桥段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室外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二桥段之间相互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外壳相对所述连接桥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桥段和所述第二桥段可在前后方向上相互滑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外壳在前后方向上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外壳,且所述第二管路为软管,所述第二管路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最小时为弧形管。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三固定组件,所述第三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三固定组件包括:第五固定件,所述第五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桥段上;第六固定件,所述第六固定件和所述第五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件和所述第六固定件之间限定出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用于使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四固定部内部进行卡紧固定。

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桥壳,所述连接桥壳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所述连接桥壳和所述第一外壳固定连接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外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一管路朝向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桥壳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在高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外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管路在开口槽内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桥壳,所述连接桥壳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所述连接桥壳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段和所述第二桥段可在前后方向上相互滑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外壳在前后方向上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外壳,且所述第二管路为软管,所述第二管路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最小时为弧形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固定组件,所述第三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三固定组件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桥壳,所述连接桥壳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所述连接桥壳和所述第一外壳固定连接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外壳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一管路朝向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桥壳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桥壳内,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毅唐蔚宋家焕李伟宁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