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可变形六足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可变形六足机器人,属于仿生机器人设计
技术介绍
[0002]仿生六足机器人,作为多足机器人的代表,可在非结构化地形上行走,较常规机器人具有很强的越障能力与环境适应性。但是目前的机器人多采用单一足结构或轮结构,足结构在非结构化地形上适应能力较强,但在平坦路面上行走的步幅和步频均难以达到快速行走的要求,而轮结构在平坦路面上行进速度较快,但在非结构化地形上运动能力较差。目前有针对轮足机器人的研究设计,但大部分只是简单的将轮结构和足结构相结合,在原有单一行进结构的基础上性能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负载能力不足、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效率较低等问题。近年来机器人在地质勘探,灾难救援等危险复杂情况下具有越来越高的应用价值,因此设计一种轻巧灵活,结构稳定,运行速度快,运动效率高,地形适应能力强的六足机器人已经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仿生六足机器人。本专利技术针对单一行进结构机器人地形适应能力差、运动效率低、运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可变形六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轮足盘(2)、腿(3);机身(1)为球形,六条腿(3)分为两组,每组三条腿,两组三条腿沿机身(1)的两侧对称布置;每条腿(3)的根部通过第三关节(9)与轮足盘(2)旋转连接,从而使仿生六足机器人在轮结构下行进时,每组的三条腿之间能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前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可变形六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关节(9)内设有电机,能够带动腿(3)绕第三关节(9)相对轮足盘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可变形六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仿生六足机器人还包括电动机(4)、控制板(5)和电池(6);所述的电动机(4)、控制板(5)、电池(6)装在机身(1)内;电池(6)与控制板(5)连接,控制板(5)与电机(4)连接,电机(4)与轮足盘(2)连接,轮足盘(2)与三条腿(3)连接;所述控制板(5)与仿生六足机器人所有的电机和舵机相连,用于控制仿生六足机器人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可变形六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腿(3)由第三关节(9)、支撑主体(13)、第一旋转平台(11)、第二旋转平台(12)、万向节10、第二关节(8)、小腿14、第一关节(7)和足(15)组成;所述轮足盘(2)上有三个沿周向均布连接槽;第二旋转平台(12)通过第三关节(9)与连接槽旋转连接,在第三关节(9)内置电机驱动作用下绕第三关节(9)旋转;第一旋转平台(11)和第二旋转平台(12)通过内部电机轴进行插接,使第一旋转平台(11)能够绕第二旋转平台(12)轴向进行旋转;所述支撑主体(13)通过万向节(10)与第一旋转平台(11)相连,通过万向节(10)进行两个方向的旋转动作;所述小腿(14)通过第二关节(8)与支撑主体(13)旋转连接,通过第二关节(8)的内部电机使小腿14绕第二关节(8)进行旋转动作;足(15)通过第一关节(7)与小腿(14)旋转连接,通过第一关节(7)内部电机使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庆,刘博森,赵子钰,高菁晶,张瑞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